【新刊速递】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9年第3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019年|第3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
杜石然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有着显著的时代特点。这一时期的科技发展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应该怎样定位,科技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将是本文涉及的问题,对当时的治学方法也将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博学多能;清谈论辩;辨名析理;各从其类
【作者简介】杜石然(1929- ),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数学史、中国古代科技通史(北京100190)。
【原文出处】《自然科学史研究》(京),2018.3.279~288
魏晋时期中正品评与考察乡论再探讨
张旭华
【摘要】魏晋时期,一个家族成员的道德品行和从政能力如何,只能从宗族乡党舆论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这是中正对乡党人士考察的重要一环。中正考察乡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度性的设计与安排,一类是身份性的规定与要求。考察方式有三年一定品、在京师洛阳的大小中正每月互通信息、州郡中正亲自品评等多种形式。通过上述考察方式,一方面使家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及其道德评价与宗族乡党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使宗族乡党舆论与中正品评即国家选官制度联系起来,三者密切配合,成为魏晋时期考察和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魏晋;中正品评;宗族乡党舆论;三年一定品
【作者简介】张旭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河南郑州 450001)。
【原文出处】《史学集刊》(长春),2019.2.45~5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吏部铨选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17BZS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石勒的政治名号与政权建构
——兼论十六国法统之汉晋复归
李 磊
【摘要】石勒自称其政治名号,肇始于光初二年(319)正月与刘曜的交恶。这一交恶是刘聪与石勒矛盾延续的结果。随后石勒一度担心“假尊窃号,取讥四方”。刺激其自号的是刘曜在同年(319)六月以“赵”为国号等的国制建设。这不仅使石勒新招徕的平阳流人被煽动,而且使其用以凝聚内部的“河北认同”受到挑战。赵元年(319)十一月石勒的自号包括赵王、大将军、大单于三个不同系列的政治名号。石勒依春秋封国之例建国,又依“魏王在邺故事”,将赵王位视作即皇帝位的阶梯。石勒以赵王兼大单于,是依汉国太子兼单于之例,自置于储君之位。太和二年(329)石勒灭刘曜政权后,先后称“天王”、即皇帝位,越过汉国法统,以水德承晋金德。与刘曜以“冒顿配天”不同,石勒回复到华夏王朝的正统轨道上。总体而言,石勒基于历史法统构建政治名号。灭刘曜前遵循汉国、单于法统,其后回归周、汉、晋法统。
【关键词】赵;石勒;政治名号;政权建构;法统
【作者简介】李磊(1977- ),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原文出处】《江海学刊》(南京),2019.1.246~2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唐间的中华意识与‘中华’再造研究”(项目号:13CZS063)、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第50批)的阶段性成果。
释家神异与儒家话语:
中古《五行志》的佛教书写
游自勇
【摘要】中古时期的正史里有不少佛教记述,除了《魏书·释老志》外,正史《五行志》中的佛教记载相对集中。本文以“永宁见灾”和“佛像流汗”两类佛教神异的叙述模式为例,分析此类神异故事被载入《五行志》的过程。大体在佛教史学创立之初,传统史学中的诸多叙述策略、思想观念等即流淌其间,难以区隔。有些释家神异故事本就是由士人创作,经僧传采录后又被正史吸收。有些神异故事则是以传统史学的笔法来撰写的。无论经由何种方式进入正史,都经过了改造,以符合儒家政治的理念。由于佛教神异故事与中古正史在“感通”上具有共同话语,前者才能在正史的话语体系内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释家神异;儒家话语;《五行志》;佛教书写
【作者简介】游自勇,男,福建莆田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2018.6.13~22
王朝国家的社会控制及其地域差异
——以唐代乡里制度的实行为中心
鲁西奇
【摘要】乡里制度在不同地区是否得到实行,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实行,反映了王朝国家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控制方式与程度的差异。根据唐代乡里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实行状况,可以将唐代对其疆域与民众的社会控制区分为4个圈层:第1个圈层是以汉户为主的正州县,较严格地实行乡里制;第2个圈层是以蕃胡夷蛮为主体的正州县,努力实行统一的乡里制度,但其乡里编排或未能全面遵守相关规定,且不稳定;第3个圈层是有版羁縻州县,其首领多以其固有的社会组织管理其部众,并向唐王朝申报所领民户,但也有部分有版羁縻州县编排了乡里;第4个圈层是无版羁縻府州,仍然实行其固有的社会控制制度,且不向唐朝上报户口版籍。唐代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控制,本质上乃是“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而采取不同的社会控制方式。
【关键词】乡里制度;社会控制体系;户口版籍;羁縻州县;唐代政区设置
【作者简介】鲁西奇,男,江苏东海人,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2019.1.156~169
唐代来华波斯商贾与海上丝绸之路
韩 香
【摘要】相对于活跃于陆上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等,唐代波斯人来华可谓海陆并重,东南沿海一带也是他们活跃的地区,这一批人多为波斯商贾,在唐代沿海地区商业发展及海上贸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公元6世纪至9世纪,波斯舶横行于从波斯湾至中国南海之间海面上,而中国的船只8世纪前后也直航至波斯湾什罗夫、巴士拉一带,促进唐代海上丝绸之路一个大的发展。继之而起的阿拉伯人等在唐宋元时代的海外贸易和海上丝绸之路上举足轻重,与早期波斯商胡的努力和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波斯商贾;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简介】韩香,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教授。
【原文出处】《西北民族论丛》(京),2018.第17辑.97~110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古中国与波斯文明”(15XZS013)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4ZDB031)子课题“丝绸之路民族与宗教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吐鲁番文书中的“双名单称”问题
吕冠军
【摘要】本文从南北朝正史入手,重点谈吐鲁番文书中的“双名单称”问题,认为:南北朝正史记高昌王麹坚又作麹子坚,麹坚是麹子坚的“双名单称”。吐鲁番文书所见“双名单称”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称前名,一种是单称后名。单称前名出现较少,单称后名出现较多。这应与前名多作“辈字”可以忽视,后名多为“实名”不能省略有关。但吐鲁番文书多有残缺,彼此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很难遽尔断定此“单称”即是彼“双名”。因此,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
【关键词】吐鲁番文书;双名单称;麹坚与麹子坚;单称前名;单称后名
【作者简介】吕冠军,故宫博物院。
【原文出处】《西域研究》(乌鲁木齐),2018.4.80~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再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183)的阶段性成果,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资助。
唐代前期府兵与兵器关系初探
——以敦煌吐鲁番军事文书为中心
刘啸虎
【摘要】唐代前期的府兵制时代,乡府兵自市场上购得横刀和弓箭,交由军府武库统一管理。轮到宿卫番上时,府兵再凭当初交纳兵器的文券收据,自军府武库领受横刀和弓矢,自行携带前去服役。服役期间,军队有关部门对兵士兵器进行精确的管理,即“私兵器”随身配备,“禁兵器”按照具体承担任务的不同,定期自武库领受和缴还。此过程中,“人”与“器”的关系实际因兵士的服役状态而在“合一”与“分离”间反复变化,成为这一时期兵器管理制度的一个特点。
【关键词】唐代;府兵;兵器;敦煌吐鲁番文书
【作者简介】刘啸虎(1986- ),男,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隋唐社会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研究(天津津南300350)。
【原文出处】《敦煌研究》(兰州),2018.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