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德教授:限制热量、轻断食、生酮,选谁?| 2018CSE
怎么吃才能瘦?
报道专家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
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
记者|徐徐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2015年,全球共有约1.077亿儿童和6.037亿成人为肥胖。如何减重,已是全球性问题。更何况,不论成人还是儿童肥胖,中国都是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减重方法中,饮食干预永远是主角。现有3种可供选择的饮食干预策略,分别是低热量、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那么,这些饮食差异如何?
2018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年会(CSE)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彭永德教授梳理了各种饮食干预模式,并就相关热点问题发表了精彩观点,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
图1 彭永德教授在现场演讲
饮食模式有哪些?
1. 低热量饮食模式
限热量饮食有3种方式,分别为限热量平衡饮食(CRD)、间歇性禁食(IF)和禁食模拟饮食(FMD)。
CRD:每天只摄入800~1500kcal热量,形成能量负平衡,每周体重平均下降0.4~0.5kg。
IF或称轻断食膳食模式:一般采取5+2模式,即1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为500kcal/天,男性约为600kcal/天)的饮食模式。
FMD:一个月中有5天时间是限制热量的,第一天摄入正常热量的50%,其余4天摄入正常热量的10%。
2. 低脂饮食模式
低脂饮食主要通过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以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但不限制食物摄入总量。纳入16个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脂饮食能使体重减少3.2公斤,但是合适的脂肪组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即最近很火的“生酮饮食”,这种饮食模式要求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能量构成比少于45%。一项为期5年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酮饮食组在6个月后平均减重12%,而且保持减重效果率高达89%。
低热量、低脂 or 低碳水化合物?
先从低热量饮食模式说起。
2014年,INT J OBESITY发表的一项研究称,通过对内脏脂肪面积≥100cm2的33名成人进行为期12周的CRD干预,结果显示,CRD可有效降低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内脏脂肪面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
还有研究表明,非肥胖的健康人连续2年减少15%的热量摄入后,体重下降了8公斤、BMI下降3%左右、体脂下降3%。同时,24小时和睡眠时的能量消耗、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夜间核心温度和空腹胰岛素水平都显著降低。
综上,CRD可以减重、改善血糖,甚至可能延缓衰老。
那么将轻断食饮食与其进行比较,结果如何呢?
有一项研究将年轻超重妇女分为两组,一组每周5天正常进食+连续2天75%热量限制饮食,另一组每日热量限制25%饮食,在干预6个月后,两组在减重、降低总胆固醇、LDL、血压等方面相似,但轻断食组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更加明显。
因此,2016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将轻断食模式作为B级推荐,认为轻断食饮食模式有益于控制体重和改善代谢(证据级别2b);同时,可以增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获益(证据级别2a)。
那么,FMD效果如何呢?提到这种饮食模式,必须提到美国的一位教授,他就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Valter Longo教授。
图2 ValterLongo教授
他曾做过一项试验,将100个健康人随机分到FMD组和正常饮食组,干预3个月后,FMD组体重、腰围、BMI、血压、体脂和IGF-1水平显著降低。
图3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Valter Longo教授研究结果图
此外,动物研究以及人胰岛细胞研究显示,FMD可以促进β细胞再生,恢复胰岛功能,改善血糖控制并逆转糖尿病。
对此,彭教授表示,尽管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FMD尚未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同时,研究者也发出警告:目前阶段不建议尝试FMD,方案复杂,还在试验阶段。
再来说说低脂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模式。
JAMA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纳入了609位受试者,随机分为低脂饮食组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结果显示,两组在降低体重、BMI、体脂和腰围方面效果相当;同时,两组参与者的能量摄入量、能量消耗量相对于基线均减少,两组总体能量摄入量在任何时间点均无差异。
然而,低脂饮食对于女性还有一个额外获益。
WHI DM研究在1993~1998年纳入了无乳腺癌病史的48835例绝经后女性,按照2:3随机分配至低脂饮食组(脂肪摄入减少至总能量的20%)和常规饮食组。结果显示,无论是干预期间还是后续随访期间,饮食干预组的乳腺癌风险显著降低。
图4 干预和随访期间两组乳腺癌的累积危险度(蓝色为干预组,黄色为对照组)
彭教授说:“因此,对于女性而言,少吃脂肪还是有获益的。”
生酮饮食,并不完美
一项为期5年探究生酮饮食对糖尿病获益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酮饮食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其中56.8%的患者减少或停用降糖药物。但是该项研究尚还在进行中,彭教授表示,尚不能确定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否能接受长期的生酮饮食。
此外,一项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生酮饮食可以提高小鼠的寿命和存活率;在年老小鼠中,只有生酮饮食组的小鼠保持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在一项平均随访25年的前瞻性研究(ARIC研究)中,纳入了4个美国社区年龄在45~46岁的受试者,人数超过15400名。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消耗的能量百分比(平均48%)和死亡率之间呈现U型的联系,即碳水化合物占50%~55%能量的人群相关死亡率最低。
图5 ARIC研究结果
随后,《柳叶刀》上发表该项研究和另外7项观测性研究的meta分析,43万余人的数据综合分析显示,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热量低于40%或高于70%,都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以动物蛋白和脂肪(肉类、黄油和奶油等)来代替碳水化合物,相比于以植物蛋白/脂肪(豆类和坚果等)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人,死亡风险更高!
其次,生酮饮食还存在各种短期或长期的不良反应。
图6 生酮饮食的不良反应汇总
彭教授强调,生酮饮食会带来一些临床问题,比如酸中毒、营养脱水的问题,有些个体可能不适用。尤其对本身存在病理状态的患者,长期生酮饮食带来的可能更多是负面影响。
超重/肥胖发病率不断增加,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相互作用并影响患者的预后,不容忽视。
饮食干预模式主要有低热量、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3大类;各种饮食模式干预减重、改善代谢状况的研究,多数是小样本量且观察期较短的探索性研究。
在超重/肥胖患者中进行饮食干预可带来短期的减重、改善代谢指标等获益,各种饮食干预模式效果不尽相同,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弊端。
饮食干预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提高长期依从性和成功率。
2018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汇聚了全国各地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学者,带来了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医学界》记者后续还会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涨姿势了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