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项临床研究进展:与血糖波动有关的N种原因│CDS2018

加贝优美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2021-03-03

不想错过界妹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5项动态血糖监测相关研究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讲者 丨 马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整理 丨加贝优美

来源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CDS2018大会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建华教授,就“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开展临床研究”进行专题报告。马教授列举了自己课题组采用CGM开展的临床研究,阐释了他们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希望借此为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研究一、血糖波动与饮酒

 

图1 研究发表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目的

研究适量饮酒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血糖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经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通过CGM比较连续2天分别饮用等量的水和适量白酒对24h血糖波动的影响,并比较次日空腹C肽、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水平,探讨适量饮酒影响急性血糖波动的因素。

 

结果

晚餐适量饮酒后24h与饮用等量水后24h相比,除24h平均血糖值(MBG)降低外,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低血糖时间百分比(PT1)、高血糖时间百分比(PT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饮水后比较,饮酒后次日空腹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与无低血糖组相比,低血糖组空腹C肽和餐后2h C肽均较低,且饮酒日晚餐前血糖和次日空腹血糖均较低。


结论

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餐适量饮酒总体对血糖波动无明显影响,但胰岛功能相对较差、晚餐前血糖较低及既往有低血糖史的患者仍需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在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适量饮酒可能通过对生长激素的抑制作用而有益于血糖控制。



研究二、血糖波动与胰岛素瘤

 

图2 研究发表在《中国医药导报》

 


目的

通过CGM系统分析胰岛素瘤患者日间与夜间血糖谱特点,探讨其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对12例住院胰岛素瘤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比较日间与夜间平均血糖水平、最高血糖、最低血糖、MAGE、LAGE及低血糖发生率,并分析CGM系统监测结果与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的相关性。

 

结果

胰岛素瘤患者日间平均血糖水平[(5.23±1.33) mmol/L],日间血糖最高值[(9.83±2.36) mmol/L],日间MAGE[(9.83±2.36) mmol/L]及LAGE[(9.83±2.36) mmol/L]均高于夜间 [(4.18±1.19) 、 (7.34±1.97) 、 (4.38±1.22) 、 (6.37±2.11) mmol/L];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63.4%)高于日间(36.6%);全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与胰岛素释放指数呈正相关(r=0.624, P=0.008)。

 

结论

胰岛素瘤患者日间血糖波动较大,夜间低血糖风险大,CGM系统在胰岛素瘤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研究三、血糖波动与BMI

 

图3 研究发表在《Oncotarget》

 


目的

评估BMI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169名新诊断未经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51.33±9.83)。记录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采用CGM监测血糖波动情况。


结果

与超重或肥胖患者(BMI ≥ 24 kg/m2)相比,低体重或正常体重患者(BMI < 24 kg/m2)的血糖波动较大(MAGE, 6.64 ± 2.38 vs. 5.67 ± 2.05; P = 0.007),同时,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也较大(早餐后, 7.72 ± 2.79 vs. 6.79 ± 2.40, P = 0.028; 午餐后, 5.53 ± 2.70 vs. 5.07 ± 2.40, P = 0.285; 晚餐后, 5.96 ± 2.24 vs. 4.87 ± 2.50, P = 0.008)。BMI与血糖波动幅度呈负相关(r = −0.243, P = 0.002)。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BMI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SI-2)是血糖波动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在新诊断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越低,血糖波动越大。



研究四、血糖波动与糖化血红蛋白

 

图4 研究发表在《Nature》Scientific Reports

 


目的

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其血糖波动特点。

 

方法

纳入195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HbA1c偏低组(≤8%),HbA1c偏于中等组(> 8%且≤10%)和HbA1c偏高组(> 10%)。患者接受OGTT试验,持续3天监测其血糖。比较HbA1c水平不同的患者24h平均血糖波动情况。


结果

与HbA1c水平中等和偏低的患者相比,HbA1c水平较高者血糖波动幅度较大 (7.44 ± 3.00 vs. 6.30 ± 2.38, P < 0.05; 7.44 ± 3.00 vs. 5.20 ± 2.35, P < 0.01)。且HbA1c水平越高,血糖浓度峰值越高,达到峰值的持续时间越长。

 

结论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越高,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越大,这类患者需要接受个体化治疗以减少血糖的波动。



研究五、血糖波动与药物

 

图5 研究发表在《Nature》Scientific Reports

 


目的

探索早发型糖尿病(年龄小于40岁)与晚发型糖尿病(年龄大于40岁)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方案,实现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剂量。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纳入36名早发型糖尿病患者和152名晚发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或CSI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4周。比较两组间使用胰岛素剂量的差异。


结果

与晚发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早发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仅需要较低剂量的胰岛素就能够达到血糖控制,且患者 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


结论

与晚发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新诊断的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仅需要较低剂量的胰岛素,就能够实现血糖控制。



最后,马教授对CGM相关的临床研究做如下总结:

 


  • CGM作为一种比较新的研究手段,可开展有关疾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学研究;

  • CGM本身是一种测量工具,对其精准度,适用性可进一步讨论;

  • 研究并不局限于横断面研究、干预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和比较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如分析人群的动态血糖谱特点;比较性研究,如分析不同人群动态血糖谱的特点差异。干预性研究,通过设置对照,观察比较组间差异,再归纳追踪产生差异的原因。)



tips

CGM不适宜人群

 

  • 年龄>65岁。年龄较大者皮肤松弛,插入皮肤下5毫米深度很难到达组织间液,容易造成测量偏差;

  • 对贴胶过敏者。动态血糖仪使用贴胶固定于上臂,对少数粘胶类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 近期有行X线、CT、核磁计划者。上述射线会干扰动态血糖仪内部传感器硬件正常运转,所以佩戴期间应避免接触此类射线[2]


参考文献

[1]《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3,5(1):51-60.


-完-


99%的读者都看了↓↓↓(点击图片或文字可直接查看)

发生低血糖后,谨防“葡萄糖再灌注损伤”丨CDS2018

内分泌科医师提醒患者的运动要点是这些!丨CDS2018


点赞的都有好身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