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构建全生态法律服务体系 广州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
广州司法行政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2023年1月6日,《南方日报》A8版刊登文章《构建全生态法律服务体系 广州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对广州构建全生态法律服务体系,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报道。
实施全国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护航广州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建成3000多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业务办理近30万件次;全国首推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见真章;出台法治赋能南沙17条措施,助力涉外法律服务业加速发展……
近年来,广州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落地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全力构建全生态法律服务体系,努力将其打造成立足广州地区、牵引广东全域、辐射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一流中央法务区。
以“一中心三片区”为蓝图
优化法务区总体布局
2021年初,广州正式提出建设“一中心三片区”的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同年,广东省委将其列为改革创新亮点项目。2022年,广州市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先后出台《关于建设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的工作意见》《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将白云中心区、天河高端片区、海珠云上片区和南沙国际片区“串珠成链”,法务区发展驶入快车道,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广州核心法治生态圈日渐成形。
——白云区构建全要素法律服务形态。目前,白云中心区已集聚市中院、市律协、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广州仲裁委第19庭等法律服务机构。而作为法务区的核心载体——广州湾区法务大厦正在建设并同步招募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入驻,目前已签约入驻优质律所、企业15家。
——天河区形成法律服务业总部集群。天河区通过不断优化律所准入机制、完善专业人才配套保障措施,吸引了大批品牌律师事务所在此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数据显示,天河中央商务区拥有律师事务所290家,约占全市32%。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项目也已在天河落地,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现代法律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
——海珠区法治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海珠区整合法律教育和法律研究资源,打造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云上片区。起草《海珠区琶洲法律服务集聚区建设规划》,在琶洲打造与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服务集聚区。
——南沙区打造中央法务区南沙国际片区。南沙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筑巢引凤”,推动法律服务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在南沙创享湾,近9000平方米进驻了30多家高端法律服务机构,一站式提供诉讼、仲裁、域外法查明、司法鉴定、调解、律师等涉外法律综合服务。自2020年8月法律服务集聚区启用以来,南沙区已为进驻机构和企业兑现各类补贴近700万元。
广州还坚持以司法为民为基点,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全力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优质城市。目前,全市共建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017个,近三年来,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业务办理近30万件次,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43万件,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9.77亿元。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
明晰法务区建设方向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法律服务需求旺盛。为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法治沃土,广州以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为抓手,持续多点发力。
在营商环境优化制度保障方面,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出台《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提出了多个全国首创的做法:全国首推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基本实现监管纠错容错机制的“立体式”覆盖;全国首创“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基金项目,填补了广州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公益空白……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为助力法务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法务区各大片区也“亮招频出”:南沙率先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年规划,全国首创保护中小投资者全过程法律服务机制;天河建立了律所党组织联系重点楼宇制度,为中央商务区企业提供“驻楼”服务;海珠优化“互联网+公证”服务机制,为琶洲数字经济产业保驾护航……
制度的基石不断筑牢,让法务区递出的民商事服务“名片”越发锃亮。
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创下了“7天高效化解10年合同纠纷积怨”的纪录,成立两年来已受理商事调解案件1044宗,涉及诉讼标的额超133亿元。
早在2020年12月,广州就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广州中心、广州国际商贸调解中心和广州国际商贸法律服务中心为代表的服务品牌,海事海商、知识产权等法律业务也长期稳居全国前列,民商事法律服务正成为广州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广州还成立了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合体,整合各类法治资源,创新建立咨询专家库和专业律师库、英文翻译组等“智囊团”。先后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起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研究等方面积极献智献策,为法务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安上了“最强大脑”。
以“完善涉外服务”为重点
擦亮法务区特色品牌
在高标准建设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的进程中,南沙国际片区承担着“辐射湾区,面向世界”的历史使命。
为更好服务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广州通过优化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集聚区综合能级,出台法治赋能南沙17条措施,加速推动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和人才集聚发展。
2022年6月,南沙公证处与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开展连线合作,为旅居在墨尔本的中国公民陈女士办理了国内房产委托公证,全程耗时仅20分钟。这是全省首例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合作办理的海外远程视频公证。2020年以来,南沙公证处已累计办理跨境远程视频公证服务2300余件,帮助海外侨胞解了燃眉之急。
成立于2021年的南沙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法律支援服务中心已为1000余名港澳青年提供了“一站式”法律服务。“在南沙工作或生活的港澳居民享有本地居民同等法律援助服务”,从政策号召变为温暖的现实。
为高效解决跨境商事纠纷,广州仲裁委制定了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打造了全球首个APEC—ODR平台,其下设的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率先实现当事人自主选择港澳和内地三种商事仲裁庭审模式。
2022年7月,首批粤港澳大湾区律师获准在内地执业。近年来,广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若干措施,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如今,在广州执业的大湾区律师增至52人,促进了三地法律服务交流融合。
【对话】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广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请其介绍广州聚焦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打造现代法律服务高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及下阶段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
南方日报:广州深入推进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具体有哪些举措?
答:去年以来,我们升级优化广州公共法律服务2.0版本,全力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优质城市,目前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一是体系机制更全。在全省率先出台《广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办法》等制度文件,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二是服务覆盖范围更广。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4278个,法律服务从业人员逾4万名,其中执业律师2.2万余人,“线上 30 秒、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及“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已基本建成。三是服务供给力度更大。深化公证和司法鉴定便民活动,“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增至134项。在全国率先探索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为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群众法治获得感持续提升。
南方日报:去年8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此,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有何侧重?
答: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广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市法治镇(街道)指标体系》,为全省全国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经验借鉴;持续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前期将506项区级行政事权调整为由镇街实施的基础上,又制定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20条措施,全市176个镇街已全部上线应用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广州市级执法办案平台,基层治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突出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1个,打造了法律顾问服务示范点40个和示范司法所12个。
南方日报:下一步,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将如何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法治保障?
答:未来,我们将持续打造全国法治城市标杆,全面推进广州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是深化湾区法律服务品牌效应。加快推进《广东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立法工作,建立完善《南沙方案》配套行政规范性文件绿色审查通道,尽快推动出台南沙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措施,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以南沙为轴心,辐射深化粤港澳法律服务高地建设。二是建设现代法律服务业强市。以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为牵引,推动白云、天河、南沙、海珠错位发展,不断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法治惠民质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市民群众。三是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健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法治保障服务体系,加大律师、公证、调解等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力度,完善与创新创造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广州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