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西湖:以府河之为贡献长江之治 以梧桐之名唤醒生态之雨
“推窗见绿,出门见水,四季见花。”如今,这样的生活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马池二村的居民和周边市民而言已然成为现实。而一年前,这里还曾是城市边缘地带,人居环境亟待改善。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梧桐雨”片区“一盘棋”的生态规划综合治理思路。作为东西湖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梧桐雨片区”规划实施范围约430公顷,沿府河岸线绵延8公里同步启动六大治理工程,去年以来,沿府河东西湖38.5公里岸线,遵循西段保护、中段修复、东段利用的原则, 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将曾经的城市“背面”变“封面”,让“半城繁华半城景,人城境业和谐生”成为现实,让“绿色青山变金山银山”,推进了绿色发展,促进了生态价值的转化。
车行至武汉市东西湖区宏图路尽头,远远望见了府河大堤,转入新修建的碧水大道,“梧桐雨”三个字映入眼帘,拾阶而上的叠级挡土笼墙利用废弃混凝土块砌筑而成,高大的法桐树在风中摇曳。
“这里曾是建筑垃圾堆埋场及消纳场,大量的废弃混凝土被就地取材,利用到了‘梧桐雨’片区的建设中。”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逸介绍。
不仅是就地取材,东西湖辖区内药企的中药渣在这里也变废为宝。步行走进府河岸边,一股淡淡的中药味弥漫空气中。杨逸解释,这是因为土壤里堆放了大量中药渣。
“通过给土壤喝的‘中药’,让原本因为长期堆放垃圾、渣土而导致缺乏营养的土壤,变得适合植物的存活。”现场工作人员解释,“东西湖区内有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我们就近取材,将企业每周生产剩下的中药渣运来掺拌在土壤中,成为了土壤的改良剂。”
府河大堤两岸,8公里法桐林连绵而去,一片片青桐树、泡桐树成片栽植,这也是该项目取名为“梧桐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种植了3150棵高大法桐,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因城市更新道路改造需要移栽的法桐,被我们全部移栽到了这里。”杨逸介绍,这些法桐与既有近27000株乔木一起,经过重新规划调整,共同形成高低错落、疏密相宜的秋色生态林带。
不要小看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塘,该项目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师许义文介绍,这是将流入府河前的中水(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水质介于清洁水和污水之间)通过跌水净化,经过水池的一层层沉淀,同时水中种植的微生物、植物等双重过滤后,净化后的水可以用于片区内绿化灌溉和水体补给等。
而雨水在“梧桐雨”也大有用处。许义文解释,该项目利用雨水和原本地形打造蓄水池,其中种上水生植物,既形成了湿地,又能通过实施海绵工程,雨水调蓄有效应对洪涝灾害,而且通过初雨截流管网的建设,实现了雨水净化收集再利用。
同时,结合东西湖区引水济湖工程,该项目将府河和黄塘湖水域连通,蓝绿交织,构建生态补水网络,实现区域内活水循环。
“梧桐雨”片区通过实施排、蓄、连、用四大工程,积极打造区域生态水网,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实现“碧水流,清水流”的十里清澈画卷。
往期精彩回顾
◆ 《习近平著作选读》,学习正当时
◆ 学习在线 | 一图速览!这次主题教育这样开展
文章来源:武汉临空港投稿邮箱:dxhzzb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