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鹏:让更多种子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让更多种子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
东西湖区东山街道 王宇鹏
2023年9月25日,发表于荆楚网
原文链接: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6682906.html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9月21日上午,2023年“荆楚院士行”院士恳谈会在武汉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科技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忠林指出,湖北农业资源禀赋优越、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坚实,农业创新发展前景广阔。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全力推进武汉种都建设,加快打造现代农业。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保供区,近年来,湖北坚持农业科技资源共享“一盘棋”,持续深化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对接,202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均超全国平均水平,种业振兴成效显著,生动书写了“端稳中国饭碗”的荆楚答卷。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尚未改变,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破解尚需时日,湖北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同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有一定差距。唯有充分利用在鄂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产业发展谋划,全力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强化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做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才能让更多种子在荆楚大地这片创新沃土中生根发芽。
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创新力量,推动种业科技赋能,首要是优化创新环境,激活企业创新动能。要进一步落实科技企业财税优惠政策,集成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在种业细分领域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聚合项目,健全链条,形成种业产业集群,凝聚自主创新合力,实现种业资源集聚、协同发展,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并通过“一带一路”市场开发和培育,让鄂产种子“走出去”。
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给种业装上“中国芯”是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一招。湖北拥有129所高校、3675家科研机构、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8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在鄂两院院士81名,科教资源丰富、科研基础厚实。从数据来看,2020年在鄂高校实现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677件,位居全国第6名,与东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发展优势转化,是推动产业振兴的“必答题”。地方各级政府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要加快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和产学研协同机制,促进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农业芯片”之争归根到底是种业人才之争,唯有加快集聚优秀创新人才,才能推动种业振兴打开新局面。《湖北省现代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实施种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出台科研人员到种业企业任职、科研经费提取、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蓄水池”作用,积极为高校与企业搭建交流桥梁,尤其对于以农业产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协调武汉高校科教资源,通过选派相关领域优秀青年教师挂职锻炼、组织对口合作帮扶、委托项目研究或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拓宽人才、技术引进渠道,让武汉“种都”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激发原始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推动种业做大、做强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专项整治种业侵权乱象,持续推进生产销售、品种培育、品牌管理等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真正让种子在创新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在制度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互动话题
关于“农业发展”,您有哪些话想说?
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投稿邮箱:dxhzzb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