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强:在传承创新中紧握传统戏剧发展脉搏
在传承创新中紧握传统戏剧发展脉搏
东西湖区卫生健康局 张凯强
2023年12月22日,发表于大河网
原文链接:https://4g.dahe.cn/opinion/202312211350208
“不速之客,齐聚一堂;刀光剑影,暗潮涌动;红烛花灯,尔虞我诈。”近几个月来,新国风环境式越剧《龙门客栈》宾客盈门,好评如潮,一跃成为戏剧顶流,颇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那么,在这小客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能够吸引众多观众走进剧场、了解越剧、感受传统戏剧独有的魅力呢?
不难发现,越剧《龙门客栈》成为“现象级”作品绝非偶然,而是必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表达有机结合,选取经典武侠作品,保持越剧唱腔的同时,引入环境式表演形式,拉近演员与观众距离,牢牢抓住观众眼球。不仅如此,陈丽君、李云霄等年轻演员在舞台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的身姿更是不禁让人拍手叫好,“圈粉”无数。再有,其顺应互联网浪潮,不仅开通微博与粉丝互动,而且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吸引了不少流量,从而俘获了大批年轻“铁粉”。
可见,传统戏剧要想走进千家万户,就必须创新,让观众看得到、看得懂、看得好。
创新传播渠道,让观众看得到。记得儿时放学路上,总能听到路边收音机中传来的阵阵戏剧声,“只听其音,不见其人”的音律,也能让躺椅上的老爷爷微闭双眼、摇头晃脑跟着哼唱。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问世,传统戏剧似乎还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落寞。文化传播其实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再经典的作品没有好的传播渠道也只能“孤芳自赏”,而现在短视频平台恰好给传统戏剧一个契机,碎片化的播放方式能够将传统戏剧的经典片段辐射全网,唤醒“中式审美”受众,进而走红网络。可以说,当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愿意放下身段,揭开神秘面纱,与年轻人敞开心扉时,就离破圈不远了。
创新表达方式,让观众看得懂。传统的舞台演出表演形式往往是“演员在舞台演,观众在底下看”,这其实给刚入戏圈的年轻“戏迷”较高的门槛,不少观众因此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然而,这次越剧《新龙门客栈》大胆引入情景舞台剧中的环境式表演形式,剧中的角色可以突破“第四堵墙”与观众现场互动,不仅能够点燃现场氛围,而且能给观众以足够的遐想空间。从之前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再到现在越剧《新龙门客栈》,我们可以发现沉浸式艺术体验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新宠”,随着国风国潮的流行,传统戏剧更应当搭乘这一快车,创新线上、线下表达方式,开发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演艺、娱乐数字化水平。
创新作品内容,让观众看得好。不少人曾说:“经典的作品已经经历过时代的雕琢,不再需要修改和创新,只需要原封不动的传承。”对此我不敢苟同,一味地呼吁传承而轻视创新,实际上是在固化戏剧圈子,无形间承认传统艺术变成小众的伪命题。纵观戏剧的发展,不难发现传统艺术的生命源泉其实就是创新,艺术终究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得走向生活,脱离群众、脱离时代背景的创作是不会得到人心的。一个失去灵魂的艺术作品,不管舞台上演员如何卖力表演也不会赢得喝彩声。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优秀的戏剧作品也是如此,学古代大家之所长,创时代之特色,呈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传统戏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深挖文化底蕴,立足时代特色,传承创新,将“中华文化瑰宝”推向世界舞台中央。
互动话题
关于“传统戏剧”,您有哪些话想说?
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东西湖区开展“五个一”行动,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
何乐: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生活中闪光
投稿邮箱:dxhzzbb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