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佩奇》背后,数字鸿沟造成的现实无奈

卢或者 商业江湖 2023-08-18



数字鸿沟

“爷爷”在字典中查“佩奇”;用广播求助;羊倌说佩奇是网红;下棋老人说佩奇类似于跳棋……

在“知道佩奇”的人看来,这些举动和回答显得好笑;但在不知道佩奇的人看来,这很“正常”,同村邻里交流正是他们——这些空巢老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在互联网没有诞生之前,“口口相传”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诸如:“我听说XXX地方发生了XXX事情;我表哥告诉我……”等等句式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模板。


实际上,今天的他们是过去的我们,就在20年前,大部分人对于不懂的事物还是求助于身边朋友师长,而不是“度娘”。

如果总结下当时的信息传递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从新闻上看到的”和“听说的”这两种。

但网络的出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传播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通过电脑和手机,人们可以快速的获得信息。

举一个例子,在此前的传播环境中人们每天可能获取3千字的信息,而在网络时代,人们一天可以获取5万字的信息。

信息获取的多少让网民和非网民产生了落差,这被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形容为“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在他1990年出版的《权利的转移》一书中,将这种认知差异定义为“数字鸿沟”。

他认为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造成了这种鸿沟,并且在全球数字化过程中,这种鸿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增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这种分化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只有三岁的孩子成为“信息富人”——知道佩奇;而活了大半辈子的爷爷是“信息穷人”,不知道佩奇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找到佩奇。

从这个角度看,以后的童话都可能需要改写——“白胡子老爷爷”不再代表“智慧渊博”的人设,小孩子也不再是无知好欺骗的代表。


矛盾和多元

《佩奇》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展现了多个冲突元素。

城市和农村;老人和孩子;乡土和国际;动画和现实;父亲的执着和儿子的多变;空巢老人的孤独和都市人群的热闹;老年人的节俭度日和年轻人的潇洒生活;城市人群信息爆炸和农村人群交流单一……

这些矛盾让整个故事闪耀着“魔幻现实”的色彩。

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人感慨,就在于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现实原型。

几个月前,我一个40多岁的表哥曾问我什么是二次元。我解释之后,他抬头想了会儿说,既然二次元代表二维世界,而二维不如三维高级,那为什么我儿子如此喜欢二维世界而不是更高级的三维世界呢?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只是“互不理解”的一个小侧面,如果将时间轴和空间轴拉长,就能看到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50、60后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有虚拟消费欲望;而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老一辈会有人喜欢看抗日神剧?前段时间一线城市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拼多多会发展的这么快?而我老家的亲友也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城市人30岁了还不结婚?

一部分人鄙视的或许是另一部分人热爱的,这就是当前纷繁芜杂的中国。

所以,这个短片戳中人心的是亲情,但更是对多元社会中认知差异导致的无奈。



版权所有:商业江湖   

转载联系微信号:living_lu   邮箱:luhl2017@126.com

卢或者,一个有着2年海上生活经历的船员;4年市场经验的石油销售,8年媒体经验的商业记者和自媒体人。

同步更新,搜狐号、今日头条、UC、百家、企鹅号、大风号、网易号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