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搜里的女骑手

纵歌 辚辚 2023-12-29


/ 这是2023年的第35个想法 /

就算再客观中立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世界里,“女司机”并不是一个正面形象。

人们习惯了用有色眼镜去透视女司机这一群体:

开车磨蹭,喜欢在马路中间慢慢悠悠打晃;遇到紧急情况往往大呼小叫,而不是冷静的躲避;各种开车的离谱操作,一会儿没拉手刹让车滑向坡底,一会儿又把油门当刹车拆了驾校……

人们嘲笑着女司机,取笑着各种行为,动辄喊打喊杀,流量也就在中间悄然流动。

这几天,女司机又上了热搜。

一辆摩托车以极快的速度行驶在桥面车流中。因为车速过快躲闪不及,前轮撞到了一辆行驶中的汽车,汽车被撞断了后轴,整辆摩托车和骑手都翻滚到了桥下。

视频很惨烈,那位骑手躺在海面,一动不动,直到消防人员把人和摩托车一起打捞上岸,摩托车成了一团废铁。

热搜很快出现了这起骇人的车祸,并伴随着三个字,“女骑手”。有些媒体已经迫不及待消费起了这波流量,并发动了对女骑手的讨伐。


标题中带了女骑手,事故一切似乎都已经真相大白。但是,官方通报打肿了媒体的脸。



无论是流出的出警信息中,还是在白纸黑字的官方通报中,都表明了骑手是一位男性,而非女骑手。



谣言就这样不攻自破。

本该公正客观的媒体,又一次当起了不体面的造谣者角色。

或许对于媒体来说,流量就是生计,获取更多的流量就是生存法则。这让很多媒体有了流量焦虑,恨不得天天找一些猎奇的、震惊的新闻,喂饱受众眼球。

如果没有这种震惊的新闻怎么办?利欲熏心的媒体会说,“没关系,我制造一个”。

然后,谣言诞生。

报道车祸新闻,只需要在标题加上“女司机”,立即可以获得大波关注,然后掀起全网对女司机的讨伐。

如果报道高铁霸座新闻,只需要标题加上“老人”,立刻就会有大批人来声援,说“坏人变老了”。

如果报道大街上有人插队,在标题加上“留学生”,抵制崇洋媚外的声音就会呼啸而至。

用带有偏见的报道去饱餐流量生意,媒体赚得盆满钵满。而观众在这其中变成了牵线木偶,媒体怎么牵,观众怎么走。


观众无辜吗?也不见得。

人对事物的固有印象不那么容易被打破。在消除偏见的过程中,有些人会转变得很及时,接受新鲜事物和观点。但有些人偏见很重,有色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

查证能力是一种稀缺品,每个人都需要,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更多的人还习惯于媒体喂食,媒体也影响着社会。

人人都对周围充满了偏见,社会的割裂就是一种必然。

在飞机上,小孩啼哭两声,立马就会有人站出来,痛斥带孩子的家长。在公交车上,年轻人心安理得占着座位,哪怕老人就站在一边,他嘴里也振振有辞,“让座是情分,不让座的本分”。

世界上本没有对立,无良媒体多了,也就有了对立。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