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的翟天临事件,到最近沸沸扬扬的复旦中山医院女博士事件,学术不端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众多学术不端的行为中,抄袭/剽窃一直最为常见。从毕业论文更普遍推行查重和抽查,到学术不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以及出台学术不端行为认定的国家标准。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打击学术不端、规范科研行为。对成功的渴望,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常常可能使“诚实而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被他们自己所愚弄” 。根据iplagiarism报到,中国学者发表的SCI论文,2019年上半年就有215篇被撤稿。其中38%(82篇)的撤稿原因属于抄袭剽窃和重复发表。而这38%的撤稿文章,完全可以轻松检查出来并采取措施纠正。通讯作者实际是责任作者,不只是享有成果,更需要承担学术不端行为中的主要责任。也因此,对竞争对手已经发表SCI论文的纠错(Zhi Kong),甚至成为办公室斗争的手段。实际上,从今年几起事件的判罚结果看,已经越来明确通讯作者的责任和惩罚。但就我们的调查,75%的论文通讯作者根本没有采取措施,他们并没有审核及预防论文中潜在的问题或者风险。这种情况下,出事只是早晚,就差专坑“师爹”的学生/合作者。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在文章发表之前,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只需要通过查重系统进行一下相似度(similarity)检测。这类论文中所检出的相似率一般都是一些来源相对分散的匹配文本或常见短语。单个匹配来源同时很低,仅仅占1%~2%的相似率,并且加了合适的引文。这类查重结果对鉴定论文是否抄袭影响不大。很多研究者的论文可能落在该范围内,对于中高重复率,需要找到相似度高的原因。比如:有论文的相似度是25%,但单篇匹配均是1%~2%的来源组成,并且加了合适的引用,这时候就不能被认为是抄袭。重复率在50%以上,表明可能有一处或多处来源可能有比较高的重复,这类论文需要引起作者高度警惕,很有可能被拒稿。万幸杂志没有查重而被录用,则会产生更大的不幸:随时可能被查出而撤稿,通讯作者担责。
一般如果相似度高于20%,则应该考虑根据查重报告,进行有针对性的降重。
网上有众多的降重攻略,以及降重的工具,英语专业毕业的小编还亲自进行了测试,可惜感觉在线降重工具不够“智能”,如果需要足够“智能”的服务,则需要付费,对方安排专人进行服务。可见目前最靠谱的方法还是“人脑”而非“电脑”。
即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重复的部分,这是最常用的降重方法,对于单篇低相似度有效。改词主要是替换关键词,换句主要是改变描述表达方式,如将原来的句子改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对于标记重复的内容,删除是最直接的降重方法。在不影响整体意思表达的基础上,可对没有实际意义,或是起起修饰作用的内容进行删除。如SCI论文中包含有单篇高重复率匹配来源的论文,必须要重新撰写,大力增减文章内容。因为如果是大段引用,即使改变个别词句或者句子结构,而段落结构与借鉴的文章一致,也可能被认定为抄袭。针对这种情况,除了调整句子结构以外,还需要增加或者删除某些句子;比如把不必要的句子删除,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某些内容。特别适用于结果部分相似度高的情况。使用统计分析图表替代文中的重复语句,可有效降低重复率。
这是知名论文指导专家张教授的方法,也是朋友们觉得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把高相似度的英文句子放到可靠的翻译助手(如Google Translate)中,翻译成中文;然后调整中文的句子结构,再翻译成英文。如此反复。
还是自己组织语言撰写文章。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尽管对写作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是勤加练习,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平时读文献时就需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尤其是在知名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不仅仅内容有创新性,语言的逻辑和文字的优美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阅读这些论文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住和总结一系列科学的表达方式,并养成勤于写作英语论文的好习惯以及多写作,这是最重要的方法。1),千万不要大段摘抄或者在一篇文章中过多引用一篇文献的内容,因为这是明显的抄袭,语言润色或者修改并不能改变抄袭的本质。2),同样,对于内容的抄袭,尽管已经通过修改词句来掩饰,但仍然是抄袭。作者简介:
David,本科就读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英语系,硕士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Stirling。长期从事医生英语的培训,擅长医学英语写作。
编辑:Henry。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想得到长期系统规范的临床科研指导?申请加入Hanson临床科研群,需备注姓名+专业方向。
跨学科交流合作,
就在Hanson临床科研
联系微信:healsan
既往相关推文
如何降低投稿论文的相似度?
一言不合就查重。终极武器终于诞生,再牛的专家都为之颤栗
一不小心就“不端”了?投稿前了解一下
当“天下文章一大抄”遇上“学术不端一票否决”
重磅!学术不端要计入严重失信行为,终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