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OM:济南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SOM设计事务所 Author SOM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济南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自然资源匮乏、城市面貌同质化。SOM 的设计师认为,优秀设计是解决这些城市化“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今的城市设计师必须采用更大胆、更全面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城市所面对的挑战。有时,这意味着突破惯循的边界,以宏观、整体性的视野来谋划更长远的福祉。

 

SOM 为北美五大湖与圣劳伦斯盆地区所作的规划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该地区容纳 20% 的地表淡水,是全球最大的淡水湖区域。它跨越美国的许多州与城市,也横跨了美国与加拿大。设计师呼吁摈弃州与州、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边界,将五大湖与圣劳伦斯盆地视为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由此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体资源和生态资源。

 

不是所有的城市设计都建立在如此宽广的尺度上。但这种视野的意义不应该被忽视——在人口增长、城市发展、技术与数据对城市设计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只有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才能为城市未来的挑战作好准备。


SOM 为济南所打造的中央商务区正是在这一视野下进行。凭借多专业团队的优势,SOM 为济南中央商务区提供了由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到建筑设计的全专业服务,将整体性的视野融入于设计中,旨在建设一个高瞻远瞩、富有独特城市标识的中央商务区。


1
 城市设计

SOM 规划的济南中央商务区尊重自然山水格局与济南的独特历史文化,目标是创建一个与自然和谐发展、拥有宜步街道和极具吸引力公共空间的城市新中心。设计充分考虑了济南的自然特性与城市历史,并结合小尺度原则进行规划。


自然特性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 1295 年所作的《鹊华秋色图》反映了济南城市的自然生态。画中以华山和鹊山为背景,勾勒出济南依山傍水的景观特色。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济南南部为泰山余脉,北部为黄河,地势南高北低,城市在南山北水之间呈带状发展。

 

济南中央商务区基地西接五顶茂陵山,东临马山坡,南侧为转山和牧牛山,北侧贴近大辛河。此外,山、泉、湖、河、城构成了城市的五大特征元素,为规划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


城市特征与规划原则

济南中央商务区占地 3.2 平方公里,位于济南老城区与商埠区东面,距老城区约 7 公里。


济南老城拥有独特的城市结构,其规划与中国传统城市的规划同中存异。

中国传统城市的规划呈九经九纬、横平竖直且城门对开的格局(如上图显示);济南老城的路网结合地理条件略微旋转,城门采用非对称布局。图片版权 © SOM


为保护城内分布着的不规则布局的泉水资源,济南老城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所设的城门位置并未遵循传统中国城市中轴对称的格局,路网也结合地理条件而略微旋转。考虑到城市的风环境,老城区西侧的济南商埠区也采用了微微转向的道路网格。中央商务区的路网规划借鉴了老城区与商埠区的规划特征。


另一方面,济南市政府与 SOM 共同确立了“五小”的规划理念,即小地块、小街道、小退界、小转角和小绿地,以打造以人为本、宜居、宜步的城市新中心。

小地块,图片版权 © SOM

小街道,图片版权 © SOM

小退界,图片版权 © SOM

小转角,图片版权 © SOM

小绿地,图片版权 © SOM


规划的演变与形成

SOM 对外部空间、道路框架、景观设计及建筑体量的打造基于济南自然、历史特征与小尺度的规划原则,着力于塑造一个更具活力、更适宜步行,并与自然环境更好衔接的济南中央商务区。

设计方案经历了轴线、中央公园至绸带公园的演变

绸带公园方案,图片版权 © SOM


规划尊重城市的山水格局,通过南北向绸带公园、东西向绿化廊道的十字形外部空间框架,将五顶茂陵山、马山坡的自然山体景观引入到高强度的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南北向贯穿商务区的绸带公园将收集与清洁由南至北流经场地的雨水,实现海绵城市的愿景。


SOM 在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集中设置五栋标志性的塔楼建筑群,地标塔楼的设计鼓励考虑济南山、泉、湖、河、城的五大元素,以塑造富有标志性与可识别性的中央商务区整体形象。

图片版权 © SOM


规划尊重周边路网,并借鉴老城的规划手法,北面路网的朝向形成约 15 度的转向。这一设计符合济南的气候风向,在可持续性上有良好的表现。


100 米见方的开发地块与小尺度街道网络是济南中央商务区的特色。小地块促进了紧凑的城市肌理、活跃的步行空间与游览城市的多样流线;小街道将有效降低城市对小汽车的依赖,并创建步行友好的环境。


小转角通过降低车速,避免了机动车对步行连续性的过多影响,营造出安全和令人愉悦的行人过街空间;小退界通过对公共领域的界定塑造出活跃而有趣的街道环境;小绿地与城市开发结合更为紧密,塑造出片区的独特场所感,形成高利用率的休闲空间。

图片版权 © SOM


打造独特城市形象

SOM 将济南中央商务区打造为一个公交先导、适宜步行的紧凑开发。四线七站的轨道交通网络将服务于整个中央商务区,为商务、文化、生活等多样功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轨道站点周围形成高密度、高强度的紧凑开发,打造连续的商业空间,形成 24 小时充满活力综合功能开发。中央公园附近设有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使人们能够方便到达商务区的核心区域。

四线七站的地铁网络将服务于济南中央商务区,图片版权 © SOM

济南中央商务区设有高效的地面快速公交系统,8 条快速公交廊道将服务于整个中央商务区,图片版权 © SOM


五栋地标塔楼建筑群围绕中央地铁站布置,共同成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最重要的地标,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

从五顶茂陵山看济南中央商务区,图片版权 © SOM


塔楼的设计体现并强调济南的特色,建筑围绕中央公园聚集,并在朝五顶茂陵山的方向上呈现良好的展开面和观赏视角。从五座塔楼也可清晰地回看五顶茂陵山与马山坡,感受地方文脉。


中央商务区的建筑高度在中央公园的附近达到高点,由中心向四周逐步降低。塔楼的布局考虑了朝向绸带公园、绿色走廊等主要公共开放空间的界面,同时尽可能采取错落的布局,减少塔楼对街道造成的阴影,塑造出更适宜步行的街道环境。


2
 开放空间设计

济南中央商务区开放空间设计的愿景是创建一座世界级的公园系统。设计将标志性的开放空间与区域景观生态连接,融入济南的文化遗产。开放空间结合泉水元素等,为居民及游客提供一系列老少咸宜的丰富景点。

图片版权 © SOM


顺应济南南高北低的地势与河流的自然流向,中央商务区内形成南北轴向的绸带公园。在东西向上,开放空间直抵西侧的山景,形成与中央商务区的联结,将自然景观纳入城市的新中心。

图片版权 © SOM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绸带公园以“静荷舞柳”为主题,塑造了适宜漫步的垂柳散步道、荷花湖、湿地散步道、森林山丘、雕塑花园、湖心岛等,在季节变化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妙景观,提供四季皆宜人、可供嬉戏与休闲的活力公共空间。

四季变化下的美妙景观,图片版权 © SOM


绸带公园还起到与两侧高强度商务商业开发的衔接作用,将商务区中的主要地块、地铁站以及周边小尺度的街区联系起来,使景观体验与密集开发的城市环境彼此相融,体现出中央商务区的创新与活力。另一方面,景观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补充,起到改善空气质量与舒适度的作用。

借助高度开发的水域和可浸用地、雨水花园、透水铺面、雨水存储设备、树冠及绿化屋顶等六大元素,开放空间将实现雨水收集、清洁与区域防洪保护的功能,推进海绵城市的发展目标。


3
 建筑设计

五座标志性塔楼位于中央公园两侧,其高度充分考虑五顶茂陵山视线通廊的体量关系,并分别对应山、泉、湖、河、城的济南元素。

图片版权 © SOM



其中,象征“山”元素的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由 SOM 担当建筑、结构与机电设计。

图片版权 © SOM


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主楼高 420 米,功能包括办公及五星级酒店。建成后,它不仅将成为济南第一高楼,也将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地标。

图片版权 © SOM


建筑设计从济南丰富的自然特征中汲取灵感:雨水被山体堆叠的岩石收集并渗入地表,流向城市低洼地段,形成喷涌的自流泉以及远近闻名的趵突泉。


受此启发,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楼呈收分轮廓,该轮廓由层叠岩石般的退台组成,在对应济南自然特征的同时,有利于减轻塔楼上部的风涡流,减小顶部楼板面积以适应酒店功能。

图片版权 © SOM


420 米的主楼旁设有百米高的办公塔楼,在建筑形式上朝向绸带公园呈现退层,呼应开放空间的视野,同时在屋顶形成一个露台。

图片版权 © SOM


商业裙楼屋顶设有由露台和花园组成的活力开放空间,鼓励使用者走出塔楼,从多样的角度欣赏中央商务区及其周边的丰富景观。

图片版权 © SOM



通过全专业团队的通力协作,SOM 将济南商务区打造为一个全天候的综合利用中心。在这里,时代性的崭新地标建筑形成壮美的城市景观,秀美的山水汇集于绸带公园与绿色走廊生态系统,串联出商务、文化、生活等多样功能。


济南中央商务区将为济南市市民和游客提供集工作、生活、娱乐和休闲在内的一流设施,成为面向未来、远近闻名的城市新地标。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