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风暴卷袭公立医院,出走是医生的避风港吗?|焦点分析
已有医生流露“跳槽”想法。 |
封面来源|Pexels
一台设备成本1500万,采购价格3500万,回扣竟高达1600万;三甲医院原院长贪腐被查后痛哭“如何养老”……近日,医疗系统大案层出不穷。据央视新闻披露,7月21日的“十部门视频会议后”,三周内被查处的“院长”“书记”等就有近30名。
公立医院强力反腐之下,民营医院的发展走势如何?8月中的西普会上,A股上市公司、头部眼科民营企业华厦眼科董事长苏庆灿观点鲜明地表示,医疗反腐打掉了公立医院医生的灰色收入之后,会刺激医生向民营医院流动。一些头部民营医疗集团、大型连锁可能由此“迎来一个最好的春天”。这种观点反映了部分民营医疗从业者的心声。一直以来,民营医院的经营受国家政策、硬件条件、培养机制、社会舆论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局面”,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水平。加之新冠疫情三年,因接诊受阻而倒闭、关门的民营医院更是不在少数,民营医疗市场的发展也受到行业普遍关注。反腐风暴之下,民营医院的发展果真会迎来一个“春天”吗?36氪与来自公立和非公立医疗系统的从业者们聊了聊这个话题。
药耗高的科室人才流动可能性大
王立是国内一家肿瘤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医疗反腐整顿工作开始以来,他已经听到一些医生表达了离职的想法。这部分医生大多已工作了20年左右,“正是一个想干事的年纪”。上海某三甲医院医生李飞也对36氪表示,反腐虽然对基层医生的影响很小,但自己和身边一些朋友也萌生过离开体制的念头:“过去看到主任们都很风光,自己想着再熬10年,离这一天也就不远了;但反腐严查之后就全变了,突然之间坐标系和希望也没了。”医疗反腐,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生对阳光收入的诉求。李飞表示,过去,公立医疗体系内“存在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问题”。如果能借这次全链条、全领域的整顿来梳理问题,让医生“能拿合法的劳动收入,大家心里也会很坦荡”。在收入透明度上,民营医院整体的确要胜公立医院一筹。王立提到,带有私营属性的民营医院的确不会容忍灰色收入空间大规模存在。从监管角度,“卫健委目前没有明确要求我们自查,门诊量也并未收到影响,医院的医生也关注反腐事件,但并不如公立医院那么紧张”。对于这些有走出体制诉求的医生,王立认为,从严肃医疗角度来讲,骨科、肿瘤等原本在药械消耗上比较大、灰色收入比例相对较高的科室,产生离职意愿的概率会更大;而外科这种更依赖本医院品牌的科室,“患者往往奔庙不奔和尚”,流向私立医院的可能性稍小;至于内分泌等科室,跳槽意愿则更弱一些。这种背景下,即使存在公立体系向市场的人才流动,医生也更倾向于去有质量保证、有品牌、文化氛围的民营医院。“流向民营医院的医生更希望自己有一个合理的位置,大部分优秀的医生不愿意去只在乎收入的民营医院,相反,重视高质量发展、有口碑或有创业情怀的医院会比较吸引医生。”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这些想要“出去看看”的中坚力量,也是他们最欢迎的一批人:多位市场化医疗机构的从业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相比于一些普通的小医生,他们更需要的其实也是骨干、主任、学科带头人,带动科室品牌建设。尤其是经历新冠疫情三年的一轮洗牌以来,这种现象已经愈发明显:民营医疗机构可挑选的余地在慢慢变多,对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民营医院对合规的重视,其实也会反向刺激公立医院不断提高自身品质建设,有竞争是好事。”王立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