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暴卷袭公立医院,出走是医生的避风港吗?|焦点分析

胡香赟 海若镜 36氪Pro 2024-01-15

已有医生流露“跳槽”想法。


文|胡香赟编辑|海若镜

封面来源|Pexels

一台设备成本1500万,采购价格3500万,回扣竟高达1600万;三甲医院原院长贪腐被查后痛哭“如何养老”……近日,医疗系统大案层出不穷。据央视新闻披露,7月21日的“十部门视频会议后”,三周内被查处的“院长”“书记”等就有近30名。

公立医院强力反腐之下,民营医院的发展走势如何?8月中的西普会上,A股上市公司、头部眼科民营企业华厦眼科董事长苏庆灿观点鲜明地表示,医疗反腐打掉了公立医院医生的灰色收入之后,会刺激医生向民营医院流动。一些头部民营医疗集团、大型连锁可能由此“迎来一个最好的春天”。这种观点反映了部分民营医疗从业者的心声。一直以来,民营医院的经营受国家政策、硬件条件、培养机制、社会舆论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局面”,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水平。加之新冠疫情三年,因接诊受阻而倒闭、关门的民营医院更是不在少数,民营医疗市场的发展也受到行业普遍关注。

反腐风暴之下,民营医院的发展果真会迎来一个“春天”吗?36氪与来自公立和非公立医疗系统的从业者们聊了聊这个话题。

药耗高的科室人才流动可能性大

王立是国内一家肿瘤医生集团的创始人,医疗反腐整顿工作开始以来,他已经听到一些医生表达了离职的想法。这部分医生大多已工作了20年左右,“正是一个想干事的年纪”。上海某三甲医院医生李飞也对36氪表示,反腐虽然对基层医生的影响很小,但自己和身边一些朋友也萌生过离开体制的念头:“过去看到主任们都很风光,自己想着再熬10年,离这一天也就不远了;但反腐严查之后就全变了,突然之间坐标系和希望也没了。医疗反腐,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生对阳光收入的诉求。李飞表示,过去,公立医疗体系内“存在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问题”。如果能借这次全链条、全领域的整顿来梳理问题,让医生“能拿合法的劳动收入,大家心里也会很坦荡”。在收入透明度上,民营医院整体的确要胜公立医院一筹。王立提到,带有私营属性的民营医院的确不会容忍灰色收入空间大规模存在。从监管角度,“卫健委目前没有明确要求我们自查,门诊量也并未收到影响,医院的医生也关注反腐事件,但并不如公立医院那么紧张”。对于这些有走出体制诉求的医生,王立认为,从严肃医疗角度来讲,骨科、肿瘤等原本在药械消耗上比较大、灰色收入比例相对较高的科室,产生离职意愿的概率会更大;而外科这种更依赖本医院品牌的科室,“患者往往奔庙不奔和尚”,流向私立医院的可能性稍小;至于内分泌等科室,跳槽意愿则更弱一些。这种背景下,即使存在公立体系向市场的人才流动,医生也更倾向于去有质量保证、有品牌、文化氛围的民营医院。“流向民营医院的医生更希望自己有一个合理的位置,大部分优秀的医生不愿意去只在乎收入的民营医院,相反,重视高质量发展、有口碑或有创业情怀的医院会比较吸引医生。”对于民营医院来说,这些想要“出去看看”的中坚力量,也是他们最欢迎的一批人:多位市场化医疗机构的从业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相比于一些普通的小医生,他们更需要的其实也是骨干、主任、学科带头人,带动科室品牌建设。

尤其是经历新冠疫情三年的一轮洗牌以来,这种现象已经愈发明显:民营医疗机构可挑选的余地在慢慢变多,对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民营医院对合规的重视,其实也会反向刺激公立医院不断提高自身品质建设,有竞争是好事。”王立总结道。

“该走的一定会走”,反腐对人才逆流影响或许有限

医生人才流动历来是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早在2009年“新医改”刚启动时,社会资本办医就是已经被确定下来的总方针之一。随后的十多年来,这部分力量也一直被视为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体系的有效补充;2013年国家“医生多点自由执业”的政策改革中,一度又吸引了一批名医出走体制,掀起医生创业的热潮。回望这一段历程,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对36氪表示,愿意出走公立医院的大概有三类人:一部分是“在技术或能力上特别自信的人”;一部分是“游移派”,在公立体系内职业机会有限,而民营机构恰恰需要学科带头人,能为其创造发展条件。最后一类是一些年轻或基层医生,面对那些开设在大城市、能够解决户口或家属调动的大型民营医院,会产生从内地、基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的想法。从过往背景来看,影响医生从体制流向市场的核心原因是自身职业发展路径,而非某一具体事件。至于让医生离开体制,“想走的一定会走,不想走的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都不会离开”。受访者们大多也都承认,尽管当前医生、机构双方都有意向,但基本处在“观望状态”,最终还是要看反腐工作后半场的走向,毕竟“目前波及范围更大的还是医院院长、书记,没有完全推向基层一线人员”。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则给出了另外一个视角:医疗反腐后,有分量的医生专家更不敢到民营医院坐诊、开飞刀,进而导致许多患者不会流向民营医院。以近日在行业内引起强烈关注的“赫捷举报案”为例,一份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的举报信显示,赫捷涉嫌通过设立民办医院侵吞国有资产。换句话说,民营医院并不等同于监管盲区。北京一家医保定点民营医院医生就对36氪表示担忧:问题频出之下,不排除对民营医院施行更严格的监管和查处的可能,而且“一旦真的出问题,结局就是倒闭”。整体而言,医疗反腐作为一个节点性事件,核心所指其实就是“医生薪酬”这一话题。而是否能真触及到民营市场发展全局,其实与接下来医改政策走向紧密相关。“万一年薪制一推广,且薪资标准定得很高,民营市场人才重新流回公立医院,也不是没有可能。”王立认为。(文中王立、李飞为化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暴卷袭公立医院,出走是医生的避风港吗?|焦点分析

胡香赟 海若镜 36氪Pro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