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才,只有热爱与勤奋 — 女儿学画记
女儿学画之路
第一次带女儿去方云华老师的画室,她刚上小学一年级。一进画室,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屋里挤满了学生。方老师住处的客厅大约有十几平方米,拼凑起来的几张桌子旁坐了近二十位学生。画架旁边的桌子上堆满了儿童画,纸张,画册及各种材料,画室显得拥挤不堪。下节课的学生陆续来临,开始在门口等待;刚下课的学生在家长的裹挟下,拖着大包小包不紧不慢地走出来。他的课排得满满的,中间几乎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
趁着方老师刚下课的间隙,我上前自我介绍,并带来了女儿的画。我想告诉他,女儿很喜欢画画,似乎很有天赋。不料他看着 Alice 的画,透露出一副不那么在意的表情。他说,我这里画得好的学生很多。我不认为他们是天才,不过都很努力。这位老师这样直率,跟别的老师不同。就这样女儿开始在方老师那里学画了。
从喜欢涂鸦到爱上绘画艺术
孩子从小喜欢用彩笔涂涂画画,在学前班( Kindergarden)的课后,她上过画画课。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让小朋友们模仿。如果画得不够园,不够像,老师就会过来帮忙,帮他们完成。一节课后每个孩子都带着一张很可爱,很完整的画高高兴兴地回家。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天真可爱的“作品”,哪有不喜欢的!可是没过多久,女儿就没兴趣上画画课了,但还是不断地到处涂鸦,于是我们接着给她找老师,找到了浙江美院的方云华老师。
记得第一节课方老师让孩子们画了一个小女孩,第二节课开始画小动物。每节课开始方老师都会讲解今天要画什么,有什么特征,如何表达,各种色彩可以表达什么感情,如何构图好看。他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示范,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然后让他们自己去画。孩子们可以随意创作。
我们家长非常有趣地发现,虽然画同一个主题或同一实物,每个小朋友会画出完全不同的作品。每节课后都有作业,首先要完成课堂上的画,然后还有其它练习,也常让孩子们画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等到下节课,在老师的主导下,同学们互相评论彼此的画,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大家继续修改,然后开始画新的内容。
上课画的内容,时常跟季节、节日与生活息息相关。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都成为他们绘画的主题。周围有好的画展,方老师总是让家长带孩子去看。回来后还居然让孩子们临摹大师的作品。
记得女儿看了马克·夏加尔 (Mark Chagall ) 的画,回家后画了一张人兽不分的画。有好电影,老师让孩子去看。《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泰坦尼克号》(Titanic) 等电影, 也都成为小朋友画画的内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画室有很多班,学生的年龄从学前班到高中生。他们的课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画画的内容有动物和静物、花草和树木、人物和风景,也有名画临摹、有故事插图、日记绘画、还有设计,也学过版画。他们用的材料从铅笔、彩笔、炭条、水彩到油画棒,有时也用毛笔。
方老师生活十分简朴,他在上下课间隙的几分钟,或者是在小朋友画画时,端起那只看上去象是经常烧糊,外表已经发黑的带把的小锅,饭菜搅拌在一起,扒几口饭充饥。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课上。
以画室为家
学生越来越多,几年后,画室搬到了商业楼。教室的面积增加了不少,不过画室里的东西很快又堆满了,还购置了印板画的机器。上课时学生仍然坐得满满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他的画室永远是一派红红火火、拥挤不堪的景象。也有少数家长嫌环境拥挤,或者学生作业太多,选择其他课外活动而停止学画的,但是大多数学生一学就是多年,甚至十几年。从小学到高中,女儿在这里学画十二年,把这个画室当作了她的第二个家。
自从到方老师那里学画,因为每周都有作业,女儿开始把日常的所见所闻,用绘画表达出来, 画画成为她自娱自乐的生活内容。方老师上课,她从来没有感到枯燥过,但是刚开始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别的老师总说女儿画得那么捧,她很得意,很自信。可是方老师总是说,这里还不够好,那里可以改得更好。一幅画往往是改了又改,才得到方老师的赞许!他的要求很高,训练严格,总是要挖掘、调动孩子最大的潜能。几乎没有一张画,方老师会轻易地说已经很好了,不用修改了。画完后,如果老师要留下你的画,或者要一张复印件,孩子们就会很高兴,说明你画得不错,老师要留给其他学生看。
女儿喜欢色彩,喜欢想象,喜欢随心所欲的表达。但是到了正规的素描训练,非常理性严谨,对她来说就显得十分枯燥。如果要更上一层楼,没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就没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就很难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更深的主题。
一次素描课上,方老师让学生练习明暗,从浅到深,逐渐过渡。Alice 总是画不好,层次不明,明暗过渡连接不好,方老师让她一次次重画。到十几次时,女儿实在控制不住了,冲出教室,扒在栏杆上,大哭起来。哭完了,又回到教室继续练习,尽管有时画不出来,达不到期待的目标,在反复的练习中有时几乎达到精神与体力的极限,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停止画画。
无论学校的功课与活动有多少,她坚持每个星期天去上画画课,后来又参加了星期六晚上的高级班,学习创作与设计。平时画笔画本常不离身。每年暑假也会参加各种绘画班。她的床头枕头下放着一个本子,有时候晚上睡不着,一些画面与文字占满了脑子,她会打开灯,拿出枕头下面的本子去画下脑子里所思所想的,然后才能放松地睡觉。
把比赛当作练习
我几次听到方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画画不同于摄影照像,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我们可以打破时间、打破空间、可以用各种想象来丰富画面,可以重新组合,可以有删减,要寻找自己简练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主题。任何作品中独特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技巧是其次,技巧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女儿第一次参加 UNEP 比赛, 画的是海洋。她在海底世界,教小鱼小虾等海底动物学习, 画面不够完整,能表达的技巧也很有限,却充满创意。
方老师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与童趣,总是鼓励孩子要有独特的想象力,寻找自己个性的表达,并不断引导孩子走向新的高度。
女儿七岁那年,UNEP 绘画比赛的主题是绿色城市。她画了一个女孩,在一棵大树下做梦,梦见树上繁茂的枝头上长出了一个绿色的城市。鸟儿在蓝天白云下飞翔,小鸭子在河边戏水游荡,小动物在大树下浇水,她与她哥哥在草地上玩耍。这些想法很有创意,但是七岁的女孩却很难表达如此丰富的画面。
方老师非常耐心,他循序渐进地指导,从构图到细节。没有两颗青草是一样的。草地的颜色,要有前后的变化,深浅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与颜色本身的变化,才能显得丰富。城市要增加一些建筑,周围再增加些绿化,才更符合主题。方老师不停的评论,孩子不断地修改,每次都让画面更加细致一些,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使画面逐渐丰富完整起来。女儿相信每多花一点时间与精力就可以画得更好一些。但是,快完成时,没想到画糊了,无法修改了,她决定重新画。最后孩子自己都惊讶她能画出那样的作品。
方老师总是对学生说,把每一次参赛当作练习的机会,每次练习都会有所提高,都会让你更加聪明,让你画得更好。画完了交稿后,不要在乎结果,不要在乎是否得奖, 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在方老师画室,女儿每年都参加 UNEP 的比赛,每次她都花很多时间投入到从立意、创作到作品的完成。每次参赛后,都感到有收获和长进。在她参加第六次比赛时,那年她十二岁。她从家里窗口的温度计得到启发,画了一个温度正在急剧上升的温度计,两只手在两个相反方向抢那个温度计。一只手是绿色的,代表着绿色的力量,环保的力量;另一只黑色的手代表着污染。黑色的手中有个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正在四处蔓延,好像要吞噬地球,触目惊心,黑烟占据了很大的画面。为了表示环保的力量与希望,她又加了一只绿色的手,两只绿色的手中有花草,节能灯,太阳能电池板,小动物。
她在网上搜索各种环保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并把这些知识逐一融入画面。从创作到完成进行了好几周,快交稿前几天,她忽然觉得画面构图不满意,决定重画,废寝忘食地画了几个晚上才按时完成。那年,她获得了北美地区一等奖, 到华盛顿去参加领奖仪式,还应邀到南韩出席国际儿童会议,联合国副秘书长为他们颁发奖状和奖品。方老师画室的学生好几次获得北美地区一等奖,成为 UNEP 与华人社区极为关注的画室。
只有热爱与勤奋
方老师从来不认为有天才,他常对学生说没有天才,只有热爱与勤奋。他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对教学的兢兢业业,加之他非凡的艺术造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他启发孩子思考与观察,激发孩子的兴趣, 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掘并引导孩子发挥创意,循序渐进又十分严格地培养每一个学生。
我想真正的好老师,不只是教孩子如何应付考试,也不是只教会某种生活的小技能,他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和坚毅的意志,在滋物细无声中陪伴孩子的成长。女儿与她的朋友们是多么幸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女儿和她的同学们无论今后是否会走上专业的艺术之路,经过多年的学画,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找到了用另一种语言去表达自己。我知道这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原文在《东岸之声》2015.11.17发表
注明:文中绘画为作者女儿 Alice Wang 的作品
推荐【育儿系列】文章:
01【热爱科学始于好奇】 科学家父亲是这样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的
02 发榜期, 当孩子失落时
04 儿子,我唯一希望的是,你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 写在儿子22岁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