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少女漂流记(上):乐华腾讯神仙打架,是邪不压正还是一出好戏?
大家好,这里是E姐的周更小剧场之《少女漂流记》。
这个夏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以奔三的高龄真情实感地搞了创。
然后也应了那句一代伟人沃兹基说过的名言:“Zqsg是要遭报应的。”
好吧,本来这个专题是711之前就做好了的,被我一直押后、想作为成团礼物送给各位搞创的老母亲和高贵的路人,但如今“11只”似乎已成绝版,我就权当给即将解体的“火箭少女”献上第一篇回忆录。
本专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先足本放出,中篇下篇佛系发射,11位妹妹的独家专访内容会随机做成番外,敬请期待。
绝版哦,请期待!哇哈哈哈哈哈!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塔罗牌的启示
公演
危机感
第二章 选秀,定律和玄学
一种魔咒:出道即巅峰
合约撕X: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
来自神秘力量的反杀
第三章 新的矛盾
鹅厂的“乌托邦”
困局与解体
结语
第一章 塔罗牌的启示
“土创”开始之前,Sunnee(杨芸晴)曾找朋友帮自己算了“塔罗牌”,“中途我会遇到很多波折和不开心,但最后是一张正位的‘太阳’。”
正位的“太阳”在塔罗牌中,预示着荣耀加身和前途无量。
有趣的是,“火箭少女101”的命运似乎也和Sunnee测出的牌阵相似。
公演
总决赛结束的第二天,刚刚走上“花路”的11个姑娘就接受了成团后的第一次“大考”——湖南卫视毕业歌会。
为了应付媒体采访和庆功宴一夜没合眼的姑娘们,匆忙收拾行李就飞到长沙开始排练,当天晚上,她们首次在上星卫视为全国观众表演了“抖音神曲串烧+《Rocket Girl》”。
与比赛中气场全开的舞台相比,这场只有不足10小时准备时间的“首秀”,并没有满足大家对“中国第一女团”的期待值。
杨超越说,那天大家好像都不在状态,紫宁和Sunnee身体本来就有问题,“我晚上没睡,第二天早上赶过去的时候缓不过来,坐在机场感觉自己快要挂掉了。”
有丰富舞台经验的孟美岐也感觉“脑子发懵,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这样的“不在状态”持续到了下一场公演。
7月6日的《跑男嘉年华》中,时间只够走一次台的女孩们再次以“半开麦”的方式表演了《创造101》主题曲。
没有新意的舞台加上造型问题,11个姑娘当晚就以不同形式的负面关键词“躺着”上了热搜。
穿插在两次公演之间的,还有吴宣仪身份证被扒事件、赖美云看医生被狗仔跟拍等负面新闻。
同时,原生公司与新公司在“共享经纪”层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割裂还是并行”的争端一直悬而未决,暗流开始渐渐涌动。
危机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底层逻辑,出道之后尚未完成一次精彩公演的少女们之所以会陷入第一次的“解散疑云”,其根源在于一种“危机感”。
火箭少女首秀之后被网友吐槽
11个女孩中,年纪最大的是91年的Yamy,年纪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的段奥娟。
对年龄充满焦虑的Yamy是固然团队里公认最自律的女孩。
也因为她的责任感被推选为队长
但最小的段奥娟同样曾经很不安:
“我觉得我挺幸运的,但感觉把握不住机会。”
摩羯座的她有浑然天成的好音色,但技巧和节奏有天然短板,成团后的“时刻输出”状态让她很紧张。
95年出生的吴宣仪曾经在另一档节目中因为“我已经23岁”落泪,96年的Sunnee更是讨厌“你还小,慢慢来”这句话:
“这句话我从15岁开始听到22岁,7年了我才出来,才有更多人认识我。如果我还不努力寻找(机会),还是天天废着等着,这个时间就白费了。”
她们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贵圈女艺人花期实在太短,尤其是“爱豆”出身的女孩,需要一段多出来的时间把“爱豆”身份转换成“艺人”。
因为在贵圈有一条天然的鄙视链,一夜爆红起来的流量爱豆因为作品的缺失往往处于“咖位”的最下端。
时间,总是拿着一把四十米大刀,在女孩们身后追赶。
“所以,我不想浪费每一次的机会。”杨芸晴如是说。
谁都不想浪费机会。
尤其在“两年限定”这种标签之下,在个人发展与团体奋斗、原生公司与新公司之间迷惘和挣扎的姑娘们,危机感日渐深重。
“小七”赖美云就是如此,一直被传“去看心理医生”的她亲口对我说,节目开始前,自己就去做过正常的心理咨询。
小七16岁开始做练习生,“本我”很内向,而这个繁华的行业又有太多东西容易在她内心深处起冲突,她习惯性给自己加码压力:
“我会觉得她们(队友)太优秀了,跟她们在一起压力山大,巨大……她们唱得又好,跳得又好,长得又好看,又高。”
这个笑起来没心没肺的姑娘,内心一直有着习惯性的焦虑和冲突。
暗流,在压力的临界点迸发。
7月8日,“火箭少女解散”、“美宣被乐华带走”等传闻迅速在网上炸裂……
第一次爆发,是原定于7月11日在水立方举行的成团发布会宣布取消。
四天以后,除了李紫婷“因签证问题”缺席,火箭少女再次同框,风波似乎悄然平息,杂志拍摄、新歌录制也陆续开始。
一首《卡路里》让更多没有关注过《创造101》的人认识了这11个姑娘。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轨。
然而过了仅仅不到一个月,定于8月18日举行的火箭少女101首张音乐专辑发布会,又有了“被取消”的传闻。
这一次,官方回复很及时,盖章发布会会如期进行。
但与此并行的,还有原生公司与新公司集中爆发的矛盾。乐华娱乐联合麦锐娱乐,宣布要“提前终止合作”。
周天娱乐随后做出“反击”声明,表示他们现在拥有火箭少女101成员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独家经纪权,如果乐华和麦锐提前终止合作,会是“没有契约精神”的表现。
也就是说,如果“独家经纪权”说法为真,合同里又没有“单方解约条款”,那么,美宣和紫宁很有可能在未来两年中,失去大部分出席公开活动的资格。
如果腾讯以此提起诉讼,时间可能会更久。
光是这两条消息,就足够在舆论界炸开锅。
在我们疑惑事情还会不会有反转的时候,今天上午,一条“只选秀不签约”的诡异消息再次登上热搜榜。
有人解释称,“乐华将联合麦锐等公司成立联盟,以经纪公司之力与平台争取话语权,核心诉求是今后‘只选秀不签约’。”
准确来说,“美岐、宣仪、紫宁退出火箭少女”到现在还未成定局,三方公司都在协商阶段。只是因陷入公司间争斗的少女们,无疑已经再次被消耗且受到舆论伤害的暴击。
这一次,“太阳牌”的启示还会灵吗?
第二章 选秀,定律与玄学
其实,火箭少女现阶段的迷惘和危机,当年的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也经历过,只多不少。
我一直觉得,在中国做节目要想红成现象级,只有一种模式最容易成功,那就是选秀。
但是爆款选秀中爆红的选手要想续航,这就是一门玄学。
一个魔咒:出道即巅峰
选秀两个字如今用不得,各大平台做了一批小马甲如“师徒战队”、“pick”、“battle”等,就如“冠军”的小名又叫“C位”一样。
而考量一个选秀节目爆红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分分钟注水到飞起的大数据,而是看它扎扎实实捧红了多少个人——这种“红”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粉丝数和流量,还得包括选手的话题性和“出圈”能力。
按这个标准看来,05超女、两届《加油好男儿》、07快男和第一届《中国好声音》应该算是我国选秀史上的四座大山。
夺冠当年,李宇春就以“现象级偶像”的身份登上了时代周刊
当然,无论出圈与否,节目带来的流量保鲜期只有三个月,大多数选秀明星都在这三个月中享受到了人生中最接近“红”的时刻,此后的路,全是下坡——
这就是我国选秀的经典定律之一:出道即巅峰。
第一届《中国好声音》就是“速红速糊”的范本。
当年吴莫愁、金池的vocal能力震慑全场,徐海星、郑虹等人卖惨一流。花美男刘籽辰迷妹众多,甚至连没有获得转身的选手云杰(演唱《鸿雁》)都收到众多商演邀约。
但音乐选秀的局限性也在于此,过于看重业务能力和“故事”,势必会忽略选手的颜值。而没有颜值的选手面对国内音乐圈举目皆糊的现状,加上经纪公司“大锅饭”式的骚操作,导致很多借东风红起来的选手续航能力极弱。
比如,当年卖惨卖到飞起的徐海星,还有多少人在关注?
再来看“土创”,11强中有三个大流量、三个中小流量,身负各种人文、社会标签的杨超越同学无疑是“出圈小能手”,再加上一个“无冕之王”王菊,算是勉强完成“现象级”任务。
只是节目组讲故事能力欠奉,忽略了主流价值观认可的孟美岐、吴宣仪等人身上的“故事线”,造成一种“前11强大部分选手只有流量没有故事,甚至有人流量都没有”的尴尬局面。
说得更直白一点,虽然孟美岐、吴宣仪在游戏规则之下更符合大部分创始人的审美,但这个节目真正做出来的“人”,只有王菊和杨超越。
因为她们两个有故事,有人设,毁誉参半,名气溢出了秀粉圈乃至娱乐圈。
零和博弈:合约撕X
不想“出道即巅峰”,演艺圈很多前辈为此做过苦苦挣扎。
初代选秀er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梅艳芳、郑秀文、张惠妹……都是从选秀节目出道的巨星。他们赢得了名次之后,唱片公司对他们的形象、歌路都进行了全方位打造,梅艳芳就是精准挑选了形象、歌路才出了第一张专辑。
参加五灯奖的张惠妹
而且,第一张专辑不一定能出圈,他们需要不停精进专业技能和累积良性资源。
就如林忆莲,出道之后开了数百场小型音乐会,还拜杜丽莎、曾路得等人做老师,日积月累练成铁肺歌后。
然而,在如今的市场逻辑下,选秀基本是“铁打的比赛,流水的选手”,艺人往往因为后续经营的不给力“出道即巅峰”,存活率相当低。
这种恶性循环也就令艺人和所在经纪公司的矛盾不断激化。
艺人通过选秀走红后,一纸合约通常成了“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2004年《我型我秀》总冠军张杰,在和原公司签订6年合约之后,出了两张专辑,但后期严重缺乏宣传,为了事业发展不得不和老东家“分手”。
2005《超级女声》亚军周笔畅,因为公司规划和个人意愿不相符而选择解约。
《鲁豫有约》中周笔畅坦言自己那段时间过得很不好,她甚至一度以为要放弃唱歌了
05超女也开辟了选秀明星解约事件的先河。
当年风头正劲的华谊音乐在签下张靓颖之后,先后说动李宇春、何洁与原公司解约,天娱那时的老总王鹏用尽各种方法挽留无果,本打算心一横,“全放出去,第二年再选。”
结果天无绝天娱之路,一个“白武士”半路杀出,跟李宇春一语指出“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并指导她和何洁如何理性地去跟公司谈合约。
最终,李宇春成功留在天娱,开启了“皇后与梦想”的时代。
05超女之后,“解约”也成为很多选秀明星绕不开的一个坎。
2007年《快乐男声》冠军陈楚生,成名后不久便因为和经纪公司之间的矛盾萌生了解约的想法,矛盾一直持续到2008年12月底。
于是,陈楚生单方面缺席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与原公司正式开撕,原公司也提出高额赔偿要求,这场“解约风波”一直持续了四年有余。
来源:新闻晨报
陈楚生事件也开启了“花式解约”的先河。
此后想挖选秀艺人的公司使出各种“挖墙脚”大法,比如有的人趁艺人回家过年,飞赴艺人老家抢人,由于很多公司愿意砸钱为人气高企的选秀艺人付违约金,所以挖墙脚成功率相当高。
今年年初刚刚通过选秀出道的练习生蔡徐坤,也在偶练不久后因为前公司的“霸王条款”而决定解约。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之后,蔡徐坤成功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有了靠谱的商务资源,短短几个月已身价飙升。
但这些闹解约的艺人,至少还能在娱乐圈生存游戏中留下来。
现实中更普遍的情况还是——蹉跎了青春却一无所获。
2005年超女第八名的易慧是比赛后第一个和天娱解约的选手。当年天娱签下的新人太多,易慧属于“可有可无”的那一类,她自己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比赛结束后,易慧父亲发过去一个解约传真,没有太多的麻烦流程,天娱就答应了解约。
首届超女的第一张专辑《超级女声 终极PK》里,就没有易慧的名字了
当然,她解约的另一个原因是很相信当时的评委黑楠。
黑楠是当时北京欢某网格公司的执行总裁,另一位选择签约黑楠的超女就是叶一茜。
她们本以为签约黑楠就很快能拥有自己的专辑,还会有专门的音乐人为她们策划,成为歌手。
但是她们的期待很快被现实打碎,2006年,叶一茜出了专辑,黑楠承诺很快轮到易慧。
等待的结果是,她们的工资被拖欠,还被公司带着到处走穴,出了专辑的叶一茜,也没有什么宣传资源;再后来,易慧的经纪人跑了,黑楠也失联了,整个公司人去楼空。
最后易慧只能单方面向公司提出解约和起诉,想要回演出款,结果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很多演出都没有合同;到最后她胜诉了,欠款也没能立即追回。
而她最好的热度、青春,都在各种诉讼纠纷中消耗掉了,没有代表作,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她还得以选手的身份去参加选秀节目,和素人选手拼名次。
如今易慧的微博认证里还有超女标签
易慧的故事,几乎每个选秀节目都有选手在上演。
吴青峰在《明日之子》说:“我很怕选手眼里暗下来的光。”可比早早淘汰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通过努力得到了认可,以为很快能拥抱梦想,但现实的打击让他们整个人都失去了光。
残酷的101女团淘汰赛里,也有选手眼里的光暗了下来。
而被pick成团出道的少女们也有人面对着合约的罗生门,她们的未来会怎样呢?
来自神秘力量的反杀
选秀节目培养出的艺人未来成谜,但显然这种迅速囤积人气,不断出现现象级事件的节目类型,却早已经被总局的小眼睛关注到。
这种来自总局的神秘力量其实早在超女快男爆红后,就无数次以“禁令”的形式出现在选秀的历史中。
从最初的“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年满18周岁”到“限制播出时间”再到“限制播出平台”……上星卫视的综艺选秀之路几乎被锁死。
2006年3月,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年满18岁。
2007年4月,批准“快乐男声”举办后要求其设计一些公益性内容,参赛曲目要积极健康,弘扬主旋律。
2009年,批准“快乐女声”举办后要求其海选到总决赛播出时间最多控制在两个半月内,取消短信投票,直播不得超过十次,每次不得超过90分钟,必须在10点30分后直播。
2011年10月,规定对节目形态雷同、数量泛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等七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和播出时间的控制。
2015年7月,要求电视台指导督促相关播出机构研究改进提高真人秀节目,对经手上报备案的真人秀节目要严格把关。
2016年5月,明令禁止未满18岁少年参加选秀比赛。
……
为了求生,诞生于网络平台的《创造101》打出“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正能量口号,参加比赛的101个姑娘每个人的故事也都尽可能地积极向上。
但节目的热度、话题选手引出的舆论方向,以及battle赛制引发的粉丝狂热行为依旧引起了神秘力量的关注。
他们似乎也在担心现在的小朋友会只看到荧幕里选手的光鲜,怕更多孩子会为了“走花路”而放弃正统学业。
于是就在不久之前的7月10日,广电再次发布了《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专门针对的,就是现在大火的“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
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
来自“神秘力量”的反杀,再次在最新的选秀时代上演。
这实在难以避免,因为选秀确实是很容易爆红成为现象级的“全民话题”。这种类似于“墨菲定律”的反杀,也是选秀节目发展最大的阻力。
一些原本向有演艺细胞的孩子打开的大门,随时会关闭。很多练习生苦练多年,也许会因为一纸禁令而全盘白费,最后只能归于平凡。
相比起来,成团的火箭少女是幸运的。因为她们赶在限娱令的风口前,走上了花路。
第三章 新的矛盾
马延琨是《创造101》的总制片人,也是企鹅影视的高级副总裁。
去年12月的一个文娱产业峰会上,她谈起了腾讯未来在综艺上的期望:一方面打造IP,一方面打造偶像。IP成就偶像,偶像反哺IP,一门生生不息的好生意。
鹅厂的野心
她的出发点很朴实。明星稀缺,所以包括综艺在内的很多产品,大把成本花到了明星身上。为了不让整个产业后继无力,造星是必须的。
以上的发言也可以代表鹅厂的野心:用综艺打造隶属于“练习生工业体系”的“低成本高流量”型偶像艺人,再用这些艺人来反哺自家的综艺IP。
这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于是他们选择了最能代表韩国练习生文化的《Produce 101》。
然而与此前众多选秀比赛不同的是,以往的选秀选手需要“素人”身份才能保证最终晋级,“超女”就曾被电视台和天娱视为“国家财产”将前数十强全部签下——
而《创造101》的选手,全数来自各练习生经纪公司。
显然,鹅厂想在“左手造星,右手IP”的同时,开创国内“共享经纪”的新时代。
事实证明,所有带有“共享”二字的概念在契约精神普遍缺失的我国确实是一个——乌托邦。
底层逻辑
鹅厂的愿景是美好的。
火箭少女刚成团的时候,就没曾停下过通告。出道首秀是芒果的《快乐中国毕业歌会》,后来参加了浙江卫视的《奔跑嘉年华》,以最快速度出了自己的团综。
接到的广告也都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品牌。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它的底层逻辑。
中韩文化有差异,两版《101》运行的底层逻辑也并非完全一致。
原版节目的底层逻辑是韩国特色的“全民练习生文化”,所有的练习生成色相近,知名度差别很小,她们接受的是同样的训练,以同样的标准被审视。
在韩国的练习生文化里,“出道”意味着训练成果的终极大考。
聚集了各大公司已出道/未出道练习生的《Produce 101》,算是优质练习生们的一次大考,相当于从大学生里挑选研究生。
所以韩国媒体会不理解,为什么已经出道两年的美岐和宣仪还要参加《创造101》。
韩国媒体对此的评论
韩国媒体的评论有靠谱的地方,因为就底层逻辑而言,中国并不存在什么“练习生文化”。
吴宣仪和孟美岐在比赛开始初期,就是节目组压在手里的两张王牌。在诸如3unshine之类的“小学生”之中,宣仪和美岐是当之无愧的“研究生”。
“大学生里挑研究生”vs“小学生里挑研究生”。
前者节目对选手有着决定性作用,后者优质选手会对节目起一定制约,所以也有同行曾报道过,为了争取乐华送美宣出战,鹅厂在合约方面确实对乐华做出了一些让步。
这样的罗生门也就为后来的纠纷埋下了种子。
解体
乐华娱乐CEO杜华把《创造101》当成一个增加自家艺人曝光度的大型节目。
除了练习生的“黄埔军校”乐华娱乐,《创造101》还接触了其他的400多个团体,最终挑选了101名练习生,扬言要定义中国风格新女团。
这样的立意很好,但落到节目里,就难免沦为一场规则和逻辑紊乱的比赛。
首先是因为姑娘之间成色、水平差别实在太大。她们没有成熟的偶像经历,却也不是白纸一张,很多人都从过往几年的挣扎求生里闯了出来,带了一身浓郁的底色。
Sunnee在可米呆了五年,从斗志昂扬地独自离家闯荡到心气一点点被磨平,她来到《创造101》之前根本不敢给自己再定目标。她告诉E姐,“走一步算一步,参加这个节目能让我长个20万粉我就开心了”
来《创造101》之前,公司为了挽留两次想解约的Sunnee,安排她拍了《终极一班5》。那一部戏她赚了八万块,这是她五年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
段奥娟更像五年前懵懂的Sunnee。
她也是一个人求学,因为喜欢唱歌,所以成了X音上的红人,之后就来了《创造101》。她不爱争抢,因为“怕麻烦”。
但也因为一路走得幸运,所以无需放弃自己的佛系。
在其他少女没有什么水花的时候,段奥娟已经有了自己的单曲
组过女团的也不少,但和成熟工业流水线产出的“宇宙少女”相差甚远。
赖美云之前过着“什么通告都接”的日子,有工作就开心。直到走红后以前参加的节目被翻了出来才后知后觉,“之前好像是有点惨。”
练习生中的很多人,都不是非当偶像不可。《创造101》是这些少女从伴舞、主播、show girl、小演员、小歌手这些身份中自救的一次再就业机会。当她们来到《创造101》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会从这颗金蛋中砸出怎样的未来。
其次是水土不服。101的模式嫁接到国内,相当于是把出道艺人和原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对立面。
被挑选出来的101个女孩子,感觉像是原公司的血包。她们用在节目上拼出来的人气给自己的公司上色。所以她们的原生公司相比长远发展,更相信眼下的热度。
王菊解约后接受采访时也说,比赛的时候其实“完全靠自己”
已经出道的火箭少女也不例外。如果按出道名次来分配镜头和排位,团里不少人现在都只能成为热门成员的背景板,合约到期之后,很可能浪费了两年青春。
而就算是已经出道的11个女生,原生公司和新公司之间的合约,也存在最有争议的矛盾点,“并行”。
像NinePercent一样,三位乐华旗下的艺人签约属于爱奇艺的团队后,也经历过“退团风波”,最后两家各退一步,三个男生仍然是同属两个团体,兼顾两边的活动。
而并行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很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资源的分配和通告重叠。
哪边退步都感觉受到天大的委屈。
所以说到底,对节目组和相关公司来讲,《创造101》作为一档烈火烹油的综艺通告的意义,远大于作为破釜沉舟的练习生生死战的意义。
加上国内契约精神普遍缺失,在爆红的几个艺人违约所产生的千万罚金和可能会带来的上亿利润面前,很多公司都会选择付钱解约、带走艺人。
想做厂牌的平台、想走花路的选手、想赚快钱的经纪公司……这些人带着各自的底色、欲望组成了火箭少女101。
他们很难把自己调成一个和谐的色调。因为对未来的期望,大家都不一样。
对于艺人而言,作为出道过的成熟爱豆,孟美岐对火箭少女101的未来,曾经乐观地抱着期望,“下一次我们再好好表现”。
她自己的长线目标是成为新一代的唱跳天后。
Sunnee到现在也很难说清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只要自己能唱的,我都会喜欢”。
傅菁、徐梦洁除了享受舞台,也很想试试演戏和综艺。
反而是杨超越,虽然大家都觉得她有综艺潜力,她自己却觉得,“我现在已经是女团了,那就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这也是姑娘们面临的困境:
节目捧红的其实只是高位出道者,少女们带着不同的底色和热望成团,业务能力也并非在同一个基准,它的复杂性暂时无法套用此前选秀的逻辑去破局,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探索出与其他国产女团不一样的前路。
所以,矛盾最终爆发,公司的博弈之下,有人可能会离开,有人则留了下来。
这是一种必然,底层逻辑谬误和契约精神缺失决定了一切。
E姐结语
还有一周就是少女们的成团之夜,然而一起出道的小姐妹,如今只剩下8只。
与此同时,乐华和麦锐等公司正在发起“偶像产业联盟”,试图形成新的力量,与平台争夺在爱豆市场上的话语权;腾讯则暂未有新的明面动作。
吴宣仪孟美岐王一博等乐华艺人亦在悄悄喜提热搜,一点开词条,大多数为负面。
一代伟人沃兹基说过,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一切意义上的撕逼只可能是经济行为。
我理解乐华、麦锐等公司,从零开始培养一个练习生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和财力,优质艺人不是大风刮来的,是艺人本身的品质和经纪公司用钱砸出来的。
国内的爱豆经纪公司向来难做,艺人是贵圈吸金链的最上面一环,但爱豆的培养周期长、热度难起也难维持,一旦走红,毁约概率极大。
刚刚走上花路,人气高企、有极大变现潜力,同时又对娱乐圈生态链懵懂无知的“小萌新”吴宣仪、孟美岐、张紫宁,无疑是经纪公司最好的培养对象——
尤其是对于上市在即的乐华而言,美宣代表着资本市场喜欢的一段故事,也象征着一袋热钱。
当然,我也理解腾讯爸爸。
砸了六个亿的鹅爸爸,其实并不在意谁走谁留,它在意的是“101”这块金漆厂牌。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招商,更意味着一个部门的荣光,一种“企鹅制造”的概念,和一个“made by 鹅厂”的全民文化现象。
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让腾讯人振奋了一个夏天的“创造101”,势必不能就这样倒下。
所以,我的结论是:种种罗生门和利益诉求的交织注定了乐华、麦锐与腾讯的对峙将是持久而隐性的,但明面上我们注定会看到一出出连台好戏。
只是出于私人感情,我不愿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行业变革的流血牺牲品。
这会是所有真情实感搞创的人遭受到的报应。
上一篇:杠精101年度总选:期待一场盛宴,里面有张黎于正冯小刚姜文
拓展阅读:
微信公众号改版之后,很多小伙伴说容易找不到我们。按下方提示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就能快速找到我们了喔~闺蜜们不要迷路,比心❤
-今天头条の主笔-
搞创瘦了十斤的E姐,很会分析的小燃,路过的油梨
美编:树懒
E姐复更以后,还有很多失散的小伙伴没有找到这里,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各位随手转发,让更多失联的小伙伴看到我们,谢谢大家,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