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咖啡,是一辈子的事情 | LC驻地生活家:90后咖农梅子

LC Media 喜林苑LindenCentre
2024-08-30



编者按 来自普洱大开河村的90后梅子,从事“咖农”行业已有5年多的时间。这当中有沮丧和泪水,也有快乐和汗水。对咖啡的热爱,让她像一颗小太阳,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在喜林苑喜洲和沙溪驻地期间,梅子为我们带来了两场精彩的咖啡生涯分享会。她腼腆而真诚地说“做咖啡,是一辈子的事。



LC Talk

Review


驻地生活家


普洱林润咖啡庄园

主理人

梅 子
 
种咖啡是辛苦的,但是喝咖啡是快乐的


8.15 梅子 x LC Talk喜洲现场

8.17 梅子 x LC Talk沙溪现场

大家好,我叫梅子,林润咖啡庄园主理人。我是普洱土生土长本地人,从爷爷辈就开始种植咖啡,到我为止已经是“三代咖农”。
我儿时对于咖啡的第一印象就是“苦”,家中也并无喝咖啡的习惯。相隔十余年后,在一次偶然的咖啡冲泡课程中,我才真正地了解咖啡的魅力,以及原产地对于咖啡品质的重要性。
但是像我父母这样,在咖啡产业链最上游辛勤种植的咖农们,并不了解他们的工作的重要意义。于是我决心回到家乡,专注于精品咖啡豆的种植与研发,希望能提升云南咖啡在世界的话语权。
现在,我们每一年为大小城市精品咖啡馆生产高品质的咖啡原料,并通过高价的收购鲜果的方式受益于周边的农户,如今回来从事咖啡5个年头了,选择咖啡,既是一种热爱,也是一种责任。

梅子的母亲在处理咖啡豆


01

咖啡的三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是咖啡速食化,当时为了保证战场实用性以及大批量生产能力,发明出了速溶咖啡。我们中国人最先接触的也是这种咖啡类型。咖啡在中国普洱的大面积种植起于1987年,产品主要就是速溶咖啡。
第二波浪潮是咖啡精品化,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连锁咖啡门店兴起,主要销售意式咖啡,风味偏奶香和焦糖香,结合线下的第三空间服务来吸引客户,人们开始逐渐习惯咖啡的存在。

第三波浪潮是咖啡美学化。自2014年起,精品手冲咖啡开始流行,咖啡品质和生活美学受到关注。人们喝咖啡的时候开始关心咖啡的产地、烘焙方式、冲泡手法以及器皿、环境等等。咖啡不再只是一杯饮料,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越来越多的咖啡师和客人想要追溯到原产地来看看。云南作为中国咖啡的主产区吸引了很多专业从业者前来,但是那时候的云南还很少有专业的精品咖啡豆种植农户。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就选择了回到家乡“继承”家业,接手了父亲的地盘——林润咖啡庄园。
梅子主理的林润咖啡庄园

02


梅子家三代传承


我的家乡,也是林润咖啡庄园所在地——大开河村,位于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生态优势。自1988年雀巢把咖啡种子带到普洱之后,到现在已经有近40年的咖啡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到7000亩。
大开河村村民采收咖啡鲜果

我爷爷是村里最早组建咖啡农场,带领大家种植咖啡的人。对于他们这代咖农而言,种植咖啡就是为了解决温饱,因为种咖啡比玉米赚钱。
到了我父亲这一辈,他负责的工作是咖啡育苗。他发现这件事可以赚钱养家之后,为了尽可能提高产量,就开始开垦更多的土地种植咖啡,并且以极高的密度种植。
但这种模式不仅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还会导致咖啡豆的品质下降。而低品质的咖啡豆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议价权和话语权。

咖啡豆运输
近年来,咖啡种植的成本越来越高。咖啡树种下后需要三年才能投产,投产期间每年有七个月时间用于对咖啡树进行田间管理包括修枝、施肥、除草、除虫等,另外的五个月是咖啡的采收和加工期。
我曾经计算过,一杯咖啡从豆子到成品,其中有80%的时间都在原产地度过,但是咖农的收益可能只占产业链的1%。
咖啡的种植过程
并且农业还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收益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旦遇到霜冻等天气,不仅当年的咖啡颗粒无收,咖啡树也会被冻死。
此外咖农们还要担心一种咖啡天敌——咖啡天牛,目前都没有很好的办法防治它们,只能在发现之后及时地移除病树。
  咖啡天牛
因此,在咖啡上中下游的生产过程中,产地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是最大的,但获得的回报却非常低。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开始尝试种植精品咖啡豆,以品质取胜。

03


精益求精的探索之路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咖农们来喝自己种的咖啡。
林润咖啡庄园公区
我们庄园的公共空间设置了开放的咖啡操作区,提供各种咖啡豆,大家可以随时来品尝。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养成了喝咖啡的习惯,并且意识到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对于咖啡风味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件事,是鼓励大家有选择性的采摘红果,这是提升咖啡品质的关键。因为咖啡树一年会开三次花,因此一棵树上会同时存在青果和红果。之前大家为了追求产量和节约时间,通常是不分青红,全部采收,但这会大大影响咖啡的风味。
成熟的咖啡鲜果

下面这张图就是鲜明的对比:左边是按照之前的方式采摘的咖啡鲜果,可以看到不同成熟度的果子完全混在一起。而右边就是有选择地采摘的红果,我们按照普通收购价格的两倍收购红果。这样制作出来的咖啡品质显著提高,改变了很多人对于云南咖啡的固有印象。
左侧为随意采摘的咖啡鲜果,右侧为选择性采摘红果
第三件事就是研发新的咖啡豆发酵方式,调制不同的咖啡风味。这是一颗咖啡鲜果的剖面图,可以看到它的外层构造包括果皮、果肉和一层透明的果胶,鲜果大部分的甜度都藏在这层果胶中。果胶的发酵是影响咖啡风味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发酵来激发不同的风味。
咖啡鲜果的剖面图
咖啡鲜果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水洗处理、蜜处理与日晒处理。其中现在很流行的双重发酵日晒豆,就是保留了豆子里所有的糖分进行预发酵,发酵的时间越长,出来的风味越多。
可以从清新的果味慢慢地变到菠萝、香蕉等识别度较高的味道,再往后走就是榴莲,甚至是豆腐乳、豆瓣酱等的味道。所以我们要做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每年生产的时候,进行咖啡发酵实验,只有通过了实验才能投入大批量的生产。
咖啡鲜果的主要发酵方式
第四件事就是我们开始尝试咖啡的有机种植,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并且尝试逐步恢复生态环境。经过三年考核,我们已经获得了欧盟的有机农场认证,目前全国只有两家咖啡农场获得了这项认证。

04



内心与世界


通过咖啡这个媒介,我感觉我和世界离得更近了。
有很多品尝过或者知道我们的精品咖啡的客人(还包括一些外国友人),不远万里地来到我们农场,就是想亲眼看看云南的精品咖啡豆的时候,真的让人感觉很幸福。我也希望,高品质的云南咖啡在未来能够成为大家的日常饮品。
种植咖啡和做咖啡让我更加敢于去尝试新鲜事物,也敢于表达,心态也变得更包容。咖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梅子在她的咖啡庄园

05


对谈:喜林苑 x 梅子


喜林苑:你家里父辈都是做咖啡的,但你并没有选择直接进入庄园,为什么?

梅子:我读书时并没有想过要做咖啡,所以任性地选择了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专业(室内设计)。回来家乡种咖啡,一个是因为开启了对咖啡认知的新世界,另一个觉得父母做咖啡太辛苦了,在我回来之前咖啡价格已经开始低迷,在父母身上看到了对咖啡的绝望,但他们还要不断地寻找出路。

喜林苑:做一名咖农,最辛苦和最快乐的部分是什么?

梅子种咖啡很辛苦。很多人在咖啡果成熟的时候来参观,满山红彤彤的,觉得种咖啡果是一件累并快乐的事;但事实上我每天的工作状态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

最辛苦的部分是对咖啡豆的采收、加工和处理,处理这个环节是验证一整年收获的时刻。处理的过程也像在照顾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我会认真地做笔记,将不同的方式和最后的成果进行验收。

梅子的咖农小笔记

有时候我觉得某种新的方法肯定会奏效,结果杯测的时候却并不理想,这时就会非常沮丧;如果能处理出风味独特的豆子,那就是一年中最快乐的部分,意味着又是一个新的突破!

喜林苑:你自己最喜欢喝哪款咖啡?

梅子:我曾经最喜欢喝的一款咖啡,是一支2016年埃塞俄比亚西达摩产区水洗处理的豆子。这支豆子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花果香气,喝起来像是在喝一杯香气丰富的花果咖,让人记忆犹新。当然,现在最爱喝的还是我们自家庄园生产的普洱咖啡豆子。

喜林苑:你们为什么坚持做欧盟有机认证?

梅子:其实现在大部分中国人喝咖啡,并不在乎是否是有机咖啡豆,就像过去人们吃大米在温饱阶段一样,有的喝就行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咖啡的了解越深,对生活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我相信大家会越来越认可有机咖啡的品牌。所以我们在为未来做准备。
  
喜林苑:你现在咖啡庄园的团队怎么样?

梅子:目前咖啡庄园团队人员很少,我们会在产季的时候和义工平台合作,用体验庄园的方式去招募到一些喜欢的伙伴来到农场。

在整个云南,像我这样扎根咖啡种植端的年轻人并不多,一部分父辈也不希望小孩回来接手咖啡,因为种植咖啡的确很辛苦。悄悄在这里招募一下,喜欢咖啡的小伙伴,不管是设计,市场或是咖啡专业,如果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

喜林苑:这次来到喜洲,你觉得当地的咖啡文化如何?

梅子:喜洲的咖啡文化很好,咖啡店随处都有,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次举办的咖啡分享活动,来参加的人远远超出我的预料,有点小惊喜。原来一个小镇里,也有那么多人对咖啡感兴趣。

喜林苑:聊聊在沙溪的驻地体验吧?

梅子:我个人非常喜欢沙溪!住在喜林苑新造的沙溪夯土酒店里,就像住进了一个美术馆。对面的石龙村依山伴水,是一个很原始、淳朴、带有小神秘的白族村落,里面住着可爱的人们。

喜林苑·沙溪夯土酒店
我也在非常恰当的时节,品尝到了高山松茸的味道,这才是名副其实远山树林的味道。石宝山背面的沙溪古镇干净有序,引用小伙伴严妮的话:“这里的人很包容,连这里的狗都很包容”。

沙溪古镇

我很喜欢喜林苑与当地文化共生的社区营造,我也有同样的愿景——让世界看到一个精彩的中国。


图片提供|梅子、喜林苑
采访&编辑 | 俞泓嘉、严妮




梭罗曾说:“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来,生活的方式就有这样的多。”我们身处在一个圆当中,当从R1转换到Rx,生活维度会变得更为立体,思想也会随之更富有弹性。
“驻地生活家”企划邀请来自全球的跨界创作者来到大理和苏州,置身于非日常的多元空间中,体验另一种生活,并与当地社区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在地感悟。让经验在碰撞之间,擦出闪亮的火花。
喜林苑“驻地生活家”企划
热忱期待全球跨界创作者的加入
有意者请投简历至
yuhongjia@linden-centre.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喜林苑LindenCentr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