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C 驻地艺术家|让食物连接大理、田野和当代艺术

LC Media 喜林苑LindenCentre
2024-08-30




LC驻地生活嘉宾

vol.28

梦多La Mondo艺术小组共有五位成员:叉叉、胡伊瑶、涵琪、王心瑶、杨清宇。在世界语中,“La mondo”的意思是“世界”。梦多希望用艺术项目给予观众多一些触动,让这些触动一点点治愈世界。


FoooART艺术项目由艺术小组梦多 La Mondo发起,名字为英文单词“Food”(食物)与 “Art”(艺术)的结合。在FoooART项目中,梦多将艺术家的作品及概念转化成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新颖菜品、甜点或饮品,并邀请人们品尝这些可食用的作品。




Part1

FoooART第三辑“滇游食记”回顾

回顾部分转载自公众号“梦多La Mondo”


第三辑“滇游食记”露台现场

左滑查看更多照片


梦多La Mondo最初受到白族“三道茶”的启发。在一系列的调研、试验与改进之后,“滇游食记”此次带来了四道风味迥异下午茶点:门迪耶塔塔、火花、池塘里的白立方和金色海浪



左滑查看灵感来源


上世纪70年代,安娜·门迪埃塔在墨西哥和美国爱荷华州创作了一系列名为《剪影》的“大地–身体作品”。她运用各种源于自然的材料,如岩石、土壤、花草等来呈现自己身体的轮廓。“门迪埃塔塔”这道点心以云南最具特色的食材——饵块为底,上面印有女性身体模样的图案,搭配咸的番茄塔塔酱或者甜的玫瑰酱食用。



左滑查看灵感来源


烟花无疑是蔡国强的代表作,从90年代起的外星人计划,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再到图中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广场的白天焰火,蔡国强总是放眼广阔的天地,用色彩斑澜的烟花书写着历史与当下。“火花”这道甜品邀请参与者一同制作,在以乳扇为底的“画布”上泼洒风味十足的火花。




左滑查看灵感来源


《生命》是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瑞士贝耶勒基金会创作的一件装置作品,绿色的池塘打破了空间原有的结构,睡莲、贝壳花和水蕨漂浮在明亮的绿色池水中,构成了一个别样的生态系统。一块漂浮在抹茶茶汤里的茉莉酪即是第三道点心“池塘里的白立方”。




左滑查看灵感来源


1982年,阿格尼丝·德尼斯在纽约曼哈顿下城的炮台公园创作了《麦田-对抗》这一件巨型大地艺术作品:艺术家在距离华尔街不远的填埋场上种上了小麦,两英亩大的麦田与不远处的双子塔交相辉映。在喜洲,喜林苑杨品相宅前的这片麦田让人产生联想,于是我们就创作了一款金黄色的蛋糕,在赭色的“土地”上如浪花般闪烁。




在接近活动的尾声,我们给大家呈现了最后一件作品:它虽然不可食用,却是一份免费的礼物——小土堆。以喜洲的褐色土壤为底,表层撒上了凤羽镇山上的红色土壤,这来自大地的馈赠,将作为FoooART第三辑“滇游食记”的延续。



无论世界如何改变,

只要有土地,

就有生存下去的办法。


          ——早川由美



第三辑“滇游食记”露台篷布,设计:冯飞腾


花絮:和李师傅一起做食物测试 / 黑白胶片摄影工作坊 / 村里我最爱的狗狗Luna / 在早市门口用自制浆糊贴海报 / 各式各样的员工餐和diy美食。


左滑查看更多照片





Part2


梦多 La Mondo x 喜林苑 Linden Centre


喜林苑:谈谈为什么会做FoooART这个艺术项目吧。

 

yoyo:开始这个项目的缘由有很多重,但是现在让我想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希望FoooART 能成为大众走入当代艺术的一个窗口。我认为通过美食走入比较晦涩难懂的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人们更容易放平心态。大家坐下来吃吃喝喝,再慢慢聊作品背后的含义。这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艺术教育,但我希望更轻松地将它理解为交流当代艺术。


FoooART第三辑“滇游食记”现场 © yoyoyang.



喜林苑:你们做FoooART这个项目的创作思路是什么样的?比如如何选择食材、艺术作品等,又如何将其串联起来。

 

yoyo:因为云南的地大物博和美丽的风景,我们这次很明确地选择大地艺术,并且使用云南当地的食材,这两者的结合其实有一定难度。很多大地艺术作品本身就是玩材料,是对于自然界的材料进行重组。它背后的概念比较宽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反叛精神,你说艺术作品都可以被收藏,但是大地艺术这样的作品很难被收藏,所以艺术家有这种叛逆的创作想法。

 

大理采风,去往神都的路上 © yoyoyang.


那么我们在将其转化为食物的时候,最大的可能就是从造型出发。前两期我们会展现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因为选择了一些概念抽象的艺术作品,或者表演艺术家的作品。所以这一期的转译形式会有些不同。

 

我们当时找了很多艺术家,一开始大家都会提方案,选择一些成员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喜欢的食材。因为我们常驻上海,就去吃上海的云南菜餐厅,看他们用什么材料。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并且做了很多次实验。然而我们到达喜洲之后,又因地制宜地做出了很多调整,实验中也遇到很多困难,这导致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计划。


不过我们也有一些前期的设想顺利实现了,比如饵块。因为来之前就看到当地有各式各样的饵块压制模具,喜林苑也收藏了很多老模具。所以我们结合了门迪艾塔在岩石上的雕塑《剪影》系列,最后效果非常好。


早市上看到的饵块&《门迪埃塔塔》压花饵块

© yoyoyang.

 

火花这个作品比较有意思,我们想让大家模拟蔡国强创作烟花作品的过程,因为他会在纸上撒上火药的粉,各式各样的颜色,然后铺上炸药,最后点燃,炸出来一幅图案。


这跟我们《火花》的创作过程非常像,大家选用各式各样的由我自己熬制的果酱,在铺好的乳扇上创作出不同的形状和色彩。然后将它放进烤箱加热,这等于是点燃火花的过程,最后会呈现出一个不太一样的形态。这也是很不一样的点,因为我们是将艺术家创作这个作品的思路,转化成了创作食物的思路。


《火花》创作 © yoyoyang.


yang:这个也是我们对原计划做出的改变,因为到了云南之后发现很多菜做不了,很苦恼各种工具买不到。但后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想:这些菜为什么做不了,说明他违反了这里的在地性,我们不能把上海那一套搬过来。然后就想通了,也不为这个苦恼,就顺应它去改变。



喜林苑:驻地期间,喜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yoyo:驻地生活一段时间和旅游几天是完全不同的。驻地让我们有更多时间,甚至有机会住在当地的老宅子(喜林苑·杨卓然院)里,这让我感觉好像能真正和当地人们生活在一起。我们也会通过去当地人的生活区熟悉这里,比如逛早市,我尤其对当地的农作物和饮食习惯感兴趣,这些细节都让我和这里建立了更加亲密的连接。

 

杨卓然院:喜林苑教育基地&驻地艺术家居所

 © yoyoyang.


而且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很注重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并致力于让它更有生机和活力,不论是新大理人还是当地人。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在这里生根发芽,他们能够意识到我们需要保护小镇原本的风貌,并且维持宁静的生活状态,我觉得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喜林苑·杨品相宅 建筑细节 © yoyoyang.



喜林苑:你们说到在喜洲最常去的地方是早市,你们觉得这里的早市有什么特别吗?

 

yang:刚开始我是从摄影师的角度去看一个很繁华的剧场,因为它是一个对我来说很新鲜,又有一点距离感的地方,并且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件。在逐渐熟悉之后,我才静下心来去寻找细节,并拍摄记录下来。


yoyo:我好像每次去逛早市都会有新的发现。因为我们白天基本都在做食物测试,或者摄影采风。晚上就会补充一些内容材料,比如我有带来关于云南食物的书,在喜林苑借阅当地相关的书,或者翻翻网上别人分享的食谱。第二天再去早市时,我就会看到前一天在书本和网络上看到的东西,在真实生活中是被如何使用的。这让我突然觉得一切都可以被联系起来,这里的一切不是那么陌生了。早市的摊位和食物仿佛成为我们认识在地的第一道窗口。

 

喜洲早市采风 © yoyoyang.



喜林苑:从摄影的视角观察这里,有什么让你觉得有趣的点吗?

 

yang: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最有趣的还是这里的食物。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物产,比如香橼。而且去早市的时候,我还很喜欢观察他们身上背的背篓,因为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爱买什么样的菜。它所处的环境本身就很吸引人了,面朝洱海,背靠苍山,你站在那条街道的中间就能看到山。


喜洲早市采风 © yoyoyang.


我还发现在我给他们拍肖像照的时候,他们都是很自在开放的心态,这种精神面貌就让我感觉很好。


路上遇到的阿姨 © yoyoyang.



喜林苑:yoyo你在这个活动中也承担着一个转译的角色,那你在面对更广泛的观众进行展示时,会觉得更有难度和挑战性吗?

 

yoyo:可能因为之前在艺术机构有给公众导览的经验,所以我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讲述这些概念和艺术作品,更容易让大家理解。

 


行为表演《与食物在田间呼吸》© yoyoyang.


无论是导览手册,还是活动流程,其实都和我们最初的方案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我们最后选择邀请观众成为我们的艺术小组的“流动成员”,希望他们放下所有的包袱或者已有的知识,直接作为创作者的身份参与进来。这是跟前两期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比如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走进田地中”是带领大家一起做行为艺术,以及邀请大家一起参与这个火花这道甜品的创作,都是不在我们的计划范围内的。然而我觉得这两个甚至成为了活动最精彩的两个部分。

 

之前的设计是比较规矩的,就是做几道甜点,大家一道道吃,和前两期类似。但实际来喜洲后,我们开始质疑之前的方案:如果按之前的方案进行,我们为什么还要来这儿,它是缺乏在地性的。所以我们决定把之前那种比较规矩的模式彻底改掉,让这个项目和喜洲当地能有一个更好的结合。



喜林苑:活动之后有一些参与者留下来和你探讨交流,有什么你觉得印象深刻的对话吗?

yoyo:当时有一个女生,她应该有一定艺术背景,问我对于大地艺术的理解,并且很详细的询问每个环节的设置意图,比如为什么去田里做这样一个行为。

 

行为表演《与食物在田间呼吸》© yoyoyang.


我说我们希望大家这次能作为成员之一,加入我们艺术小组,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因为这个创作本身也是希望大家能更加亲近自然和手中的食物,而这些食物也是我们创作中重要的原材料。


在活动中每个人看到的深度其实也不一样。 她翻阅了我们前两期的出版物,并且发觉了这个项目虽然表层是食物,然后第二层是艺术作品,但其实每一件艺术作品背后还有更深的层次的意义。这个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涉及到我们如何将它转化为食物。所以她说她可以慢慢体会到我们为什么做这些,为什么这样做。其实这就成为了一个窗口,然后你可以慢慢深入你感兴趣的那个作品,再做深入的研究。


yang:我们这个项目就像一个通关游戏,有些人跟着我们走过场,然后结束就通关了。但有些人就可以发现这个游戏里的这种隐藏关卡。



喜林苑:谈谈最后一个作品《你想要一块土地吗?》,为什么会选择你的这个作品创作?

 

前年的时候有读过托尔斯泰的一个短篇小说,叫《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里面讲到一个农民因为太贪婪,想拥有很多土地,而失去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它就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大地”和“土壤”在英语里本身都是一个单词,所以我想以这件作品作为结尾,同时作为一个免费的礼物送给大家。你可以用它继续种植新的生命,让种子生根发芽。也可以作为一个延伸,同时又很有寓意,我就是把这两个想法结合在一起,最后呈现给大家。

 

《切一块土地》© yoyoyang.



喜林苑:你们是以艺术小组的形式开展FoooART这个项目,可以聊聊你们的小组分工吗,你们是怎样配合创作的?

 

yoyo:最初是我们的成员涵琪作为暑期志愿助教和喜林苑建立了联系。她对这个地方很有好感,也被各种各样的文化吸引,并且不断地给我们分享了她在这里参与的各种活动。后来我们便决定做个方案试试,大家会一起开会头脑风暴。


之后我和叉叉主要负责食物上的调研,大家一起去叉叉家做了食物测试。此外小王是我们的设计总监,因为我们对云南的甲马很感兴趣,所以最后在小王给我们每道菜做的平面设计中,也能看到这种木刻版画的影子。


“滇游食记”甜品创作概念图 © 梦多La Mondo.


yang:我前期主要是策划时间线和安排,提醒大家这个每个周的进度,也策划摄影工作坊的课程和买道具。后面实地考察的时候,会协助空间设计和布置,比如这个挂在喜林苑露台上的篷布,是我们和设计师冯飞腾合作设计。



喜林苑:这次项目会有其他的呈现和延伸吗?


yang:活动之后我们首先做了这个书,就是FoooART第三期的出版物,我们会把它带到上海ABC书展,2月10号-13号在上海ABC书展b29节。它可以说是我们这段时间在驻地的一个影像日记,通过我的摄影作品,和各种各样的素材,结合艺术家手稿和创作的心路历程,把它变成了这样一本出版物。


yoyo:好像除了安迪·沃霍尔这样的知名艺术家有出类似的日记全集,还很少有年轻的艺术家或者驻地的历程记录。我希望我们这些出版物能够给感兴趣,想了解这些背后故事的人带来一些灵感,也成为我们和观众的一种深度交流。


第三辑出版物《大地·呼吸·食物·梦多》

© 梦多La Mondo.



喜林苑:作为艺术创作者,你们希望作品和观众是什么样的关系?


yoyo:对于FoooART这个项目,我觉得如果他能来看,或者来体验就很好了。我相信当时在场的观众都是能够理解这个概念的。如果要说我们以此为灵感的那些艺术作品的含义,那每一个艺术家他背后有一套支持他的理论,你可能没有办法完全读懂。

 

但是艺术普及的目的不在于你能懂每个艺术家在研究些什么。可能就是你下次去哪里旅游的时候,比如正好去盐湖城看到罗伯特史密森那个漩涡,我知道这件作品,然后也知道原来是可以这样创作的,这就已经很足够了。对于大家来说,它是一个开发你看世界的新视角。


罗伯特史密森《螺旋形防波堤》



对谈|梦多成员yoyo&yang,李梦媛

图片|yoyoyang

编辑|李梦媛

音频剪辑|yoyo:āáǎà播客第八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喜林苑LindenCentr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