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塑造生命,游戏开启智慧
基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现在的家长们视「学习」和「智力开发」为头等大事。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所谓的「学习」时间,家长选择牺牲孩子户外活动和自由玩耍的时间,将其投入课后学习及各类培训班。《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情况调查》也论证了这一行为特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年级的增长,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户外运动的支持度和参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智力开发」。这误解又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误解了「学习」所包含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误解了「学习」的方式。
学习不是静止不动的事情,实际上静止不动是没法进行真正学习的;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儿童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运动,即他们身体活动的时候,思考才可以发生。中国家长最关心的孩子的学习,并非通过静止的读书写字听讲而发生,而是和运动息息相关。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运动是教育的基础。
运动是生命的本质,教育始于健康的身体,包括发育良好的感官,而健康的身体来自运动。身体(感知)→情感→思考,这是人类认知过程的普遍规律;学习需要肌肉、骨骼、血液、神经与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不仅仅是儿童,成人也一样。
忽略运动,导致脑、心、体分离,会产生很多问题。
令人担忧的现状
几年前公布的《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情况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中国孩子户外活动严重不足,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户外玩耍时间仅1个小时,平均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27.5%)户外活动不到1小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挤占户外活动和睡眠时间。平时,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以及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分别将近1个小时,有12.45%的儿童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而多达48%的儿童在周末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2小时,这一数字到寒暑假上升到61.4%。
2016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12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的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表示身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不多。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人民网)
这样的报告不禁令人感到:发达的电子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人类退化的起始,让人类远离生命的本真。
中国儿童不是唯一的受害者。英国专家埃里克·西格曼医生在向英国议会提交的长达25页的研究报告中,详细列举了电子产品对儿童健康的各类危害,声言“屏幕时间已成为严重的医疗问题……如果我们继续无视日益增长的相关证据,我们将最终为本时代最可怕的医疗丑闻负责。”
运动塑造生命
人类婴儿刚出生的时候,脑里的神经元有上百亿,但是这上百亿的神经元之间没有多少联系,需要与外界的互「动」来建立链接,进而形成「图谱」,让生命「有序」,让我们成为有个性的人。新生儿对自己的身体没有掌控,唯一略有把握的就是他的嘴和舌头,吃母乳就是人类第一项运动。俗话说“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说的就是小宝宝吃母乳需要费力运动,因为这是在锻炼他的口腔与颌面肌肉,为将来的表情、牙齿和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嘴和舌头之外,其他地方小宝宝尚未把握,虽然他身体会动,但那还不是自主的运动;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动;他认为世界跟他是一体的,对身体各部位的感知没有分化,也不知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区别。对身体的把握是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来的,但绝非坐着或躺着不动,而是必须通过不断的运动。就连自己的手在哪儿、脚在哪儿这些基本的感觉,也都是通过运动获得的。
简而言之,儿童首先发展的,是身体的感觉。儿童发展过程中,首先建立的是肌肉神经传导,把身体的感觉传递给脑,形成网络链接,并逐渐获得本体感(这是自我感的来源)。儿童在学龄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掌握自己的身体。掌握了身体,才能够控制情绪,也才能够发展智力。
大部分在学习、社交和行为这三方面有障碍的孩子,都在身体感觉和运动能力方面有问题。要解决他们的问题,首先要他们进行一系列的身体运动,发展他们的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和平衡觉这四个基础感官。通过运动,身体收获全方位的感官感觉,激发情感反应,继而形成思维。
换句话说,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从一开始就与他的行动紧密相连。儿童从出生到9岁,其思维和行动是一体的;身体动的时候,脑才动。而身体运动对情感和思维的重要性,则贯穿我们所有人的一辈子。人类是需要活「动」的物种,「动」让我们积极参与到生命过程当中,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缺乏对生命的真实体验,人会像枯萎的花朵一样,抑郁沉沦,没有方向。
有些人说脑细胞某个时候就发育全了,再不开发就晚了。脑科学已经证实这是误区,人在多大年纪都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即便脑损伤的病人也可以康复。大脑的发育没有尽头,其可塑性是很强的。但是小脑的可塑性或许存在某种「期限」,某些运动技巧在青春期以前不开发确实就很难再开发(也仅仅是“很难”而非“不可能”)。对孩子来说,身体的发育和运动的发育或许有「太晚」的说法,但所谓智力的发育则没有时间的限制,它建立在身体运动发育的基础之上。
运动赋予孩子们健康的身体——它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有效降低孩子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直肠癌、焦虑症等病症的几率;它帮助孩子强化骨骼、血管、关节,有效降低早死几率,还可有效降低青春期吸烟的几率。
积极的户外活动帮助人们在「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生命,而电子产品却将人类牢牢地固定在静止的状态中,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输入。因缺乏运动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这一点已经有无数科学验证,此不赘述。
人类通过感官与世界联接
人的身体上有十二个感官,将我们的内在与外在世界联接到一起,我们通过感官认识世界、同时也认识自己。
仅举一个例子来说:触觉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感官,是其他感官的基础,它运用了我们身体上最大的器官——皮肤;而触觉最敏锐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手。每一个感官信号首先引发的,是情感反应;触摸的东西越真实、种类越繁多,我们的情感就越丰富、感觉越敏锐、认知也越深入。
遗憾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儿童,无法正常地发展他们的触觉,因为他们每天闷在屋里花费大量时间玩弄触屏电子产品,触屏引发的感觉是虚假的,因为摸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屏幕,而非实物。比起经常在室外活动、投入真实生活的儿童,迷恋电子产品的孩子会更没有界限的感觉,不能通过真实体验开发正确的触觉,久而久之,触觉就会变得愚钝。触觉发育不良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他人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那么可想而知,这会带来社交与认知方面的阻碍。
在户外活动当中,孩子们接触到的,是真实的大自然;运动游戏中的拉手、追逐、拍打、冲撞,让孩子们触摸到真实的人以及真实的情感,这些真实的体验让孩子们学会屏幕里无法学到的东西,获得课堂上难以传授的能力。一份由比利时儿童及社会研究中心审查的文献发现,户外活动和运动游戏帮助儿童更好地辨识正误,在接触花样繁多的社会互动当中,他们也学会有效沟通方式、建立团队合作观念。
运动游戏开启智慧
著名的人智医生米凯拉·格洛克勒博士在一场讲座里谈到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她向我们示范什么是自闭行为时,捧起手机专注地拨弄,说,“我现在表现出来的,就是典型的自闭行为;因为我已经和周边的环境切断了联系。”接着她提到我们近年来经常目睹的现象:一桌子年轻人聚会,却毫无相互之间的交流,每个人都在专心致志于手中的电子玩意儿——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
电子产品让人们越来越「宅」,如果儿童早期迷恋电子产品,缺少户外活动,很可能今后陷入人际交往的障碍中。更有甚者,也许会成为神经官能症患者,难以在真实的人际社会中生存。我们忧虑地发现:电子产品正在培养一大批后天的「社交自闭症」式的儿童、少年、青年,以及成年人。
而户外运动、自由玩耍和运动类游戏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智力发展。美国的教育专家发现:运动能力好的孩子更有自信、更喜欢自己的形象、也更受同伴欢迎;由于良好的手眼配合和肌肉控制,行动上独立自主,这样的孩子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更加敏锐,学习也更有效率。
的确,没有任何活动比运动游戏更能①让孩子专注——不专注就学不会动作、跟不上节奏、就可能被淘汰、甚至影响整个团体!②让孩子聪明——身体矫捷灵敏的同时,脑筋也随之灵活多变,逃避被捉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达到目标!③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很多游戏都可以运用到教学里,很多课程都可以通过游戏来传授!④让孩子学会体贴他人、团体协作——节拍游戏里,如何跟对方合拍才能打出动听的韵律?团体游戏中,如何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任务?等等,等等,一言难尽。
在《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情况调查》中发现,80%的父母认可户外活动对于提高孩子社交技能益处最大。事实上科学也有足够的论证:充足的户外活动会让人类享受来自大自然最直接的馈赠——阳光!阳光有利于抑制人脑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而这种激素通常让人情绪低落。褪黑素得到抑制,人便会有愉快的情绪,减少抑郁发生。自由玩耍还能促进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让孩子身体放松、心情舒畅,让神经元自由地连接,提高智商和情商。
别以为让孩子闷在屋里打电玩不骚扰你让你落得清闲,看到他颇有兴致地用小手指划着iPad你还扬扬得意……一旦孩子上了电子产品的“瘾”,痛苦的日子就在后头等着我们呢!但愿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此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沦为验证这一事实的小白鼠!
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吧!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好玩儿的游戏吧!你会发现,在跑跳中和欢笑中,孩子的身体会强健、智力会增进、情商会提升,你的诸多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如果你想学习如何跟孩子一起玩儿、如何通过运动游戏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且让你有效地辅助孩子的功课,请戳下方⬇️图片进入课程文宣,诚邀你来跟我们一起玩儿!
延伸阅读:
一场游戏胜过千言万语
跟着小巫学养育
线下课程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课程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课程
如果您有意在中国其他地区开展
小巫老师的工作坊
请咨询静仪文化
朱静 13661686964(微信同)
添加微信好友时请注明“小巫工作坊”
线上课程
加入小巫养育学堂,掌握育儿魔法秘籍
小巫养育学堂报名处
小巫养育学堂班主任
识别左边二维码,和小巫养育学堂报名处成为微信好友,咨询报名流程和缴费事宜;识别右边二维码,和小巫养育学堂班主任成为微信好友,咨询课程安排事宜。
戳下方标题查看本学年招生信息
进入学堂and/or试听课程
小巫养育学堂平台入口
小巫公益讲座免费试听
扫描左侧二维码,进入学堂授课平台;
扫描右侧二维码,进入「免费试听课程」专栏,听取小巫老师几场公益讲座的录音(非学堂课程)。
听小巫老师的课上瘾,她把课程艺术化了,像听故事一样,特生动,有情感,有温度;又像听小品一样,捧腹大笑间就领悟了育儿的真谛!太喜欢了!以后想天天听,每天听一下,保持警醒和觉知。
—— 学员
— END —
还有三百多篇精彩文章,请进入公微查看~
微信平台博主
简介
关注小巫养育学堂
关注小巫微信公众号
小巫,美籍儿童教育专家,人智学者,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华德福学校联合发起人兼特约顾问;国际人智医学学士后培训(IPMT)项目发展顾问;开创『艺术养育』父母培训课程,创办『小巫养育学堂』网络课堂,创立『家庭联结力』亲子互动模式;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等十余本畅销书,累计销售上百万册;开发家庭联结力、儿童成长力、放飞想象力、教师领导力、十二感官力等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学员近百万人次;当选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
喜欢请点赞
爱看就打赏
原创是付出
稿费来捧场
因腾讯设置缘故,本微信公众号仅可关联两个个人微信号收取原创赞赏费用,因此本公号所有原创都关联到“小巫艺术养育”或“小巫养育学堂”微信号上,欢迎大家慷慨赞赏,所有费用皆会悉数交到原创作者手里!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