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国献:大武汉

周国献 艺术影社
2024-08-31

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以及“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


然而,随着城市改造的快速推进,一处处设计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厂厂房被夷平,取而代之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高档楼盘。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大武汉”的名号叫不响了,甚至有些名不副实。地产经济正在左右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工业遗产让位于城市开发,工业遗产保护普遍缺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


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巡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简介:祖籍厦门同安,在武汉生活和工作了40多年。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武汉和湖北的影像探索,从传统纪实摄影到新纪实摄影,以专题摄影的方式,用镜头关注本土,用影像反映当下。他的摄影作品曾参加2011/2015丽水摄影节、2013/2014/202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17大理国际影会、2016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沈阳当代摄影学术邀请展等国际国内摄影节个展,并在本地武汉博物馆、江汉关博物馆、卓尔美术馆、物外书店等举办摄影个展;曾荣获2013年第13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2017年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奖、中国金融系统2015年第三届和2017年第四届全国摄影展纪实类金奖、2019年度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年度人物、湖北省2014年度摄影人物作品奖、2016年第三届“武汉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文艺作品奖等奖项;2018年摄影项目《“大武汉”武汉工业遗产保护专题摄影项目》获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项目资助;2020年8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筹建“周国献工业遗产影像档案数据库”。摄影作品被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档案馆和汉正街博物馆收藏;摄影作品集《汉正街期待“重启”》作为雅昌文化集团《100位摄影人镜头中的抗疫故事》之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助力支持“艺术摄影家”
欢迎并感谢星标、分享、点赞
入群,戳👇
“我们一起艺术摄影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影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