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报道 | 监管层重拳“打假”、中介机构屡受“顶格处罚”……保险业2021年罚金破3亿

郑嘉意 产金标准 2022-05-18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文 | 郑嘉意

来源 | 财经网金融



2021年,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面向保险业开出罚单2200余张,惩处机构298家,追责管理人员1798位,罚金共计3.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7%,处罚金额为近三年顶峰。



惩处保险机构298家,追责管理人员1798位,追收罚金3.3亿。

这是2021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针对保险业开出的监管业绩单。

企业通预警数据显示,2021年,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面向保险业开出罚单2200余张,惩处机构298家,追责管理人员1798位,罚金共计3.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7%,处罚金额为近三年顶峰。

从惩罚力度上看,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惩处加码明显。

数据显示,全年2200余张罚单中共有11张金额超100万,单张罚单最高金额达225万,另有20家保险机构因违规被限制暂停接受新业务3个月至2年不等。

从惩罚对象上看,财险公司仍是违规“重灾区”,保险中介机构则成为了新的监管“风口”——财险公司罚单数量与罚款金额在行业内双双居首,保险中介机构则在去年多次收到由银保监会直接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各分局下发的“顶格”处罚。





罚金同比增长近四成 

“打假”成年内关键词


企业通预警数据显示,2021年,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面向保险业开出罚单2200余张,罚金共计3.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7%,处罚金额为近三年顶峰。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打假”一词贯穿了2021年的保险业。

由于保费高、市场规模大,在保险业的各个处罚对象中,财险公司被追收的罚金数额总是“一骑绝尘”。

去年也不例外,2021年,财险公司罚金占比再度升高,共收罚金1.98亿,较去年同比上升42%,占总罚金数额63.2%;寿险公司紧随其后,共收罚金0.66亿,占比21%;保险中介机构则收到罚金0.49亿,占比15.6%。

而“假”,正是“独占鳌头”的财险行业2021年的违规关键字。

数据显示,33.4%的财险公司违规原由与“造假”有关,其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提供虚假资料证明文件、利用保险代理人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的方式套取费用、人为修改数据导致有关统计报表指标失真、虚列财务费用、虚列劳务及宣传等费用。

而2021年年内监管层开出的数额最大、惩罚最严的“顶格”罚单,也正是针对财险公司屡禁不止的数据、材料及资质造假问题。

2021年12月,广西银保监局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存在财务数据造假的华安财险广西分公司罚款225万元,同时追责相关责任人三名,对副总经理麦某、总经理助理许某、负责人黄某三人均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0万元。

虽然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并未披露案件所涉及的具体金额及过程,但广西银保监局对华安财险广西开出的罚单金额高达225万元,远超《保险法》限定的最高金额50万元,可见华安财险广西分公司所涉财务造假事项或不止一项,情节严重。

同时,财经网金融注意到,年内涉及造假问题的罚单金额平均为29.51万元,共有32张罚单处罚金额突破《保险法》规定的顶格罚金50万元,3张突破100万元,另有大家财险吉林分公司在被追缴罚金50万的同时被限制车险新业务3个月,中华联合财险一〇五团支公司被限制接受农险新业务1年。

除财险公司外,已然成为监管的“新风口”保险中介机构也在真实性问题上屡触红线。

数据显示,2021年保险中介机构被罚金额共计0.49亿,虽仅占罚金总额15.6%,数额不及保险公司,但已多次收到由银保监会直接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各分局下发的“顶格”处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首月0元”导流模式的虚假宣传问题。

2021年11月3日,已经一月有余不曾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银保监会连下两张罚单,剑指屡禁不止的“首月0元”导流模式,通报涉及该问题的水滴保险经纪、微医(北京)保险经纪两家中介机构,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前,银保监会消保局也曾就该问题,对广东轻松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天津津投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保多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三家保险中介机构开展检查,核实后进行通报批评。

据银保监会消费者保护局披露,“首月0元”“首月0.1元”等口号属于不实宣传,并未实际让利消费者,而是将首月保费平摊至剩余11月,诱导消费者进行购买,违反“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及“欺骗投保人”两条法律,新出台的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也将该类行为认定为违规。

在11月两张“重量级”罚单中,水滴经纪被追收罚款100万元,杨某、张某两位负责人各被追责10万元,微医经纪则被追缴罚款10万元,负责人周某被追责1万元;之后,曾经位于“首月0元”词条百度搜索首位的广告下架,充电宝、共享单车等该类型广告的投放“重地”也再不见其踪影。

此外,财经网金融注意到,年内保险中介机构收到的罚单中有近60张涉及编制或提供虚假的报告、文件及资料,平均单张罚单金额为17万元,数额列违规事由之首。





吊销执照、禁入市场…… 

监管层频发“顶格”罚单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保险业的严监管并不止于攀升的罚单数量及金额。

财经网金融注意到,2021年,监管层频频开出“顶格”罚单,在追收大额罚金之余通过吊销企业执照、限制新业务、撤销任职资格等方式惩罚严重违规的保险机构及其负责人,整顿市场秩序。

数据显示,年内监管层共要求20家机构暂停接受特定险种新业务三个月到一年不等,其中包括大家财险吉林等8家财险公司、农银人寿湖南等2家寿险公司,以及美联盛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等10家保险中介机构。

此外,年内还有江西德宝源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3家中介机构被吊销许可证;最会保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一家公司被限制业务。

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受到“顶格”处罚的企业往往情节严重,涉及屡教不改、多项违规,或涉案金额较为庞大。

如华金保险代理于2019年12月、2020年1月及2020年6月三次向济南银保监分局报送虚假材料,故被责令华金保险代理停止接受鱼台地区全部新业务1年;山东诚诺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被查实存在业务数据不真实等3项问题,数罪并罚下被要求停止接受新业务1年。

除机构外,作为企业负责人的管理层和一线的代理人在2021年也受到了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严格监管。

数据显示,年内共有永诚财险哈尔滨等机构的18家机构的从业人员被撤销任职资格,包括永诚财险哈尔滨等6家财险公司、华夏人寿等2家寿险公司,以及 美联盛航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安徽等10家中介机构。

其中,华夏人寿某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就曾因任职资格申请材料中未如实反映被撤销任职资格,同时监管层表示在未来3年内将不再受理其任职资格申请。

但如果说到对个人最严厉的“顶格”处罚,以上种种都不及山西监管局开出的“终身禁入”罚单。

10月12日,山西银保监局查实保险代理人曹某存在承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欺骗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三项违规行为。

而在“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一项违规行为中,曹某的情节尤为严重,不止未经投保人同意代替投保人抄写风险提示语,更将投保人联系电话填写为曹某本人的电话并代替投保人接听公司回访电话,涉及该行为的保单共有31笔,保费金额累计高达4147.9万元。

数罪并罚,曹某成了年内唯一一位被终身禁入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

业内人士对财经网金融表示,监管层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管,旨在提高保险业违规成本,遏制业内乱象;而针对高管及从业人员的监管则有助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全面筛查各个渠道 

超70家银行机构因代销不规范受罚


保险产品的发行虽然来自保险公司,但销售路径广,常见的还有银行、邮政渠道;此外,一些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的非金融机构也可能暗中搭售保险产品,以此牟利。

财经网金融注意到,2021年,银保监全系统的监管同样渗透进了险企以外的保险产品销售渠道。

数据显示,共有超70家银邮机构因代销保险不规范受罚,14家汽车销售公司因违规代销车险受罚,5家金融机构在因在无资质的情况下经营保险产品受罚,罚金总计0.16亿元。

其中,银行及邮政机构在代销保险产品时容易存在误导销售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未按照保险公司提供的销售合同条款全面、未能客观揭示所代销保险产品风险、借贷搭售保险,及利用保险业务为其他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此外,财经网金融梳理发现,还有不少并不具备保险销售牌照的机构在利用职务之便搭售保险产品。

如内蒙古巴运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临河汽车站通过伪造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的方式出售保险产品,西安汇群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保险许可证过期后仍旧使用旧照开展保险代理业务,佛山市顺德区碧有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保险代理及经纪业务。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篇 

金融报道丨2021年银行业罚单一览:逾4000张罚单罚没超18亿元 信贷、理财违规仍是监管重点

盘点基金一年:白酒、医药倒下,新能源拔头筹


添加时请注明身份,谢谢

郑嘉意

财经网编辑

微信号

tqwyi12

邮箱 | jiayizheng@caijing.com.cn    

   



金融产经官方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