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练琴是亲子关系的最大杀手?儿童教育专家教你这样鼓励孩子

陈忻 童行学院 2019-11-30


今天的文章内容节选自儿童心理学博士、美国儿童研究协会会员陈忻老师的视频讲座《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从练琴的角度谈孩子的整体养育》。陈忻老师将围绕怎样鼓励孩子练琴这个话题,深入浅出地与你分享实践心得。分享之前,陈忻老师有一些温馨提示要送给你:


“学乐器作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反映的是你和孩子的相处之道,体现的是你作为父母的儿童发展观。今天我讲的是学琴的那些事儿,但你可以把学钢琴换成其他事情,包括孩子的学业、孩子的体育项目、以及孩子的其他活动,道理都是相通的。”


本文从讲座中摘取了一些家长引导孩子学习的实用技巧呈现给大家。如果您希望获取讲座的完整内容,扫描文末海报二维码即可直达直播间哦


从好老师身上学到的引导技巧


我家大宝5岁开始学点钢琴,小宝则是6岁开始学。从我家两个孩子学琴的经验来看,我觉得5岁开始和6岁开始差别不算太大。


1.邀请有趣的第三方来当听众

 

在学钢琴或者其他体育项目的初期,孩子很容易因为练习频频出错挫伤热情,或者因为练习枯燥开始走神不认真。


这时候,老师能否及时用适当的方式给孩子反馈,悉心呵护他们还在萌芽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家的钢琴老师在这方面让我获益良多。

 

比如说,她的钢琴上面有一个小青蛙玩偶,叫Fred。有时候,孩子们练习不认真,她会把小青蛙把放在自己耳边,假装在听它讲话。“听完”以后,她就对孩子说:Fred刚跟我说,它觉得你这里、那里没有弹出来,它想听你再来一遍。这时候,孩子通常都愿意认真起来,再弹一遍。


陈忻老师与童行互动直播


你看,这只小青蛙就好像一位演奏厅现场的VIP小听众,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孩子提建议。这种方式的巧妙就在于,借由小青蛙这位听众的嘴把老师的反馈说出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有听众在听我演奏,我要认真一点”的良性压力。


听众的存在,能够让孩子逐渐形成为自己的弹奏效果负责的练习态度。同时,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有意思,为练琴这件相对枯燥的事情增加了趣味,也间接增加了孩子对老师的好感。


2.用成长型思维,给孩子正向反馈

 

我们跟着这位老师学琴已经6年了,她非常耐心,特别能理解孩子,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


讲到这里,我想请你代入一下孩子的角色,想象一下:假如你在练琴的时候,弹错了几个音。这时候,老师对你说:


(1)  “你这里弹错了。”

(2)  “你这里如果这样弹的话,会更好听。”


你觉得,哪句话让你觉得更舒服?更想要下一次弹得好一些?更愿意坚持练琴?

 

显然是第二句,这也是我们家的钢琴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可能也听过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德韦克(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愿意坚持,不轻言放弃;更在意自己是否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更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是战战兢兢地关注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好不好,是不是显得很聪明。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愿意坚持,不轻言放弃”


比起“你这里弹错了”这种否定句式,“你这里如果这样弹的话,会更好听”这种肯定句式更能激发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因为它给孩子明确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可期的更好结果。孩子在老师肯定句式的反馈中,接收到的信息是“只要我努力,就会有进步了”,坚持的动力自然更足。


就像《小王子》里所说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老师的肯定反馈,强化的是孩子对“大海”的渴望。


从心理学家身上学到的引导技巧


1.最好的陪伴,可能是成为他的学友

 

我自己是一个音乐门外汉,但是为了让孩子觉得学琴不孤单,我也开始学琴了。


每次跟他一起听课前,我都会把他要练习的曲子自己先练熟。当他遇到困难,想要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会变着法子鼓励他:


  • 我自己示范一遍给他看;

  • 我们俩轮流弹;

  • 我帮他数节拍;

  • 他弹左手,我弹右手。


总之,想尽办法让他把曲子练下来,把困难跨过去。

 

很多父母都说,因为学琴这件事,影响了自己跟孩子的关系。但是,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你成为了他学钢琴的伙伴,一起练习,是不是就增加了一个亲子互动的机会呢?


如果你愿意,孩子是乐于与你互动的


当我们不在是学钢琴这件事上居高临下的“包工头”,而是挽起衣袖一起干的拍档和伙计的时候,我们对孩子更容易产生同理心,切身感受到他们面对的困难是什么,需要别人鼓励的点在哪里。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也会因为一起学琴得到深化。

 

2. 鼓励形式不重要,情感表达才重要

 

在家里,我们几乎没有物质奖励。我从来不会跟孩子说:你弹好了,我就给你什么奖励。因为练琴就是练琴,跟我给你的东西是两码事,不要把不相关的两码事搅在一块。

 

我有一位朋友,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己喜欢屯玩具。看到打折的时候,就忍不住屯一堆玩具回家藏起来。等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就跟他说:“你做完这些作业,我就奖励你一个玩具。”有一天,孩子跟她说:“我不做作业,我也不要玩具了。”这就比较麻烦了。

 

我觉得,偶尔奖励玩具或者其他东西亦无妨。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就比较麻烦了。我家最高的奖励,是妈妈的拥抱和亲吻,这种奖励是无价的。


有时候,大宝做完了一册练习,自己就去打印一张证书,让我签字,这就是奖励了。你会发现,孩子想要的,其实是你的欣赏和认可。这里,情感最重要,而不是形式。

 

所以,在孩子弹琴的时候,你应该怎样给孩子评价和反馈呢?关键也是要在里面融入情感。有人会觉得:育儿书上说了,称赞一定要具体。“弹得真棒”这样的话不能说。


我想说,其实,真的没有一定之规。关键是,你和孩子之间有没有情感链接。有了情感链接,什么话都可以说,也可以什么话都不说。

 

有时候,大宝小宝在练琴时,我都不用说,只是冲他们晃晃大拇指,或者鼓掌。这里面的关键是,我整个人,我的身体语言、我的神情,是真的喜欢这个曲子。


当你这么表达的时候,孩子的脸会一下子亮起来。有时候我也会简单说,你这一遍真的弹得很好,我很喜欢。孩子也会很高兴。

 

所以,具体怎么鼓励孩子,确实没有非这样不可的方式,关键还是亲子关系。你和孩子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你们是站在一起的,有什么困难一起面对。


有的父母会跟孩子说:“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好。”但实际上你的情感是对立的、焦虑的,或者是嫌弃的,这些微妙的信息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如果你切换视角,跟孩子站在一起,看着同样的方向,一起克服挑战。这时候,你的情感是关心的,是理解的,孩子也能感觉得到。


除了鼓励孩子练琴的实践心得以外,陈忻老师在讲座里还分享了这些大家很关心的话题:


1.父母怎么提醒和帮助孩子坚持?


“将心比心,表示理解,给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孩子才愿意去考虑我的建议,做出自己的决定。你是人,孩子也是人,也需要你的尊重和理解。只要你多理解他、多沟通,并且信任他,他是可以逐步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的。”


对5、6岁的孩子来说,可能很难坚持长时间的练习。这时候,我们该怎样引导他们?


“如果遇到困难,他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自己示范。或者我们轮流弹,或者我帮着数节拍,或者他弹左手我弹右手等等捆绑式陪练法,总之让他能把曲子给练了。一旦他弹对了,就称赞他付出了努力、观察仔细等等自己能够控制的因素。”


练习有时候避免不了比较枯燥的重复,我们怎样帮孩子把练习变得更有意思?


“其实,不妨通过各种游戏的办法鼓励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哦!我立了规矩,你就一定要去遵守这个规矩。你不需要这么做,灵活机动才更有效。我的鼓励是鼓励孩子的努力、态度和行为,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不知不觉转移到练习上了,不再需要外部刺激。”


将心比心,表示理解,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2.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


“首先我们自己要淡定,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不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他们的一些所谓的问题会渐渐消失。如果我们特别当回事,强迫他们,可能真的会让他们变得迷茫、崩溃。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发展不是静止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不要觉得孩子现在怎么样,就很恐惧,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怎么样。”


练习中,孩子因为遇到挫折而崩溃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


“通常我会安慰一下、陪一下,或者缓和一下气氛。当然,我也有不耐烦的时候,那我就走开了。这个时候就要队友发挥作用了,爸爸抚慰一下他,那天就不练了,宁可隔天补。我觉得要紧的是孩子的兴趣,音乐本来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如果孩子哭哭啼啼或者心里生着闷气练习,想必对他也没什么帮助。”


有什么方法,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调节情绪,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我会等一等、抱一抱。等晚上睡觉前,我们用一起写日记的办法。说一说,当时你是什么表现?心情是什么?这个算什么情绪呢?妈妈的心情又是什么?妈妈想怎么帮助你?这个办法可以用在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在学游泳的时候,我也和他一起写了学游泳遇到困难的心情、突破困难的心情等等。”


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更勇敢地面对和接受错误?


“我会告诉孩子,发生错误是常见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重点是我们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我会跟他说,大家都是human,是human就会有错,有错不要紧啊,现在我们发现了,改过来了,就好了。”


陈忻

美国康涅迪格大学心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学会会员

著有畅销书《养育的选择》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两个孩子的妈妈



直播讲座详情

 

本文内容节选自陈忻老师的视频讲座《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从练琴的角度谈孩子的整体养育》。在讲座中陈忻老师用亲身经历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大家揭示,如何帮助孩子在兴趣训练中更好地坚持。从学琴这件事出发,讲讲我们养育与陪伴孩子过程中通用的心理原则和养育方法。

 

本场讲座118分钟完整内容已经收录在《你的眼界 孩子的边界》童行大师系列讲座中,该系列将会在一年时间内,邀请各界教育专家为童行的伙伴们分享最先进、最实用的儿童教育知识。10场系列讲座原价99元限时5人团购价19.9元。


长按图片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可直达直播间↓


听课方式:

  1. 点击公众号菜单栏—一起童行—我的好课—找到此系列讲座

  2. 在微信内搜索我们的小程序《童行看世界》—我的—我的已购—找到此系列讲座


新书预售


景芳与童行学院撰写的第一本亲子家教书《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抓住0-7岁关键期培养一生的优势》,正在当当火热预售中。


在此,感谢陈忻老师为我们推荐作序,也感谢各位童行小伙伴们一路的陪伴和支持,我们的书在当当网新书榜排行第二了呦!


当然,如果还有小伙伴想要预定,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现在预定还有景芳的限量签名呦~~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孩子不想坚持怎么办?

小孩子的“大”问题家长如何应对?

永恒纠结: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听话”?

如何正确地称赞孩子?父母实操指南

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方法,教育21世纪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四个关键点,你注意到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