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景芳:若不能付诸行动,我们不夸夸其谈

郝景芳 童行书院 2022-07-08


本文看点:什么叫做行动者?成为行动者,对自己的人生会有多大的帮助和改变?用行动者的思维去影响孩子,又会有哪些益处?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个邀请帖,希望你成为“童行合伙人”,和童行一起,成为一个行动者!



 周一

观点 📖

全文共4880字,阅读时间15分钟


🌿🎨🌏


最近世道颇不太平,每日刷到国内外的动荡消息,无论是病毒肆意还是资本市场跳水,是言论管控还是物资调配,都让人感觉处处是灰色,世界范围内都少有亮色。


这种时候,我们始终面临一个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世界?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给孩子讲述这个世界?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我也曾愤世嫉俗,对世俗世界嗤之以鼻,对社会制度不屑一顾。那个时候如果让我写批评性文章,会比现在写得更多。


但后来,我开始越来越少言说。不是看不到,而是换了一种视角



Part

1

行胜于言


清华大学有一句校训:“行胜于言。”


在最初考上清华的时候,我是不大认可这句话的。我觉得如果最后成为只会闷头做事、不会表达的书呆子,那有什么好呢?我当时下决心,可不要变成闷葫芦。


但后来,我发现是我误解了这句话。行胜于言的意思不是只行动、不说话,而是说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这是一种思维习惯:能做出来给别人看的,就不用说;如果做不出来的,说了也没什么用。


这种情况,是用行动来言说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耳濡目染就浸润了一个地方的思维。清华人并不太喜欢参与争论,看到一些争吵,常常有一种“我要去做出改变”的冲动,若不能行动,就不喜欢空对空议论。不能落地的策划就不喜欢讨论。如果说十年的清华教育给我什么最深的影响,应该就是这种做事风格。


行动者有一些独特的思维逻辑。


当行动者看到一个现象不令人满意,第一反应是:如果是我,会如何做?


如果看到一个路口闯红灯的人极多,议论者的反应是:世风日下、设置不当、监管不严,谁来管管?而行动者的反应是:这件事我能做些什么?如果让我处理类似的情境,我能如何做得更好?这件事的问题在哪里,有没有办法触达问题的核心?有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对于行动者,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令人悲观泄气的无解局面,只有等待自己去想办法的一个又一个场合。他知道世界上仍然有贪婪,有欺压,有不公,有压制,有战乱,有歧视,有贫穷,有虚伪,有病毒,有不幸,有灾祸,有欺骗……但他并不因此这个世界彻底失望,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行动者,就绝不会令人彻底失望。


对行动者而言,世界的不圆满,正是自己的存在意义。



Part

2

行动者的教育


我们能给孩子的,或许是行动者的教育。


当孩子问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怎么了?


我们能回答的并不是“这个世界都是光明的,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善良的”,但也不是“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压迫与不正义,充满了虚伪与谎言”。孩子需要的并不是这样非黑即白的简单答案,他们也不会满足于简单答案。即使我们对世界的描述全是光明,孩子也会知道有人会死于非正义,那个时候他们会对我们全然失去信任。然而,把世界描述得过度灰暗也不合适。这个世界是复杂的,许多灰犀牛和黑天鹅是由一个一个平庸的人性弱点导致的。


复杂的世界、多重原因交汇导致的悲剧,该如何向孩子传达?


也许我们能说的方式恰恰是行动式的:有人困住了,有人生病了,有人需要帮助,有人被人欺负,如果是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当孩子开始思考病痛、思考污染、思考不公,他们可以瞬间化身为科学家、能源专家、政策专家。我们会惊异于他们头脑中思考事情的天马行空和复杂度。


以行动为视角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将世界纳入到自己的思维框架中。他们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这个世界的现状,他们可以设想一个由自己改变的世界。这可以让他们对这世界多一点宽容,也对自己多一分希望。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说:

教育必须被设计为:使学习过程中的年轻人认识到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学会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作出恰当判断的才能不是理论教学发展出来的。作为一种艺术,它来自于实例、实践和习惯。


只有行动者能认清生活的真相却仍热爱生活,因为行动者对自我拥有希望。


Part

3

行动的力量


行动者往往可以获得额外的力量。


很多时候,许多人常被自己设置的门槛挡在很多事情之外。做一件事情之前,先看自己专业不对口,然后认为自己没有经验做不了。其次是不敢相信其他没有经验的人,总想依靠成功人士的帮助。更深的障碍来自内心。只敢相信现存的经典理论,只敢相信验证过的经验,只敢做一出手就完美的事。种种这些,都使得一些原本优秀的人一直原地不动,总说自己有想法,但什么都没有做。


行动者的逻辑与此不同。他的勇气来源于一个简单的念头:试试。


选择行动的人,不会等自己完美无缺才行动,他会在行动中完善自己。


当一个人并不惧怕行动,敢于在不确定中迈出行动的一步,那么他就获得了最好的课堂:行动成功,他获得有关这件事的全部深刻知识;行动失败,他获得有关这件事的深刻教训。从此之后,他至少可以从门外汉变成了有经验的资深人士。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也可以了解到所有专业知识在复杂情境中的具体应用。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的胜率是先天的,所有事情的胜率,都是行动者的行动之后才能算出。即使把自身优势*市场机遇*资源助力*战略策略*团队能力全都算得妥帖,如果行动系数等于0,一切都还是等于0。


行动者敢于向失败的可能性进发,这是他们成功的秘诀。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成为有信念的行动者,并用这样的力量影响到孩子,他们的内心不会太过患得患失,在将来人生中的某一天,便敢于突破自己,踏过河流。



Part

4

教育折叠


上周参加一个网络直播,主持人问我:“从你写下《北京折叠》到今天,七八年过去了,你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我回答说:


“从科技现实看,趋势没有特别大变化,我去广东、江浙一带都去考察了,亲眼看到了当地工厂车间是怎么换上机械手臂,把1万人的车间减到1000多人,还大多是办公室员工;也看到了无人酒厂、无人仓库、无人机场。这是和我当初的设想一致的。


“但是今天还会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新工作,过去都没有想到的新工作,像新媒体运营、网络主播、技术美术、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在未来新工作会更多更多,并不会全员失业,全社会的工作会比过去更丰富。”


“只不过,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教育风险,今天创造出来的很多很多职业,需要的素质都不是学校里能学到的。新媒体制作需要科技和艺术的双重能力,新产品开发需要熟悉前沿科技和情感心理,新文旅需要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审美设计……几乎所有快速发展的新领域都对人的知识底蕴和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这不是教育资源贫瘠的地方孩子能接触到的。有钱人家里从小会给孩子大量丰富的课外接触,贫穷家庭最缺的往往是课外资源。失业工人也无法短期就培训成新经济中的需求人才。因此在未来社会,认知差距和创造力带来的职业差距有可能越来越大。”


这是我在《北京折叠》之后,对世界的后续观察和面临的挑战。


 

但是,在《北京折叠》之后,我不再写它的续集。我变成行动者,致力于寻找突破教育折叠的方式。


行动者要面对的,往往不是敌人,而是整个世界的既有模式和外界对自己的天然成见: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如果能做成,为什么别人不去做;你没有经验,凭什么能做好;市场现有模式是那样做的;有经验的成熟团队是那样做的;你做的事情四不像,一定没法成功;用户对此都很陌生,不会接受的。如此种种。


以上每一条,我都听到过不下一百遍。


而行动者为什么还要行动呢?如果不是最大成功概率的路,又为什么要走呢?


一定是因为,行动者看到了行动的意义


行动的理由,不来源于绝对胜率的计算,而来源于所见的内在价值,遵循着内心相信的方向,可以去做不确定的事情,踏足他人不敢尝试的领域。


 

最初童行学院的成立是做营地教育加山村支教,但这仍然不能让我满足,我始终在寻找更大规模的突破方式。我们又做了山村幼儿园培训,但仍然不够。我还在寻找。


教育中最难突破的是优秀教师资源的稀缺。优秀教师自身要对所教授的学科理解通透,有高屋建瓴的见识,还要深入浅出,同时尽可能做到有趣,让学生对学科产生自发的兴趣。对学生能及时给出反馈。最终还需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有鼓励和理解支持。


所有这些集于一身,该有多难。


如果有这样的教师,学生是很容易喜欢一门学科并且学好的。然而这样的优秀教师又是何其难遇到。昂贵的学区房购买的,不过就是一个与优秀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而优秀教师的稀缺性,决定了无论怎样划定分配政策,最终的成果仍是高度不均衡的。


最近这些年有许多网络化的尝试。然而直播课仍然要面对优秀教师稀缺和昂贵的问题。录播课价格低廉,但缺少互动,学生很难获得反馈,又缺少督促,因此完课率一直非常低。未来的尝试,需要在录播课的成本价格和直播课的师生互动兼得的方向上寻找突破。


而这正是童行学院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Part

5

邀你童行


童行学院一直是行动者。最近推出的童行学院App,是一个起点。未来童行学院想做的是什么呢?是一个虚拟学校,用虚拟老师和互动,达到优质教育资源的低成本扩大化。


我一直想寻找到一种方式,兼具优秀教师的“权威、亲和、有趣、启发性、反馈互动”,又能有录播课的低廉成本,不受人力资源稀缺的瓶颈约束,可以大规模推广。如果能这样,也许真的可以让优质教育以低成本的方式深入所有家庭


游戏化教学是我能找到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用游戏达到优秀教师互动和低成本的平衡。我们用樱桃舰长、桃子姐姐、柠檬博士作为虚拟教师,背后是数十位专家和教研老师的智慧心血。而游戏化的方式,能让孩子增加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也能增强反馈和理解。



我们的App第一版已经上线2个月了。这两个月,我们得到了很多孩子的热烈反馈,父母告诉我们,小朋友每周都等待课程内容更新,像喜欢动画片一样喜欢知识学习。这很让我们欣慰,不过这只是第一步


未来的产品迭代,我们会为每周的课程学习加入后续练习,包括:



延伸阅读--思考练习--创作作品

这样可以让课堂学习更有效果,形成完整的“学-读-练-创”学习流程。一整套年课学习可以让小朋友的思考和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所有课程用户都可以享受这些资源。


目前的《时空之旅》是我们规划体系中的第一年年课,经过《时空之旅》的综合学习,后续的《经典之旅》会按照文学、历史、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的分支,探索经典作品,在此之后的《英雄之旅》《自我之旅》,会让孩子得到更多思考锻炼机会,逐步学会解决问题和构思创作,并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方向。最终每个孩子都能做出独立思考的报告和发自内心的作品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做到的教育承诺。


而我们希望用技术化手段达到教育目标,这样能以尽可能低的人力成本,带来尽可能低的学费。数百元的价格,没有名额限制,有机会让每个孩子得到优质的通识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


但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大规模的技术开发,都需要长期和持久的资源投入。童行学院希望降低每个家庭的学习成本,就需要增加自己的投入成本。因此生存始终是童行面临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帮助我们一起把行动延续下去



今天这个帖子是一个邀请贴,邀请你与我童行。


我们今天希望公开招募童行学院的“童行合伙人”,希望你具备的素质是


-了解并认同童行学院的课程和教育理念;


-愿意一同推广和传播通识教育思想和方法;


-希望和童行学院达成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希望招募的“童行合伙人”,是能够帮助童行学院一同将通识教育课程推广的伙伴。包括但不限于:


-父母教育的博主、公号主、群主或者有能力建立新社群的教育达人;


-课程平台、教育平台或其他互联网平台;


-教育机构、出版机构、儿童产品机构或者儿童线下机构;


-资源丰富的区域合作代理人;


我们希望联合更多志同道合的童行伙伴,将好的通识教育课程推广到全国的家庭,扩大通识教育的影响力,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合作伙伴一同打磨创造,最终共同实现我们教育理想,开发最高质量、最低费用的通识教育学习课程,让全国所有地方的小朋友,不分家庭出身,都有机会得到好的通识教育学习。


如果你希望成为“童行合伙人”,协助童行一同推广课程,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信息,我们会有工作人员在48小时之内与您联系


此外,我们的教育课程,也愿意对所有贫困和残障孩子免费开放。因此在今天的申请中,我们也特别开放了“公益机构免费名额”的申请通道。对于有资质的贫困山区学校或机构、打工子弟学校、残障儿童慈善机构和孤儿慈善机构,都可以申请给自己帮助的孩子免费学习的名额机会。我们已经在童行学院支教的村子,给村子的一些家庭开通了免费学习的名额,这样的公益心是童行学院从成立以来不变的理想


如果你是贫困或残障儿童机构负责人,也可以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申请公益名额。


童行学院传递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坚持不变的行为理念。


我们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在中国推广质优价廉的通识教育,为更多孩子带来长久的启蒙、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更深刻的能力锻炼和更有启发性的创造力培养。


我们所做的,就是我们所相信的。而我们做不到的,也是不会随口承诺的。


行动是一种语言,若不能付诸行动,则我们不夸夸其谈。我们所做出的所有行动的努力,也相信终有一天会影响未来。我们希望尽自己所能,带来一点涟漪的改变。


在这条路上,也邀你童行。



互动话题

如果您对童行有什么疑问或建议,欢迎给我们留言!



拓展阅读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