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让我大开眼界的艺术教育机构,培养出了怎样的孩子?
本文看点:为什么孩子需要学习艺术?脑洞和创意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什么改变?来看看这个实验艺术机构的理念,来听听这些孩子的故事吧。
本周三,景芳也会和该机构创始人王丽娟女士有一场对话,仍然是免费直播,欢迎关注!
周一
观点 📖
全文共4468字,阅读时间14分钟
🌿🎨🌏
《雪融残荷》《死去的机器人》《悬浮的城市》,光听这些作品名字就让人觉得脑洞大开。这些作品是我在一所低调了23年的国际艺术培训机构看到的。包括景芳、凯叔在内的很多大V,都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这里学习,这里就是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
《雪融残荷》
《死去的机器人》
《悬浮的城市》
在这里,锯子、颜料、铁罐、木头等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作品的材料,去用来表达你的创意。作品形式更是不受限制,它可以是一幅图画、一座雕塑、一件装置,还可以是一出戏剧、一场实验、一座拳馆……
▲教室一角
▲孩子们的作品(请横屏观看)
和市面上大多数艺术培训机构不同,这所机构不强调孩子画得像、画得准,不着重培养画静物、画水粉等应试技巧,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设计思维,更注重让孩子用艺术表达自我、治愈心灵、改造世界。
在深入了解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之前,很多家长会担心,把孩子送来这里学不好艺术,还不如在其他机构学,因为其他机构会把孩子培养成“画得像”的人,更能增加孩子被艺术学院录取的概率。
这所机构的创始人王丽娟很关注艺术教育与艺术考试的动态,她说:“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滞后的,大多数培训机构也总拿以前的成绩去宣传。但他们没有看到,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学院正在进行教育改革,考试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就要求考生画出想象中转基因鱼的形态。当时,很多在传统艺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根本画不出来,因为他们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在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也由一个工作室慢慢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院。
从这些变化中,我能看到,艺考对学生创意设计能力的要求提高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看重学生的绘画能力。我也更坚信,丽娟教育走的路是正确的,是更加成熟的艺术教育。”
2020年,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已经走过了23年。丽娟老师与团队自主研发的4-18岁实验艺术课程体系,已经培养出很多走向国际舞台的学生,受到国际一类艺术院校的青睐。
▲学生作品(图片来自《如何欣赏孩子的艺术作品》一书)
▲从丽娟学校走出去的孩子们
在这里,丽娟老师给我们分享了4个学生的故事。听完故事后,我发自内心地感叹:这些学生才是真正拥有艺术光环的人呀!这种光环不来自于他们所学的技能和知名的院校背景,而是来自于无拘无束的创造力。从他们身上,你还会看到看似无用的艺术有什么用。
小迪
他一个人,
“导演”了一场校徽设计比赛
小迪(化名)在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读书。他在丽娟学校已经学了3年了。
在创客活动未进入这所小学前,小迪在班里一直默默无闻,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他会画画。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突然成为班里的大明星。
事情发生在学校举办的一场创客比赛中。当时,老师向孩子们征集创意,让孩子们为学校设计一个校徽。在此之前,在丽娟学校,他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所以这次比赛对他来说真是小菜一碟,他毫不费力地画了10个设计方案。
其他孩子可就急坏了,因为他们从没遇到这样的难题,没有从0到1设计产品的经历。没办法,他们最后只能抄袭小迪的。但这次比赛还要求,孩子要在众人面前阐述设计理念,于是,那些抄袭的孩子就问小迪该怎么讲。
这时候,好玩的事情发生了:小迪像一位幕后导演一样,把他的设计理念告诉这10个孩子,指导他们该怎么讲。后来,这10个孩子拿着小迪的作品上台讲了。小迪没上去讲,因为他想保护他的朋友,不想出卖朋友。
虽然这个孩子没上台展示,但他的妈妈特别骄傲。从那以后,这个孩子在班里就成了明星人物,其他同学都很崇拜他。
其实在很多学校,有很多像小迪一样的孩子。在千篇一律的评价体系下,这些孩子的亮点无法得到展示,被认为是不优秀的,很难在同龄人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更多的孩子会像小迪一样,通过设计、导演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借由艺术,这些在传统意义上“不优秀的孩子”,也能获得他人的认同。
▲孩子们自导自演戏剧
▲孩子们自己设计服装
小新
雷同的灯太多了,
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在一个灯具设计项目里,小新(化名)画了十多个方案的草图,而且在每张草图里分析了设计理念。接下来,他参加了第一次答辩。之所以设置答辩环节,是因为丽娟老师认为,其他人的评价能给孩子释放一些信号,让孩子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可能性。
在第一次答辩,小新向同学们和家长们展示了自己的创意,他花了很多时间讲了其中一盏圆形灯。这让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小新之后要实现的可能是这个方案。接下来,他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去让设计方案落地,并在第二次答辩中向大家展示。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次答辩,他做出来的,是一盏蝎子形灯。
当丽娟老师询问他为什么做的是蝎子形灯,而不是圆形灯时,他说,他在第一次答辩时发现,自己那盏圆形灯与很多同学的灯太雷同了,他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丽娟老师感到很欣喜,她认为,那种求异不求同的创造力思维,已经成为这个孩子身上的一部分,而且他拥有创造的勇气与执行力,这是很宝贵的。
“人类很多时候是懒惰的。没有创造力的人、懒惰的人常常会直接抄袭。因为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非常辛苦,你得花时间研究,还得学使用工具的技能。但这个孩子不怕费事,他不但画了草图,还把创意做出来了。
驱动他克服惰性去做的,是那种满足好奇心的快乐、探索未知的快乐、创作的快乐。他后来不断研究,研究蝎子的尾巴是怎么翘起来的,如何把灯的造型和蝎子融合起来。他还用了很多的材质去探索,老师也跟他一起探索,最终实现了那个看似很难的方案。”
“在这件事中,我可以看到他未来不会恐惧未知领域的艰难。对于不会做的东西,他会觉得我可以学,可以探索,可以求助于技术的指导,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想法被看见。
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不断增强孩子的能量,在孩子一次次让自己的想法被看见的时候,建构起孩子的自信心。考100分和别人的评价也能带来自信,但这种自信是虚的。只有让自己的想法被看见,才能构建实实在在的自信。而艺术,恰恰是一个能让自己的想法被看见的渠道。
在通过作品让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地时,孩子创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大。这样的孩子未来一定是创造者,而不是抄袭者,因为抄袭是一种很违背良心、违背心流、违背道德的没办法的行为。所以,当你具备了创造的勇气、快感和能力时,是不愿意抄袭的。”丽娟老师说道。
▲孩子们需要设计草图,并让设计方案落地
壮壮
一本小学和初中的作品集,
是他申请大学的敲门砖
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壮壮(化名)一直在丽娟学校学习,高中时去了加拿大读书。后来他想到加拿大一所著名大学学艺术,但因为高中时没有积累作品,只好用小学和初中时在丽娟学校的作品做了一本作品集,结果竟然成功申请到了。当时他的妈妈很感恩,说孩子小学和初中的作品居然都能帮孩子申请到好大学。
壮壮毕业后并没有从事艺术工作,而是在加拿大开了个拳馆。这是因为,在加拿大时,他觉得外国人特别歧视中国人,有时候觉得中国人好欺负,但壮壮小时候练过功夫,于是想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人有多厉害,所以开了一个拳馆。
很多人为壮壮的职业选择感到遗憾,认为学艺术不从事艺术工作太浪费才华了,但丽娟老师不这么想,她认为,“这个拳馆就是他的项目和创意,是服务于他的思想的。艺术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局限于绘画、雕塑等传统形式。
我们不要求孩子学艺术后一定要成为画家,而是培养他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和能力可以用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从这个孩子身上,你会感觉到他有勇气和执行力去实现内心的思想,而不是想想就结束了。”
学艺术经常被一些人误认为是多余的,对于不参加艺考的人来说可有可无,但从壮壮的经历来看并非如此。《艺术精神》一书中有两段话,就很贴切地说明了艺术对于包括壮壮在内的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艺术,说穿了,就跟把任何事做得更好有关。艺术,并非外在多余之物。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当那位艺术家被唤醒时,不管个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为独出心裁、大胆好奇并擅长自我表现的个体。这时,他扰乱并颠覆现有的思考模式,启发并开创出更好的理解方式。
当内心艺术家沉睡未醒的那些人选择放弃时,他反而充满好奇地告诉大家,一切还有更多的可能。”
“没有这些内心艺术家的存在,世界就会停滞不前;有了他们,世界就会更加美好。因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也引起别人的好奇。他们不必非是画家或雕刻家,才能成为艺术家。他们可以运用各种媒介来工作,只要能从工作本身找到乐趣,一切无须外求。”
▲孩子们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去创作
小雨
用艺术装置呈现出恐惧之后,
她不再恐惧
11岁的小雨(化名)经常活在对幽灵的恐惧之中。在父母加班的夜晚,她只能一个人在家。那时,她虽然坐在桌前读书,但总觉得家里很恐怖,感觉后面有很多双幽灵的眼睛在盯着自己,于是她紧张得一动不动。她看起来好像是在认真读书,但她知道,那时候,读书是不走脑的,因为当时的自己血液仿佛凝滞了,身体骨骼也僵直了,有种窒息的感觉。直到父母回家,她才感觉恢复正常。
后来,她通过素描把内心的幽灵画了出来,还通过立体装置呈现出来。她对丽娟老师说:“当我做完这个装置作品以后,就觉得家里再也不压抑了,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
为什么艺术会帮这个小女孩化解对幽灵的恐惧呢?丽娟老师认为,“幽灵只是这个女孩心中的一种幻觉,是虚假的,是看不到的。看不到的东西,其实很容易给人带来恐惧心理。但当我们用材料把它做出来,我们能看到它、触摸它时,恐惧感就会消失。”
《幽灵幻影》艺术装置
从古至今,焦虑、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一直与人类如影随形。今天,很多孩子更是因为学业压力、亲子关系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为此,丽娟老师还开设了艺术疗愈课,来帮助孩子们宣泄压力、疏通情绪、治愈心灵。
“艺术具有疗愈功能,”丽娟老师说,“有些家长认为,艺术就是画画、雕塑这些东西,是用来向外展示的。但如果你内观的话,你会看到艺术在帮孩子疏通内心。所以我们会说,艺术是孩子自救的大白。也就是说,艺术能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让他学会自我疏导,帮孩子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习艺术,无论他将来从事何种工作。
我们常常会质疑学艺术有什么用。其实,艺术和创造力相关,和表达内心有关。真正的艺术是不拘一格的,艺术作品是不分媒介的,艺术家更是不分职业的,所有职业工作者都可以创造艺术。每个人都可以用艺术来治愈心灵、表达自己、改造世界。这才是学习艺术的价值所在。
也有不少家长认可孩子学习艺术的价值,但受到专业所限,往往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教育,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12月16日周三晚上,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创始人王丽娟与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围绕如何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展开对话。
王丽娟老师是知名的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师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教育家朱迪·波顿教授。她所创办的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致力于通过“实验艺术”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成为少儿实验艺术教育标杆。
这一次,王丽娟老师将带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景芳老师一起探讨:
为什么教育的本质是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与艺术启蒙有什么关系?
如何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勇于探索、有执行力实现想法的人
如果你想让孩子能为世界丰富更多的可能性和乐趣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用艺术治愈心灵、表达自己、改造世界
那么这场直播就很适合你。
赶快扫码免费看直播吧👇
主题:如何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时间:12月16日周三19:30-20:30
观看地址:童行学院视频号
直播大纲:
什么是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与艺术启蒙的关系
如何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
观众提问
嘉宾介绍
郝景芳
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王丽娟
知名艺术教育家、丽娟实验艺术教育机构创始人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教育家朱迪·波顿教授
少儿实验艺术教育开创者
《如何欣赏孩子的艺术作品》作者
互动话题
你让孩子学习艺术了吗?你的孩子是否也充满了创意呢?欢迎给我们留言分享!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