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孩子越来越叛逆,不是去说教,而是给孩子有边界的自由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 2022-11-19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不定期见面。本期来电内容案例整理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会员与景芳老师线上见面会,案例拓展部分整理自第一年课程第十五课。


案例


家长:

我儿子现在好像越来越叛逆了,总是做我们叫他不要做的事情,即使跟他解释为什么不要这样做,要怎么样做,他还是会故意做我们不让他做的事情。我运用学到的技巧,去帮助孩子理解,但是怎么讲他都不听。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接纳他还是用强硬的态度去要求他?


景芳:

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大人就别想着说他以后会某一天突然又变得听话了。孩子不听话,一旦开始了,他就不会停下来的。


孩子故意不听话,首先要把它当成既定事实,先接受再去想办法,看他能不能行为更好一点。唯一的让他更好一点的方式是:某一天,他自己开始越来越理性,想明白了,觉得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自己自愿地去做比较好的行为。


父母先需要去掉的因素是孩子为了对抗而对抗。


比如大人希望他别把垃圾扔到地上,希望他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其实有的时候是一不小心扔到了外面;也有的时候是他觉得好玩,故意扔到外面。


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烈的对抗因素,没有执念的小孩,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在平静的、自由的、没有干涉的情况下,他会选择自愿地主动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并不是因为父母反复跟他说件事,而是因为他知道,大家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这样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干净。我们全都把垃圾扔到地上,我们的环境会又脏又臭。他自己真得理解了、想明白以后,会自愿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


但是有的时候怕的是孩子虽然理智上懂道理,但是因为父母每天都在耳边说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他为了要彰显自己的能量,为了要彰显我就偏要和你对抗不可,于是他每天故意地变着法跟父母作对。


有的时候,一旦孩子进入了一种执拗的对抗,他会故意做错事,哪怕他知道是错的,他也要做,这是他和父母去战斗的一种方式。


其实我们给孩子讲道理,适可而止,他是能懂的。就告诉他垃圾要扔到垃圾桶,不要扔到外面,讲两回他就懂了。有的时候是在对抗大人的状态下,他故意不做,但是我们稍稍地让他进入到一定的比较平静的、自由的非对抗的状态下,很多时候小孩自己就会主动,自愿做一些比较好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用天天给他讲道理,我们还不如让他更加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大人要相信,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他自己的理性会促使他去做更好的良好的行为。



有边界的自由


生活中吃喝玩乐的琐事,是亲子冲突最大的来源,每件小事都有可能争执、对抗,该如何尽可能平静地处理这些冲突呢?答案是有边界的自由。


边界是一个家庭的底线。如果这个边界设置得合情合理,在边界以内给到孩子充分的自由,那么父母和孩子的冲突会少很多,危机次数将大大减少。有边界的自由,不仅能让父母少生气,也是孩子最期待的成长环境。


到底该如何设置管束的边界呢?


根据事情的性质确定清晰的边界,在边界内给予孩子充分自由。


界限不应是一件事情内部的尺度,而应该在两件事情之间。边界不能跨越,内部可以灵活而自由。孩子需要的边界,像一个连续、封闭的圆环,环线上是清洁、安全、公共道德,及其他几项公共原则,环线以内的世界就是孩子自由行动的空间。


当孩子突破边界时,如何有效管教?在边界之内,如何倾听与协商呢?



1.灵活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


当低龄的孩子执意要突破边界时,最佳策略并不是讲道理,而是转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因为没有抢到小伙伴的玩具而大发脾气,我们自然是不会去满足他,帮他把玩具抢过来的,但要跟他讲道理也非常困难。因为他现在还处于快乐至上的阶段,无法忍受自己的需求没被满足,而带过孩子的爸爸妈妈也知道,在这个年龄的孩子让他大哭几声,稍微释放一下情绪后,再给他一个同样有趣的其他玩具,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


当我们面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注意力并不那么容易转移,而应该使用语言表达这种高级思维武器。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失控发脾气,他已经具备了用高级思维来控制情绪的能力。我们要引导他更多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描述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思考、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


这并不意味着大孩子不需要释放情绪,而是指在释放之外,还要学习用语言来控制。孩子使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控制冲动的过程,我们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




2.理解但不纵容


理解孩子失控背后的需求和情绪,但不纵容他的破坏性行为。需求和情绪没有对错,但行为却有好坏之分。在控制孩子行为时,可以直接阻止那些破坏性的行为。简单清晰告诉孩子“不可以”,“不可以”就是反馈,也无需额外的惩罚。



3.提供替代选择


孩子突破边界的欲望,是因为他对某些东西有着强烈的需求,希望这个需求被满足。但是他被边界挡回来了,沉溺在愤怒、失望的情绪海洋里。单纯处理情绪是非常困难的,父母可以提供其他可行的选项,帮助孩子看到更多可能性,从而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回到边界内部。


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家里的弟弟出生,感觉到自己好像被抛弃,被忽视了,因此总想去攻击弟弟。大人一看到他走向弟弟,神经就高度紧张,冲他大喊“不可以打弟弟!”


可是那种敌意还在,攻击的欲望还没有得到释放,也不能指望三岁的孩子用语言表达,“我感觉到很嫉妒弟弟,他让我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说不出来这些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小的娃娃布偶,把这个布偶当做弟弟的替代品,告诉他生气的时候可以打这个娃娃。



4.相信重复的力量。


控制冲动、接受替代方案,这个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给孩子很多时间。孩子反复犯错,并不是品质问题,他们只是需要时间来学习。边界的维持,一定要相信重复的力量。


让孩子守规矩化解危机的有效办法是减少危机,减少对孩子说“不”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设置底线的时候,要仔细思考这个底线是否真的需要。底线越多越窄,家庭的冲突可能性就越多。底线比较宽而明确孩子的自由空间大一些,家庭的冲突也会少一些。


父母无需时时刻刻与孩子战斗,这是他的人生,他才是他人生的主角。对于边界内的事情,尽量给孩子自由,世界是他的乐园,他有权决定自己如何行动。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每日打卡即可获得丰富奖励

更有景芳老师家庭教育课程等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