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肺癌、肾衰竭到特约作者:80后宝妈“向死而生”

曜晗 童行书院 2023-02-17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80后宝妈曜晗。尽管前半生历尽坎坷,但我依然认为,此生最好的年华,是现在。


我曾经以为,我的人生大概就是在普通却平顺中度过,然而,命运却以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写就着惊心动魄的剧本。


如果你不能和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不如听我说一说我的故事。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让你更有信心和勇气的活下去~


封面插图作者:lost7

 周四

思维 🌏

全文共5049字,阅读时间13分钟


🌿🎨🌏


Part

1

2017年:肺癌,我的世界轰然倒塌


2017年3月31日,一个让我铭记终生的日子。在这之前的日子,是我的“癌症元年”之前。那时的我有些小兴奋,刚刚晋升了职称,有一个省心的孩子,老公也即将调入青岛工作。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有条不紊地进发。


然而,这个氛围很快就被一个检查结果仓促地打破——3月31日,我和同事约着一起去查体,做胸片检查的时候,被一个貌似返聘回来的老大夫反复要求变换角度,还让我自费加查一个体检上没有的项目。


我有些不耐烦地配合着,上午第四节还有课呢,这样的话要查到什么时候?“上课?”老大夫惊讶地把眼镜片从鼻梁往上推了推,“小姑娘,你还是先管身体吧!刚才通过好几个角度观察了一下,你的肺里有个肿块,你还是赶紧去人民医院复查吧,别耽误治疗。”


头迅速得晕眩了一下,这怎么可能?为了进一步求证,也揣着一丝幻想,我下午就去了人民医院,CT结果和体检的结果完全一致。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我却感到寒风刺骨。


那一刻,我的世界轰然倒塌。



术后一周回到家中,没想到女儿Sonia却性情大变。她发疯一般拍打着我脆弱不堪的身体,我心理明白,她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我,再见我时却变成了一个虚弱的病人。她是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我怕她激烈的行为会伤到我仍未愈合的伤口,我不断地重复道:Sonia,你是不是太想我了,Sonia,我知道你不是真的想打我,Sonia,我也很想你...


Sonia停止了行为,放声大哭。我也泪如雨下。她接受不了现在的妈妈,我接受不了现在的生活。和在震耳欲聋的哭声中的,还有一遍又一遍地灵魂拷问:


恶性,恶性,那不就是癌吗?我怎么会是癌?为什么是我?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术后剧烈每一声撕心裂肺的咳嗽,又生硬地把我拽回现实中。


居家休养的日子,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查找病因。《宋美龄的长寿密码》这本书告诉我,最高级的养生是养心,宋美龄中年以后开始学习中国画,一直画到一百多岁。我对“疾病”“养生”开始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半年后,我正式跟随央美的书画家林曦老师系统学习书法,同时要完成老师推荐的书单,每年100+的阅读,让我学会了觉察。



Part

2

2018: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修养过后,我回单位上班。


因为身体的特殊原因,我由一线教学转到工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策划活动。但部门领导貌似以为我身体已经痊愈,把很多活都交给了我,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我以透支健康的代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策划,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就得请假——身体不会说谎。


学期结束时,领导以此为理由解聘了我。


愤怒、委屈、失落、无助和绝望涌上心头,一气之下我继续在家长达两年的休养。


书中的那些道理我都懂,看起来也很简单,但情绪来临的时候,为什么还是甘愿做了情绪的奴隶?


暑假我去洞山练瑜伽的时候,汗如雨下,瑜伽没有让我的身体好转丝毫,我的身体反而轻薄得像一张随时都可能落下的纸,被另外一个老师喊停,用他的话就是,“脸色死灰,都有一种死人相。”


后来我才知道,身体特别虚弱的时候,是不适合练瑜伽的。Sonia在洞山的夏令营里,却玩得很开心。结营的时候,主办方邀请我做一次分享,我对着镜子练习的时候,看见了镜中苍白、瘦的不成形的自己,心情也降到冰点:发言稿写得再精彩,我也回不到以前了,我现在是、将来也是、这一辈子都将是一个,惨不忍睹的癌症病人,一个彻头彻尾的loser!


身体的伤痛还未平息,工作又遭暗算,生活就像过山车一样,在剧烈的起伏中考验着我。后来我才知道,生命中每个成长的取得,上帝都暗中标好代价的筹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


Part

3

在探索中艰难跋涉


在家休养会养成一种奇怪的心态:不敢在非上下班时出门,因为怕被邻居问起原因。自我价值感断崖式下降,看书的时候焦虑会缓解一部分,但一闲下来,那些焦虑就像燎原的野草一样,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胞强势蔓延。


经过同学的推荐,我加入到一个直销。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小团队,我不仅帮助伙伴们出单,也是她们的知心姐姐,帮助她们解疑答惑的日子里,成就感再次归位。焦虑的水银柱又直线下降—每天做计划、列目标、交付目标的日子,让我早已干瘪的状态又充盈了起来,我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忙碌使我充实,但我接受不了闲散。后来才知道,之所以喜欢忙碌(doing),是因为我对自己太苛刻,认为只有提供价值才会有安全感,才会受到家人、孩子的喜欢和尊重。Sonia也更积极。这让我再次体会到那句话: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积极、阳光的信念和状态。


肺癌之后,我仍然没有放过生活,依然活在证明中。


我希望自己是一百分妈妈、一百分妻子、一百分女儿,我渴望一百分的人生。那时我所谓的觉察和反思,是如何能做得更好,却不愿意承认存在(being)即是价值。


我没有放过生活,当然,生活更不会放过我。


也许生命觉得我太过于执着,也太顽固不化,于是接下来,我再次陷入命运的漩涡。



Part

4

肾衰竭,让生命见底


起因是Sonia爸爸的工作问题。他说在青岛工作压力太大了,想辞职回来。想到一个正值盛年的男人就此变身为闲员,我就失眠。


说到底,是我接受不了这个想法,自己又无力改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内耗。


2020年立冬后开始莫名低烧。一开始也没觉得怎样,因为晚上发烧,白天就没事了。连续过了一周后,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给我列了各种项目,能想到的病毒种类都化验了,均为阴性。


低烧持续了两个月,我去接受针灸,刚开始的时候还能正常走路,后来就变成了走不了路,再后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这种毫无缘由却越来越恶化的状态,让我们束手无策干着急。


而每去医院看一个科,大夫就会开点药,吃了之后就会吐出来。直到在好大夫在线上咨询了一个北大肾病科的专家,才得知,很有可能已经肾衰竭,要抓紧时间治疗,否则转成慢性肾衰,就会一辈子在透析中度过。


治疗的过程现在提起来,仍然让我不寒而栗。十几个人的屋子,晚上有如白天一样,咳嗽声、护士的叮嘱声、呻吟声、呼噜声,不绝于耳。住院半个月,即使每天吃安定,也只能睡2、3小时,元神已出,而剩下的躯壳,还要做选择:


做穿刺才能找出原因,但穿刺有着极大的风险,万一出血整个肾就要切掉。你做还是不做?


做?还是不做?此时我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我怎么知道是做还是不做?唯一的办法,就是了结自己,一了白了。


我悄悄地攒着安眠药,攒到十几片的时候,我就一下吞下去,我坚定地想。


尽管激素最后控制住了病情,但想想绝望的人生,我就嚎啕大哭。人生已经被我过成了稀里哗啦,我该怎么办?



Part

5

写作,命运的拐点


出院后的我,经历了最消沉的阶段。有一天无聊之中翻看朋友圈,被一则写作变现的软文吸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开始了写作。


本想用文字疗愈,没想到这却成为扭转乾坤的命运拐点


日子在每天的写写写中一晃而过。


每天都要服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而那些肾衰病人的饮食规则和注意事项让人烦躁,索性放到一边,用写作忘记痛苦吧!


写作3个月后,我在实用心理学平台上稿了第一篇文章《这3个好习惯,原来是抑郁的元凶》,那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说文章写得很好,自己全中招,收到500元的稿费,我哭了。


原来我不是个废人,还有这么多人需要我!


写作6个月以后,我的心理文章《那些考试成瘾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上稿国内最大的心理咨询平台壹点灵,由于稿件质量好,一字未改,所以也因这篇文章顺利签约壹点灵,而一般情况下要5篇才能签约。从此跻身于国内心理类一线创作平台。



大约写了三四篇文章之后成为特约作者,读者评论我的文章“写得很深刻,却又通俗易懂,”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些曾经让我几乎活不下去的痛苦过往,摇身变成写作的养料,“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读起来共鸣感很强。


让我更没想到的是,这些文章在内部选题会上被主编点名表扬,主编还主动加了我微信,对我大加赞赏,编辑们更是争先抢着约稿,有好的选题都会先让我挑选。


有一天我读到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的那段话,恍然大悟。


他认为“众生皆具如来德相,皆因执念虚妄不能证得。”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圆满、具足的只是我们自己从未发现,我们不断寻求外在的力量支撑,但却对自己内在的力量视而不见。


当我们意识到本性具足的时候,我们的本性就开始显露;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力量时,我们的力量就会出现。


万物同宗


我们养育一个孩子,希望她成绩好,有特长,思考深刻有韧性,那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是“妄念”,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优势,是我们用评价将它们分出等级,“画画有什么用,学好数理化才是正道,”“你怎么净对没没有前途的东西感兴趣?”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她本性中已经拥有的,顺应其天性,搭好脚手架,助力孩子的成长。


我们不需要成为谁,只要成为我自己。


Part

6

写作,让人生开挂


2021开始写作时,我立下flag,希望3年以后能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然而这个目标仅用了1年竟然就实现了!


那是去年5月份,我在一个写作社群看到一个心理出版社招募作者的消息,抱着“试试看,为以后写书积累经验”的态度,加入了应征者的队伍。与我一起应征的,还有两名科班作者,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应用心理学研究生,一名是华东师大的心理学本科。仅仅是看到这些简介,我就有些想退群了。


退群之前我问编辑,像我这种没有专业背景,也不是心理咨询师的野生心理学爱好者,还需要继续参加吗?唯一沾边的,是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学历,但这似乎也有些牵强。


编辑摆摆手说,没事,我们还是看文章质量。你有发表的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吗?


我把之前的上稿文章全发到群里,很快编辑老师就在群里宣布,“我们已经确定曜晗老师为这次出版书的作者,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像做梦一样开启了我的写书生涯,比这更梦幻的是,主编认为我特殊的人生经历,一定可以激励更多迷茫的读者,他为我策划了一个长达10年的写书规划,又帮我找了对标作家,让我垂直方向,好好历练,写出好的心理学作品。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虚幻,却又那么真实。人生真是转啊转,我们走了很远,却发现只是又回到了原点。


如果没有5年前的那次手术,我应该还会在随波逐流中茫然度日;如果没有2年前那次惊心动魄的住院,我可能还是一个“什么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的嘴替;如果没有那半年密集上稿的经历,这次写书的经历就会擦肩而过,如果没有这5年的生命急转弯,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


我越来越接受自己,也越来越接受孩子。


没有完成目标的时候,我也不再对自己苛刻,告诉自己,“没关系”,下次我会做好;Sonia开始迷恋手机的时候,我又本能地紧张,后来我告诉自己没关系,这是系统1在作怪,我可以慢下来,启动系统2想对策。


每一句“没关系”,都是给自己的松绑,允许自己的不完美,也就允许孩子不完美。


在松弛中,我慢慢捋清思路,晚上拿出更多时间去陪伴她,每一次开口之前,都先用系统2衡量一下,这句话是不是带有评判。


60分妈妈,让我体会到松弛。松弛带来力量,而力量让我有勇气臣服于生活。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还留有一些空间,这个空间允许我们以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我们所做出的回应,包含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


把危看成机,我们就能获得成长;主动地去赋予经历积极的意义,我们在经历面前就获得了自由。


成长和自由,会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篇文章,来自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学员。


在这个社群,大家都是朋友,在互相帮助,共同成长,通过共读书本,学习互助,学员们除了获取育儿知识,最重要的,是自我的成长——


我可以活的更好,我会收获更多的爱,我也会更加懂得如何爱别人。


希望您也可以加入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作者 | 曜晗


教育硕士,80后宝妈,诗人。

人到中年遭遇生命急转弯,由此开始写作。

实用心理学/樊登读书/读书369/人民日报夜读/童行书院/不焦虑来电等多平台原创作者,壹点灵特约作者,文章被有书、洞见转载;现任《青年文学家》辽宁省丹东分会副主席。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在遇到人生的瓶颈时,你都是如何调整心态的呢?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