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土大橙子:孩子畏难,如何帮助孩子培养抗压能力?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上篇内容,请查看今日头条推送。
成为妈妈的女性,要如何自我成长?
郝景芳:
你怎么看待成为妈妈之后的女性的自我成长?
小土:
我觉得成为妈妈以后,可能要把成长放在一边,因为我们会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前半段,特别是小孩刚出生的时候,作为妈妈,更多的时候是在救火,努力不让生活崩溃。等到孩子大一点的时候,生活稍微平静下来了,我终于可以把目光投向自己多一些,给自己多一些独处的时间。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抽离出来,才能谈得上自我成长,会是这种感觉。
另外一个,我觉得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有成长的。很多人觉得养育孩子和自我成长是两个独立的问题,甚至认为孩子的抚育会影响到女性的自我成长。我觉得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是有很多的成长的。
比如说,我们怎么处理突发的事件,孩子突然生病了,或者突然有个什么状况,能不能有条不紊的安排好;我们要考虑安排时间、安排课程、要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等等,包括家庭采购、包括预算的控制等等,涉及到家庭的财务管理,其实这些都是成长。
当一个女性养育过自己的孩子以后,她在职场上的能力上并不是减弱的,相反,我认为经历了这个过程,女性是更强大的,因为你真的是在一个压力环境下去处理那么多的事情,相当于压力测试。
经过了压力测试之后,你真的会发现自己力量变强了。原本会让你觉得焦头烂额的事情,能够轻轻松松的处理了;作为妈妈,脑子里要同时思考很多的事情,今天要安排老大去上学,老二要带出去,过几天全家要去哪里,我要做计划,安排住宿等等,事情非常非常的多,都能井井有条的安排好,这是很锻炼人的。
我以前是做项目经理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养育孩子跟管项目有相通之处,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很考验你整个的时间管理,先后的优先级怎么去排,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怎么去调试等等。
总而言之,我觉得育儿对女性的成长是有正向作用的。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也有很多让你痛苦的时刻。精神崩溃、无助、或者焦虑没有自己时间,这些都有。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面对压力情况下的自身的成长,当你看到了这一点,便能看到自己内在的成长。
郝景芳:
女性成长,不一定是读书、学习、上课才叫成长。应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且能够变得更好,这就是非常重要的成长。
有一句话叫做:“杀不死我们的,都让我们更强大”。
不焦虑不放弃,做支持型父母
小土:
支持型父母的意思是,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去应对和处理的,我就支持你自己去应对;但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我一直都在;如果台阶太高了,孩子上不去,我帮你搭一个脚手架;如果孩子需要我的帮助,我就托你一把。
与之相对应的,一类是控制型父母。比如给孩子制定了非常强的KPI,要做多少个单词,多少个口算,孩子不做不行。这样的父母对孩子会有非常多的管制。另一类是散养型父母。孩子会有很多困难,作业不会写等等,这类父母完全不管不问,孩子也感受不到支持。
做个支持型父母,很重要的,一是看见孩子。能够看见孩子此时此刻的状态,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心理的困难还是技术性困难?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把所有学习问题都叫技术性困难。心理问题往往比技术性困难更大。父母越是清楚的看见孩子,越能够四两拨千斤的用巧劲帮到孩子。
二是得站在孩子身后。控制型父母的特点,总是站在孩子前面拽着孩子往前走。但支持型父母,就像孩子去玩攀爬架的时候,站在他身后。如果孩子能自己爬上去,就不用管了。如果他自己爬不上去,你赶紧保护他,帮一把,不至于让他掉下来受伤。这样子站在孩子身后,让孩子感受到被支持。
帮助孩子调节压力,养成抗压能力
小土:
在育儿上,父母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不放手,需要保持一个平衡。
以学习压力为例,需要一分为二的去看。有一些压力是有毒的,可能让你没有办法正常的生活,还有一些压力是正常范围内有益的压力,能够督促人快速度高效的完成。完全没有压力的状态,不见得是好状态。
如果给孩子一个完全无压力的环境,其实会导致孩子遇到压力时,可能一下子就垮了。如果在日常中,通过一些风险可控、压力可控的事情,给孩子一些锻炼,慢慢的积累处理压力的经验。下一次真的压力环境来的时候,孩子是有处理经验的。对于孩子来讲,他需要父母去帮忙调节压力,而不是给他真空的环境。
郝景芳:
是的。虽然我谈的很多教育理念都比较创新,但我家孩子是在海淀上公立小学,而且是蛮有压力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的竞争很强,班里同学成绩都很好。
我为什么让孩子在这样的公立小学里面上学?因为我觉得孩子需要面对点压力。校内有压力,所以在家里就很宽松,自由自在,孩子有非常非常多的自由空间去玩耍。
我觉得在学校里面感受压力挺好的。孩子在有一些压力的环境里面,他能够想办法自我调试,自己想办法面对学校里老师提出的高要求,面对身边同学的竞争,他自己能想办法去应对,对将来是有好处的。
面对压力,父母心底要保持淡定的心态。即使孩子有一些成败,全家人都能淡然平和的去看待。如果孩子稍微遇到一点挫折,父母先觉得天都塌了,这种情况下,压力就会变成有害的压力,破坏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孩子自己本身也没有办法再产生勇气去继续面对未来。
有的时候所谓有害的压力和有益的压力,也取决于承受的人本身是不是具有强大的内心。如果抗压能力不够,当遇到要交作业的压力时,不会爆发出非常强的动力,反而是一直焦虑,甚至可能情绪失控。
小土:
是的。强大的内心是如何形成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当我们经历过很多次被压力压垮的时刻,并能在事后不断的总结反思,那么下一次你会做的更好。你强大以后你可能遇到新的压力,但当同样的压力再来的时候,可能你原本觉得天大的事儿,现在就觉得云淡风轻。
所有觉得崩溃或者是痛苦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或许他是一个礼物,真的能够帮助你成长。这样的心态和认知,其实能够在你快要崩溃的时候,给到你一些心理支撑。你会发现其实我不必要那么崩溃,哪怕遇到再重大的挫折,都要想一想:或许我熬过来,我就有希望了。
郝景芳: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强,可以让他们多去尝试尝试,多去经历一些事儿。我们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他天高海阔的凭自己去闯一闯。有的时候,孩子还在幼儿园的阶段,父母会担心孩子参加这一次活动,要是没选上怎么办?或者是担心他跟其他小朋友一比,不如别人,从此没信心了。其实不用担心,让孩子去闯一闯,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没有把我们杀死的,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拒绝说教,让孩子在
摸爬滚打中练出积极心态
小土:
我小时候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后来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一直不停的在学习和调节。天生能够掌控情绪或者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这种人是少数。
大部分的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及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慢慢形成了对自我的掌控力和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因为人生的阅历不一样了,你有很多的情绪会自己知道怎么去处理,有很多事情知道怎么样去应对。这种更从容的状态是年轻的时候的自己所不能有的。
孩子也需要这么一个过程。有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会忘记自己是怎么成长的,忘了自己这些人生经验也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总结出来的。我们会忍不住灌输给孩子,告诉他人生道理。讲了一大通,发现孩子不接受。或者父母会特别困惑,觉得我们当年,都是不抛弃、不放弃,非常有目标,努力追求。这孩子怎么就这么自暴自弃,怎么就没有自制力?
父母会觉得,自己把人生道理给到孩子,孩子就应该站在父母的肩膀起点上往前走。但实际上,大家容易忽略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从 0 开始的,他都从地面上开始前行,他没法站在你的肩膀上向前走,而是需要从他自己的地面上往上走。
这种情况下,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一点点实践,去经历挫折也好,成功也好,失败也好,经历种种的情绪,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摸爬滚打,从自己的挫败经历里总结提炼。这就是人生成长的意义。
郝景芳:
是的,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培养出丰盈的自我内心,他有能力去跟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去处理自己的情绪,反而这些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让一个人在未来的社会里面发展的更好。我们对于孩子心理发展成长的关注,不应该弱于对成绩的关注。
其实也蛮想问问小土,你觉得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教养的环境能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性格特征?
小土:
我觉得诸多原因,家庭是一部分,学校里面老师的影响力,包括孩子自己朋友圈的,还有比如读书,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它其实是人的性格塑造、人格塑造、价值观的形成,是非常多元的。
我觉得作为父母来讲,一是创建一个善于沟通的环境。能和孩子保持比较好的沟通,而不是单向的我命令你要怎么样、我教育你要怎样。平等的沟通很重要,否则你都不能发现孩子的困境,更不要谈对他施加影响力。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状态,观察他的状况,这点很重要。
另一个,不断的去学习和去影响他。包括情绪如何处理,父母也都需要学习的。可能我没当父母的时候,我对于情绪控制是一种自发的办法,后来学习了才发现,其实有很多的理论支持。你会发现学习之后,自己的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不会的就学,要保持一个终身学习的态度。
我觉得要用一个长期主义的精神去看待你的人生。它不在于一城一池,也不在于一时半刻,它是长期的。而且我对学习的定义是广义的,并不是看一本书、考一个试、拿一个证就叫学习,包括从别人身上学习,包括我今天跟景芳对谈,其实我也从景芳那里又学到一些东西。
郝景芳:
刚才小土说了两点,一个是平等沟通,一个是终身学习,这两点都很重要。
平等沟通,它的心理学的含义就是,你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才会跟他平等沟通。如果你把孩子当成一个机器人,或者一个小宠物,你更多的是给他发号施令,也不会去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平等沟通的前提条件是,这件事我是要征求你的意见的,我是要听听你的想法的。但凡是能够达到这样的一个对话的心态,其实就已经是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个体存在。
一旦父母有了这样的一个心态,这个孩子的自我人格也会发展得更加完整丰盈一些。因为有人去真正的尊重他,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有人去让这个孩子更好地去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自我人格也会成长的比较健全和完善。
第二点就是终身学习。我们自己终身学习,孩子也能终身学习,一旦他们能终身学习,我们还担心什么?我们真的不能指望孩子们在学校学的这点东西能用一辈子,根本用不了一辈子。
在学校里的学习,都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自学能力,具备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能够把学到的东西消化,再自我驱动成长。这些底层思维能力如果建立了,学习的驱动性、学习的基本能力建立了,将来不管走到哪,他都可以自己从容应对。
你正在经历的痛苦和焦虑,其实源于你对儿童心理领域的未知。你需要一个脚手架,牵引你正确进入孩子的内心。
而童行「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就是这样的脚手架。在这个共学社群,群友分享互助,也有景芳和各专家的专业讲座及答疑……在这里,你一定可以找到通往自己和孩子的那条路。
欢迎下方扫码,1元体验!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