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附中原校长王殿军:这样的学习环境,才是造就人才的摇篮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 2024-03-10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本文看点

清华大学在建校112周年之际,举行了清华校友基础教育论坛,主题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小学的衔接与贯通”。本次论坛聚集了多位专家,景芳也作为校友代表参加了论坛。景芳是清华大学校友会理事,也是清华大学校友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的筹办人之一,未来会更多链接清华大学的教育资源,向更多家庭推广。


童行书院作为一个重视基础教育,并支持创新教育的机构,和本次论坛的主题不谋而合。因此,童行书院将莅临现场的五位教育领域专家的发言进行了整理和精炼,并进行系列发布。


今日,为五篇系列文章第三篇,演讲人:清华附中原校长王殿军。


 周一

视野 🌏

全文共2882字,阅读时间8分钟


🌿🎨🌏


任职清华附中校长之前,王殿军校长曾多年工作于清华大学,对于中学教育对孩子大学甚至是一生的影响有着比别人更全面客观的认识。拔尖创新人才到底该如何发现、如何培养?孩子的日常教育到底该在哪些方面用力?对这些问题,王校长在演讲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下面是演讲整理内容。


一、时代呼唤与教育挑战


中学阶段的学习,对于一个人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就像一个大楼的基础好坏,决定了这个大楼到底能盖多高。一些有见识的企业家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任正非说过,一个国家的强大就是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完成的。我们国家现在高中基本上都普及了,大学入学率都快到百分之六十了。这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但是要看拔尖的人才,我们现在远远不够。


总书记反复提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在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这个问题上,我们步子还要再大一点。在中学发现和培养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解决思路与实践探索


我曾经访问了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中学,校长介绍说,这所中学的校友有七个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两个计算机图灵奖。后来我就去听课、去跟老师聊,发现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其实就是宽松,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带着问题研究的氛围。一边学知识,一边研究,一边锻炼思维。孩子就是在一种研究的氛围里,在像大学一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要解决我们国家未来的科技强国竞争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我们现在整个的应试教育体系的唯分数论,这个不改变,那就只有部分学生得解放,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全部学生,整个的中学、大学的氛围都变得宽松。


现在连工厂的车间都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了,它里面没有几个人,有没有光线都能够生产,企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再来看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学生们还是排排坐,听老师讲。我们现在老师讲的太多,学生参与太少。


西方国家是好多人围成几拨,要么围成一个大的椭圆桌一直在讨论,一直在分享,一直在争论,一直在思考。爱因斯坦说过,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你如果考核鱼是不是能爬树,那么它就会感受到非常的无能。


我们要因材施教。我们如果用一种方式挑选所有的孩子,那我们的学校更像流水线。统一时间,统一节奏,统一难度,统一内容,这里头怎么出与众不同的人才?一个标准的流水线生产出来与众不同的人才,那叫次品,肯定是一模一样才叫合格的。这个就是教育今天的状况。


我觉得教育其实有三个重要环节——评价、发现、培养。现在大家脑子里的评价就是我考个期末考试、考个中考、考个高考。其实评价这个词并没有要分个上中下的意思,评价更多的是想给你一个画像,你是什么类型的人,你有什么样的潜力。


有人擅长数学,有人可能就喜欢文学,有人喜欢艺术,人生下来,他的潜力和兴趣,未来最好的发展区域,其实不一样,教育就是要努力去识别。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都用一样的培养方法,这是极其错误、极其不科学的。真正科学的方法是培养之前我们就应该先去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分好坏,而是分不同类型。评价之后才能发现人才的个性、兴趣和他的潜力所在。最终我们再来因材施教进行培养,在这个次序下,人才自然会冒出来。


我们现在人才培养出问题,就是评价非常的单一。我参加高考到今天,四十多年了,评价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最终都一定给你弄成个总分儿,这样的评价是不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的。


我们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把自己这一部分做到最好,而且要承上启下。中学得了解什么能力、什么素养、什么认知水平对大学的发展是重要的。有这个概念和没这个概念在确定中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方式上是有巨大差别的。


我建议未来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学业评价是重要的一块儿,但最多占到百分之六十。接着是综合素质的评价,最后还要有一个能力评价。


在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要营造开放、宽松和包容的教育环境,不能不包容那些某一方面极其优秀,可能在某一方面极其差的学生。因为他未来只从事一个领域的研究,其他地方合格就行了。现在我们的教育是补短教育,我们讲木桶效应,使劲补孩子不足的地方,但是用人才的时候又需要他有极端的特色和长处,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共同研究与合作开展


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把人评价的更准,然后给他更合适的培养模式。在培养能力的时候要做彻底、做到位。不能既要能力又担心成绩,我在清华附中十五年的实践告诉大家,只要他的能力真的上来了,考试对他来讲易如反掌,而且考的分儿都是最高的。


现在好多中学提供的教育太单调,就是围绕着中考、高考,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在智力发育当中学习的东西太不丰富,他的兴趣就不会浓。所以多样化,有个性,有选择,才是好的教育。学校一定要建立A+B方案的培养体系,也就是说,A是大家都在做的,B一定是你的特色。


我对拔尖创新人才做过很多研究,从我当校长第二年开始,建立了大学先修课程体系,建立了评价体系。潜能的测评,高阶能力的测评,我们都是借助国际最先进的一些方式。因为学生究竟适合干什么、怎么干才最有效,这是一个科学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时半会儿要解决应试教育体系恐怕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不要耽误有天赋的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远程的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技术赋能教育,让优秀的孩子突破时空限制,得到最合适的培养。


零一学堂以及我们的高研实验室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冬令营、夏令营的形式,把孩子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起来。无论他是哪个学校的,只要他足够的优秀,有潜力,我就要通过提供额外的一些学习资源,让他发展,不耽误他的成长。


拔尖人才的培养,要依托于专任教师的培养。清华附中已成为全国第一个能够招收博士后开展长期研究工作的中学,期待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能共同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来。




通识教育,能够打开孩子的思维,开阔孩子的视野。


如果你也希望能给孩子更丰富的土壤,让孩子拥有更高阶的思维能力,不如1元体验童行「共学营」,3-12岁,都可以在这里体验玩中学习的乐趣!

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互动话题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或想法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附中原校长王殿军:这样的学习环境,才是造就人才的摇篮

童行书院 童行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