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态】“这里就是我温暖的家”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除夕团年饭侧记

广东民政 2022-05-17


 “孩子们,过年喽,新年快乐!”2月4日除夕,在一片欢腾的拜年声中,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和孩子们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除夕团年饭,这一“传统”自2003年中心成立时起延续至今。


这里的孩子们辗转来到中心这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后,得到了“亲情式救助”,还接受了“类学校教育”。餐桌上温情暖暖,有年长的孩子为年幼的小朋友夹菜,有的孩子贴在中心社工姐姐耳边说起悄悄话。孩子们都笑了,而笑容背后还藏着他们最深切的期盼——将来某一年的团年饭可以与自己的父母一起吃。 


天未亮采购新鲜食材

让孩子们吃出家的味道



作为大家庭的一家之主,自2013年起任职中心主任的黄锦清每年春节值班都把自己排在除夕这天,陪孩子吃一顿团年饭。“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过年是重要的节日,吃冰鲜肉不好,我希望孩子们能吃出家的味道。”


2月4日,天未亮,中心工作人员清晨5点准时驱车到距离中心100多公里以外的惠州市博罗县石坝村农场,向农户收购预订的25只活鸡。而当天凌晨3点从博罗县杨村运来的20斤新鲜猪肉、30斤新鲜青菜也在天亮前送到石坝村农场。 


中心工作人员一大早到惠州农村抓鸡

 

8时30分,满载新鲜食材的汽车一返回中心,大伙就开始忙活起来。厨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边是中心中层以上干部齐齐上阵,准备好烧开的水和水盆,杀鸡拔毛并清洗干净;另一边,传来了“哗哗哗”、“蹭蹭蹭”的声音,炊事员忙着洗菜、切菜、备佐料,把抹上精盐、姜蓉的鸡腿放入大蒸炉,把切丁的番茄和搅匀好的蛋汁倒进锅里翻炒……不知不觉,团年饭烹制完成,一盘盘热腾腾的盐焗鸡腿、冬菇胡萝卜丝蒸鸡、番茄炒鸡蛋、蒜蓉炒菜心、胡萝卜玉米汤从厨房里端出,饭菜香飘满整个操场。


中层以上干部齐齐阵 


饭桌诉衷情

开心迎新年



在厨房忙着准备团年饭时,在操场的孩子们帮忙摆好桌椅、放好水果。经过两天精心布置,操场和宿舍楼四周贴满了孩子们亲手写的“福”字,挂起了红灯笼、红彩带,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而在洗衣房,“因为小孩子长得快,衣服也小得快“,护工阿姨正忙着为孩子们张罗合适码数的新衣服。


11时30分,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在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津津有味地吃着为他们精心准备的除夕大餐。


2016年离开中心到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妙玲(左一)在除夕回到中心吃团年饭,和小伙伴们留影。


更让孩子们激动的是,2016年离开中心到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妙玲和小芳、小睿相约回来。“这里就是我的家,是养育我长大的地方,过年肯定要回来的。”妙玲一脸兴奋地说。妙玲在14岁那年来到中心,一直没找到她的亲人。2016年,中心启动首批“圆梦计划”,将她和其他5名长期留在中心的孩子们送到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如今,她即将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饭桌上,妙玲帮忙照顾其他孩子,最后还依依不舍地和曾经同宿舍的孩子紧紧拥抱、拍照留念。


 “干杯!新年快乐!”

中心领导给孩子送上压岁钱和新年祝福 


“干杯!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哟!”在欢腾热闹的气氛中,中心主任黄锦清和副主任赵昌新给每个孩子送上压岁钱和新年祝福。“跟往年相比,今年吃团年饭的孩子们少了许多。”黄锦清对此感到欣喜,“这是因为广东省民政厅在2018年部署开展‘寻亲返乡’专项行动,中心通过反复询问查找线索、实地走访、DNA比对等方式,积极链接“南方+”等媒体,成功帮助滞留中心1年以上的20多位小朋友找回了亲人。”


年长的孩子为小朋友喂饭夹菜 


 不舍对孩子感情

热爱代代传承



温馨的团年饭在一片热闹的祝福声中结束,孩子们回到宿舍后,雀跃地畅谈着新年愿望。“我喜欢摄影,想学摄影”“我想读服装设计专业”“我想当一名舞蹈老师”“我希望快点办好户口,快点出去工作赚钱”……中心专业社工陈智瑜是孩子们的“助理家长”,在房间里倾听孩子们的想法,为大家加油鼓劲。


“80后”社工陈智瑜在中心服务踏入第10个年头,一直陪伴和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这里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家庭,滞留在中心。作为一名社工,需要给他们陪伴和抚慰和关爱,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人际沟通能力,最终回归社会。”广州姑娘陈智瑜放弃在广州工作机会来到相对偏僻的中心工作,9年来,她为受助儿童提供个案管理、小组活动、志愿者管理、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累计共为416名流浪少儿提供个案服务,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首届优秀社工之星”。和孩子们一起,让陈智瑜感到无比快乐:“有多少工作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就是陪伴孩子们的成长,见证他们的进步。”


对工作的热爱也在代代传承。2011年担任中心生活老师的李晓斌今年在中心度过第6个春节。李晓斌是一名“90后”,刚当上父亲的他心里牵挂着太太和家里生病的宝宝,但因为职责,从除夕到年初二他都留在中心值班。平日,“晓斌哥哥”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孩子生病时陪护送院照料。“生活老师的角色就相当于家长,这对我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待他们需要加倍耐心和细心,有些孩子不懂表达自我,需要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习惯,回应他们的需求。”


除了社工和生活老师,中心还有教务科老师、救助科老师、后勤人员。16年来,中心上下通过开展“亲情式救助”、在全国首创“类学校”教育、在全国率先为流浪未成年人订制职业教育计划“圆梦计划”等方式,帮助3000多名流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并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多个荣誉称号。“目前暂时找不到家的孩子们,也不要气馁。”黄锦清常常跟孩子们说,“孩子们请放心,只要你们愿意回家,愿意提供线索给我们,我们会加倍努力,努力为你找到家。”


更多阅读推荐


【视讯】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为流浪未成年人寻家、圆梦

【要闻】广东创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模式 助流浪未成年人圆职业梦

【动态】春节团圆  让爱回家 ——省民政厅开展专项行动  帮助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


近期热文推荐

【要闻】广东省民政厅召开厅直机关干部职工大会

【特别推荐】12349民政服务热线问答精华版来了!你最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END ·


文稿来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广东省民政厅新闻宣传工作站采写

欢迎来稿

gdsmztxwxc@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