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获得者事迹展播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以及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向社会公布。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保育部副部长费英英荣获“孺子牛奖”。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等10家单位入选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周惠明等6人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护理员刘萍等3人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
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彰显着“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民政服务对象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起来了解他们身上的感人事迹。
广东省民政厅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周惠明
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在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处长周惠明坚持深调研,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章,为我省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为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他参与修订我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村务公开条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推动贯彻落实。他牵头研究和编写的多篇论文,在民政部理论研究课题征集活动中,荣获多项荣誉。他还参与研究和撰写了基层民主议事协商“五民主五公开工作法”,成为我省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工作模式。
同时,他牵头编写《广东省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规程指引》一书,对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培训辅导和实践指导,督促规范选举程序,确保全省村(居)民委员会依法依规、平稳顺利完成换届选举。
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他推动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非户籍常住居民及党员参加选举试点工作,让非户籍委员直接主动参与社区决策、管理和服务,为促进外来人口融合提供了路径。他还推动开展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专项改革试点、省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与村(居)民委员会双向考核试点等探索实践,在全省推广复制村民议事协商和村民小组“五有”规范化建设经验,推动“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延伸到村(社区)。
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
社会组织管理(党建)办公室主任赵丽娜
“双轮驱动”助推社会组织发展
在深圳市龙岗区,2000家社会组织遍布大街小巷,覆盖社会工作、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成为推动龙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组织为群众提供专业化服务,在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圳市龙岗区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党建)办公室主任赵丽娜说。
从事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14年来,赵丽娜认真贯彻民政局党组意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致力于龙岗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以往,社会组织发展重业务、轻党建,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明显,党组织作用弱化。”赵丽娜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按照社会组织党委统一部署,她带领科室同事开展了社会组织党建“第一难题”大调研,形成了社会组织党建“1+2”成果,即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相关政策文件界定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为实施社会组织党建针对性、灵活性培训提供了基本遵循,并成功探索出党委监管社会组织的有效办法。
针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存在的问题,赵丽娜和同事们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推动形成了“1+3”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即一个《办法》加三个配套《指引》,强化全过程监管,解决政府购买服务“放”与“管”不平衡问题,提高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
“历经耕耘,方见春华秋实。”赵丽娜欣喜地看到,在全体龙岗民政人的努力下,龙岗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实践证明,只有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党建与业务双管齐抓、双轮驱动、互促共赢,才能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佛山市顺德区颐养院院长梁佩玲
撰写老人护理手册
当老人的“贴心人”
“对我来说,这既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保持一颗赤诚之心,竭尽全力想老人所想,让他们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佛山市顺德区颐养院院长梁佩玲说。
2001年,梁佩玲踏入养老服务行业。刚开始,亲友们并不理解她的选择。然而,她没有放弃,决心要在养老行业干出一番作为。
刚入行3个月时,有一天,梁佩玲正和老人们聊天。突然,身边的廖伯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她的面前。梁佩玲马上俯下身,为老人做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赶到现场。不幸的是,廖伯最终还是离开了。“我第一次觉得,死亡离自己这么近,我开始反思该如何善待生命,服务好老人的余生。”
在她看来,老人们都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心,需要关爱与陪伴。照顾好老人,更要付出耐心和真心。老人院的文叔患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渐渐连儿子都不认得。得知这一情况,梁佩玲详细了解了老人入院前的情况,为他制定了特殊的入住照顾计划。渐渐地,文叔的情况有所好转,开始适应老人院的生活。
18年来,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她也在思考,如何规范养老管理,为老人提供优质服务。她结合多年养老服务经验,编制了300多页、共计18万多字的《护理服务工作手册》,让护理服务有制度可循,操作流程有章可依,有效提升了服务水平。
江门市新会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志强
尽己所能帮助流浪乞讨人员
作为一名基层救助站的站长,李志强日常面对的都是社会上的特殊困难群体。而李志强则一直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有病就带他们去治疗,没饭吃就给他们提供食物,同时尽力帮他们找到家人。”
2011年,患有精神障碍的16岁男孩小龙出门玩耍时,误上了一辆开往新会的公交车。到达新会后,有好心人报警将他送到了派出所。但因为无法掌握其个人身份信息,且小龙并不愿意和人交流,辖区派出所又将他送到了救助站。
经甄别后,新会区救助站及时将小龙纳入救助对象,并联络当地医院对他予以救治。同时报请公安机关为其采集生物DNA信息上传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进行比对。终于在2018年,小龙的父母通过DNA比对找到了儿子。
为了让像小龙一样的流浪乞讨人员能够早日返家,这些年来李志强一直不断完善各类人员查询机制、简化查询手续。能确认身份的,联系其亲属接领、提供返乡乘车凭证或及时护送返乡。
对无法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的求助者,通过口音识别、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信息、媒体开展寻人、向公安部门寻求帮助等方式,利用人脸识别、生物DNA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寻亲服务,近年来成功帮助86名特殊困难受助人员及时回归家庭。
2018年初,在新会区民政局的支持下,李志强又主动与新会公安机关协调沟通,为救助站43名无法查找到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统一办理落户手续,将他们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并资助他们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肇庆市殡仪馆副馆长陈建标
推动殡葬改革
倡导文明新风
1999年,陈建标到肇庆市殡仪馆参加工作,从殡仪馆的一名职工到副馆长,一干就是20年,并在今年获得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我刚入行的时候,广东正实施全面殡葬改革,改革要求遗体100%火化。那时有人对殡葬改革不理解,所以刚开始我们的工作遇到了一些阻力。”刚入行时的场景让陈建标记忆犹新。现如今,肇庆市殡仪馆每年火化遗体7000多具,遗体火化率一直保持在100%。
为了能让群众更进一步理解并接受文明殡葬理念,每年4月“殡改宣传月”期间,陈建标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包括印制宣传小单张、悬挂宣传横幅、准备祭扫用的鲜花等,引导市民群众移风易俗,开展文明祭拜活动。
除了倡导市民群众树立节地生态殡葬的理念,陈建标还积极组织单位开展殡葬服务作风建设,他说:“殡葬工作是一项服务性质的工作,作为一名殡葬服务工作者,首先要明白殡葬服务的工作理念,恪守人道主义精神,视丧属如亲属,以负责任的态度为逝者服务,让逝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罗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树华
用心用情用爱做好民政工作
提起这次获奖,云浮市罗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树华说:“我喜欢干帮助别人的事情,群众好,我自己心里舒坦。”
2018年8月11日,罗定市连降大暴雨,太平、罗镜等镇(街)出现水灾,特别是太平镇受灾群众2.6万人,急需转移群众9500多人。
可当天又恰遇曾树华的妻子患病紧急住院,需要马上手术。他未来得及跟医生说妻子的病情,便立即赶赴灾区现场,组织群众紧急避险、转移和开展救助工作,这一干就是一天一夜,直到确保没有落下一个受灾群众,曾树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他才记起,妻子还在动手术,他赶紧打电话过问妻子的情况,内疚地对她说了句:“对不起!”
对他来说,困难群众的事,就是他的事。在一次下乡过程中,曾树华发现当地有一间用几根木桩支撑的危房还住着人。他入户了解实情发现,这是一位单亲妈妈带着三个孩子住在里面。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虽然有危房改造指标给她建设,但她无法筹集到先期建设资金,所以迟迟未动工建新房。
见此情况,曾树华急了,他说:“这房不能再住,必须马上搬出,先期资金问题要马上解决,符合低保救助的要纳入低保救助。”
他随即联系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捐款,资助单亲妈妈建设新房和解决子女读书的问题。同时主动联系建设部门,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解决住房问题。
在曾树华看来,民政工作者就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关心群众疾苦,急群众所急,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给每一位困难群众。
更多阅读推荐
近期热文推荐
【通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民政厅关于社会组织年度工作报告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要闻】广东省民政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
· END ·
文稿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民政厅新闻宣传工作站整理
编辑:王依岚
审校:朱小强
欢迎来稿
gdsmztxw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