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人物志 | 学工程、办大学、掌乐团、管银行,一位最牛“80后”的跨界人生
今年是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逝世100周年;是以詹天佑为主设计人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10周年纪念;同时也是京张高铁轨道全线贯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对大多数小伙伴来说,詹天佑只是个“活”在教科书里的人物,而对大华银行来说,由于一个人的出现,让我们和这位伟人的距离竟如此地接近。而这个人就是大华银行前董事、大华银行(中国)副监事、詹天佑的曾孙詹道存教授。
虽然与其曾祖父詹天佑一样与工程结缘,但詹道存教授的跨界人生更令人想一探究竟。
想投身音乐
却不小心拿到英国剑桥大学流体力学博士
想搞科研却先后创办了新加坡三所大学
新加坡NSL集团主席
三蛊两件集团主席
新加坡交响乐团理事会主席
新加坡铁路学会会长
MFS科技、维信集团前董事
刚刚步入耄耋之年的詹教授丝毫没有同龄人的嶙峋和蹒跚,用新入手的P30 Pro秀照片的样子更像是一位很in的“八零后”。詹教授谈及自己不同的身份颇为云淡风轻,却让人更加好奇,同时肩负如此多且看似不搭界的身份,这位跨界大牛到底得多有料。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教育家”
谈及自己的诸多身份时,詹道存教授毫不犹豫地表示,更认同自己是一名教育家。看到他的个人履历也不难发现,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成就始终贯穿着詹教授的职业生涯。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大学里任职”,詹教授在回忆时说道。1968年,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回到新加坡后,詹教授没有接受当时新加坡政府对其的邀请,转而投身所热爱的调研事业,在新加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前身)做起了机械工程专业教授,随后担任系主任、再到院长,一干便是十余年。随后,他受到当时的教育部长、新加坡第7任总统陈庆炎博士的嘱托,创办了南洋理工大学并出任该校校长。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享誉世界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创办之初,肩负着新加坡产业转型的人才补给重任。没有自然资源,没有工业基础,且转口贸易日趋式微,想要让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发展强盛,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唯一的出路便是培养更多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因此,当时的新加坡政府开始着手的举措之一便是成立一所专业的理工大学,培养更多的理工人才。至于为什么是理工而不是其他专业,詹教授进一步阐释道:“学理工的人不空想,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你不难发现,过去和现在新加坡的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是工科出身的。”在谈到年轻人如何发展个人兴趣时,詹教授调侃到,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那就先从理工开始吧。
正是在这样一个理工生备受推崇的背景下,1980年,时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院长的詹教授,被认定为建设与发展南洋理工大学的最合适人选。在詹教授的带领下,新加坡理工专业的毕业生数量由最初的每年300人,到如今每年有超过10,000名理工人才走向世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很快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最好的理工大学之一。
随后,詹教授还曾实际参与了新加坡另一所顶尖公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建设,他还是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的前名誉校长和托管理事会主席,并出任新加坡铁路学会会长。2003年,詹教授获得象征新加坡最高荣誉的新加坡国庆“殊功勋章”,以表彰其为新加坡高等教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毋庸置疑,在新加坡的教育界,詹教授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从交响乐团主席到纵横工商界:
兴趣是启明灯,但坚持是验证兴趣真伪的试金石
与大多数孩子一样,詹教授也曾想过以爱好为生,初中时对音乐极为感兴趣的他就曾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要考音乐学院,却没有得到支持。但他并没有因此作罢,怀抱着“自己是天生的音乐家”的信念,詹教授通过自学玩转了钢琴、小提琴和双簧管等诸多乐器。还因此结识了同样爱好音乐的詹太太,一双子女也在耳濡目染下,玩得一手好乐器。这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还受到了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推荐,担任了11年的新加坡交响乐团理事会主席。在詹教授的带领下,新加坡交响乐团逐步被世界乐坛所认可,极富特色的演奏让它在华乐界占有一席之地。
聊到兴趣,詹教授对于困扰亚洲家长的子女教育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父母最好不要去干预孩子的学习或者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补习班什么的特别要谨慎。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一生的事情,要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坚持广泛地学,深入地学,而不仅仅是为了学而学;
专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对于某些人而言,由于天赋异禀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专长所在,这是非常好的事;但对于大多数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来讲,更要谨慎对待自己的选择。因为如果选择错了,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当然,如果你暂时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学科,那就去学理工科吧;
从兴趣出发,并将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尽全力坚持做下去。如果不确定是否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至少应该先花三到五年的时间去专注地做好它,等到真正理解了这个行业/学科之后再去拓展其他兴趣。
此外,随着颠覆性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全新工业4.0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诸如“人工智能浪潮下,人类应该如何自处?”等问题使人们陷入迷茫和恐慌。对此,詹教授表示:“当机器人顶替了大部分人的工作,我们应该让年轻人学会如何运用计算机而非与之竞争。同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更重视培养年轻人创造力,而创造力源自兴趣。”
跨界银行业,一个用时仅三秒钟的决定
由于詹教授的身份和威望,想邀请他担任要职的商业机构非常多。对于接受什么样的商业机构的邀请,詹教授有着自己的准绳。第一、是自己的兴趣,要满足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坚持;第二、是商业机构的经营者的能力和管理理念;第三、是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正因为这三点,当大华银行邀请他加入董事会时,他 “几乎不需要考虑”就欣然接受,而且一做就是近20年。
在詹教授看来,大华银行将“建立商业互信”作为头等重要的信条,而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点和一些商业银行有所不同,这也是过去80多年大华银行始终保持稳健发展的基础。随着商业愈发多元化,金融日趋科技化,“银行业将需要更多多元化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金融专家”,詹教授提到:“希望凭借自身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资源,为大华银行的发展作出贡献。”
除了教育、音乐和银行,詹教授还先后涉足过体育、科技和餐饮等多个领域,并同样取得了耀人的成就。“始于兴趣,成于坚持”大概就是詹教授能够一次次成功跨界的最强秘籍。
转发声明:
以上内容未经授权不可转载,但欢迎转发。在微信对话框中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情况。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父亲节福利 | 大华银行精英老爸们的真心话和大冒险
评论有礼 | 欢迎来到大华银行(中国)职场妈妈电台
叶杨诗明:银行家亦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