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4月2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耽改剧的去耽美化,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矫正治疗”

别的女孩 BIE别的女孩 2020-08-18


重木 
当编剧于正在微博上宣称,经自己改编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里没有所谓的 “兄弟情” 时,明眼人都懂得他的意思:2018年和2019年大火的《镇魂》和《陈情令》均改编自耽美小说,却把原著中的同性情感以 “社会主义兄弟情” 为名,降解得只剩点糖渣;而如今这部水如天儿所著的耽美小说《鬓边》在被电视剧化后,恐怕连糖渣都不剩了。
《镇魂》和《陈情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原著中的耽美文学范式和同性故事情节,而 “兄弟情” 这张面具还算给大家留了点空子,“画面不够脑子补”。然而到了2020年,以 “兄弟情” 为名的一点点求生空间,似乎也将被彻底挤压没了。
《镇魂》
国内耽美剧自21世纪开始便断断续续在互联网中出现,但真正出圈的是《上瘾》。区别于之前和之后的耽美剧与耽改剧,作为耽美小说写作者的柴鸡蛋,在2015年便亲自参与改编了自己的小说《逆袭》(剧名为《逆袭之爱上情敌》),在圈内引起关注。紧接着,她在2016年又改编了自己的小说《你丫的上瘾了》,造成几乎是现象级的影响。不仅在国内进入主流视野,作品也在包括日本、韩国和泰国在内的亚洲范围收获大批粉丝,同时捧红了黄景瑜和许魏洲这两位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演员。
《上瘾》的成功所带来的关注和利益,使影视公司发现了 “耽美” 这块新的香饽饽,由此开启了所谓的 “耽改剧” 风潮。但又因为《上瘾》“剧红是非多” 的下架遭遇,《上瘾》式的直白且 “真正的” 耽美剧模式无法再复制。2018年柴鸡蛋再次改编的《盛势》受到的关注明显下降,原因之一便是这部剧中完全没 “肉” —— 不仅是演员之间的亲密互动有限,像《上瘾》中的一些大胆的场景更是无迹可寻。
《上瘾》
但与此同时,改编自晋江文学城 “p大”(priest)同名小说的《镇魂》,却成了2018年夏天最火爆的景观。主演的选择是《镇魂》成功的重要因素,两位男主角在演绎同性感情这一 “房间里的大象” 时 “恰到好处” 的表演,让他们虏获了一大批 “镇魂女孩”。但其实,这本身就说明了耽美粉丝的 “卑微” —— 《镇魂》电视剧里同性亲密动作何止是不大胆,其实连 “做做样子” 也没到,但除此之外还能怎么样?
耽改剧的爆火也往往存在偶然因素,与《镇魂》大约前后上映的另一部耽改剧《SCI 谜案集》(如图),在演员选择方面也很不错,服化道具和故事甚至比前者还精心些,但它的影响却始终有限。
如此,《镇魂》开启了《上瘾》之后耽美剧的耽改剧转向。“耽美剧” 和 “耽改剧” 虽然都改编自耽美小说,但对耽美情节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最近在国内大火的泰国耽美剧《与爱同居》和《假偶天成》都改编自小说,展现其中男孩们的甜蜜恋爱是其主要目的,这也是耽美剧最核心的特点;但耽改剧所 “改” 的也正是这一核心,就如《镇魂》和《陈情令》都不再明示剧中男主们的关系,彼此的亲密行为也降到最低。可让人无奈又觉荒谬的是,无论在剧内还是剧外,主创、演员和粉丝们都口径一致地绕开同性情感这个 “雷区”,但同时,整个剧又无时无刻不在打着耽美的擦边球,撩拨着心知肚明的各方,主角 CP 以量级的差距超越其他话题(包括大方打耽美牌的《与爱同居》和《假偶天成》),长期稳居某浪 CP 话题榜第一位。
《陈情令》
也正因如此,耽改剧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尤其在性少数群体看来,耽美小说本身与自己互不干涉,彼此共处(也有部分性少数是耽美小说的读者),但耽改剧却进一步地遮蔽了性少数群体,同时却通过同性情感来谋利。欧美世界也有这个现象,英语叫 queer-baiting指用 “卖腐” 来吸引酷儿观众的流量但又不承认人物间有真正的同性情感(比如美剧《邪恶力量》(Supernatural)剧集中的 Dean 和 Castiel)。
问题第一条:“Dean 和 Castiel 有一腿吗?” 普通观众都察觉到了这两个角色的特别张力,官方有意设计两人的暧昧却永远不承认两人有情感吸引的关系
由于国内特殊的环境,像《上瘾》这样的耽美剧一时半会难再出现,因此 “耽改剧” 看似便成了仅剩的选项。但一边是(对耽美剧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同性亲吻图片都无法上线的)严苛审查,这种平衡本身就难以保持。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每年都有许多耽改剧,但能火的只有一两部的原因。
与此同时,伴随着环境的进一步变动,最终 “耽改剧” 恐怕会只剩 “剧” 而彻底掩盖掉 “耽”。于正的《鬓边》就是一个信号。
通过于正的采访和言论 —— 如果可信的话 —— 我们会发现,他在有意识地完成耽改剧的最后一步,使其成为传统的、主流的且 “正常” 的异性恋剧,从而达到耽美剧到耽改剧到主流剧的扭转和矫正。这一过程与社会对于性少数个体的医学、精神病学上的 “矫正治疗” 十分相似,就连其背后的意识形态都是共享的。
《鬓边》剧照。如果你搜一下,会发现甚至这两个男主角同框的电视剧海报都很少。
“医学矫正” 伴随着现代性少数这一新的主体范畴出现。在19世纪一些医学、精神病学和性学家那里,同性性欲是病理学上的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治疗。也正是这些错误的早期医学理论奠定了同性恋疾病化的观点,并为之后各种各样的医学矫正(比如电击疗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除了在医学层面,“矫正” 在文化和艺术层面也运作着,由此便出现了在电影、小说或是电视剧中的各种扭曲 “同性恋” 形象,从早期的小丑、娘娘腔到之后的变态(往往是杀人狂)和心理疾病者。这些流行文化里的性少数形象也在塑造着人们对同性情欲的认识和观念,就如齐泽克反复指出的,电影并不是在向我们展现这个世界或欲望,而是在教授我们该如何欲望和思考,以及去认识这个世界
希区柯克电影《绳索》中的两个冷血杀人的同志
最近苹果拍摄了一部关于美国电视上性少数群体形象变迁的纪录片《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接受采访的很多性少数明星都提到,家人、亲戚和自己的观念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的影响。当媒体公正且真实地展现性少数个体时,可能改变人们原本基于无知和恐慌的偏见;但当媒体本身就带着偏见展现性少数个体时,则会加强主流社会对其的污名。这部纪录片有一个场景,前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接受采访时说,情景喜剧《威尔与格蕾丝》(Will & Grace)对同志形象及其生活的展现所引起的正面教育作用,或许超过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努力。
《威尔与格蕾丝》演员照
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中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称为 “强制性异性恋” 的性别制度中,一切有悖于 “传统的、自然的且正常的异性恋” 的欲望和关系模式都会遭到排斥和打击,而典型手段便是对其进行矫正。国内耽美剧当下似乎正面临着这样的命运,而它又与现实社会中的性少数群体的处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 当一整个群体的形象、生活以及爱恨情仇在各种文化、传媒和公共空间中都难寻踪迹时,这种 “符号性灭绝” 所带来的危机不仅将再次遮蔽边缘群体的存在及其处境,也会加固流传在主流视野中的各种陈词滥调、污名和刻板印象。
无论对《上瘾》这样的耽美剧,还是像《镇魂》《陈情令》这样的耽改剧,我都想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去讨论它可能带来的机会与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转变就是每况愈下。当于正的《鬓边》宣称要彻底消灭掉耽改剧中的 “耽” 时,我们又该如何从中再寻找到那些 “擦边球” 和无声的 “房间里的大象” 呢?虽然众多原耽(原创耽美)粉丝坚决抵制对自己心爱的耽美小说的改编,但市场和资本的洪流却始终不是 TA 们所能抵挡的。
根据一些调查,接下来会有两百多部耽美小说将被改编,而其中又会出现多少种可能呢?像《镇魂》、《魔道祖师》、《鬓边》以及即将上映的《成化十四年》这样的原耽小说,本身具有足够的故事情节来作为改编剧的主线,同性感情线也从而被削弱;但像巫哲的《撒野》或是木瓜黄的《伪装学渣》等主要以感情线取胜的原耽小说,又会出现怎样的改编形式?
耽美剧和耽改剧的区分,只是当下对中国耽美文本改编的一个主流线索,其中还存在着无数细密的分支(近期我关注到一位名叫张云鹤的年轻导演,自编自导自演了四部 “耽美” 短片,颇可议论)。希望这些野蛮生长的脉络中能生出些不一样的力量,和更多的可能性 ——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于正之流真的完成对我们的 “同化” 吧!
//编辑:Alexwood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