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荟萃 | 会计文化的目标是让会计技术有温度、让会计工作有尊严
2020年11月28日,中国会计报社与浙江省绍兴市财政局联合举办“‘计’古开今——会计文化起源传承与创新”研讨活动并进行了一场“会计文化与行业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本文是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校长赵丽生教授在圆桌对话中的发言。赵丽生教授以“会计的目标是让会计技术有温度,让会计工作有尊严“为主题阐述了会计文化的目标。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经济是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才是占领社会制高点的有力武器。科技、经济与文化有联系但也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有模型,文化没有;技术有标准,文化没有;经济有指标,文化没有。科技活动的最高层次、经济活动最远目标都是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实质就是话语权。
文化有她自己的特质,人们离不开她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但人人都能感受到,文化也是。文化具有自觉性、正向性、多元性、广泛性、持久性的特征。文化的第一特征是自觉性。自觉性是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强调文化自觉,一切强制和强迫都不是文化。著名作家梁晓声把文化总结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二是正向性。正向性也可以叫做向善性,这是文化的性质特征。文化一定是正向的,是美的、善的,凡是丑的、恶的都不是文化。三是多元性。这是文化的形式特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层次有不同的文化。四是广泛性。这是文化的空间特征。文化不需要人们百分之百的认同,但要大多数人认同。五是持久性。这是文化的时间特征。文化总是能够在长时期发挥作用,时间越久,文化的纯度越高。
会计文化不能简单等同于会计文物,也不能简单地与会计史划等号。会计文化就是要通过一个个会计历史人物和会计历史事件,阐述会计技术进步、会计制度创新、会计组织形式演变背后的人文力量。文化自信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会计文化就是要讲好中国会计故事。文化与文物的关系是:存放在博物馆的东西是文物,把文物讲出故事来,那才叫文化。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一件文物——朱德的扁担,当人们以这根扁担讲出当年朱总司令与红军战士官兵平等、干群一家、同甘共苦的故事,文物就变成了文化。北大校园狭小,但依然保留了燕南园几排小平房和几座小洋楼,包括冰心与吴文藻的二层洋楼婚房以及周培源、陈岱孙、汤用彤、冯友兰等文化大师的故居,每一所房子都承载着文化大师们许许多多的故事,因此,这些房子就成为北京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对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种,但最简单、最直接的定义就是“让人心头一热、眼圈一红”。在汉字体系里,与文化有关的字往往都带着一颗“心”,比如:愛、德、慧、悟、思、想、感、情、忠、恕……
文化要入心,心中要有爱。文化的目标就是为了传导爱,让人用心向善,一切关于爱和善的行为都符合文化定义。会计文化的目标是:让会计技术有温度,让会计制度有人性,让会计职业有情趣,让会计工作有尊严。
原文刊载于会计史公众号,作者为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会动态 |中国会计史料目录汇编(第一辑)出版 会计史教学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回顾与思考暨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建三江举行 重磅|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回顾与思考暨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