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革命斗争故事吗?东征时期,周恩来、廖仲恺等革命家曾驻宿安中,点燃了革命火种……”在五华县安流中学校史馆内,该校副校长胡文杰每周都会分批次为学生讲述“党史课”。
学党史明校史 强信念励品行
安流中学前身是三江书院,是中共五华县第一个党小组的诞生地,学校把周恩来总理曾驻宿过的“北院”原貌重建用于学校校史馆,作为学生思政课教育的主阵地,把课堂搬进校史馆,讲解周恩来率东征军两次到安流开展革命斗争的故事,让学生们接受传统革命教育,达到强信念励品行的效果。“我们结合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对校史中珍贵的红色历史进行梳理,并依托校史馆等平台打造了一系列立体生动的思政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胡文杰说,安流中学百余年的校史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该校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校史学习有机结合,增强了党史教学、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位于五华县岐岭镇的皇华中学同样是一所革命历史悠久的学校,1942年由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中共后东特委)书记梁威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政协主席)等革命前辈在抗日烽火中创办。当前,学校围绕革命元素,组织老师向学生讲解中共东江纵队后东特委梁威林、饶璜湘、黄君亮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大力开展唱校歌、学校史活动。“茂绩当年举,英魂此地销。”撒有抗日战争时期五华县重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首任县委书记钟靖寰同志骨灰的百年白玉兰树,历经百年沧桑,欺霜斗雪,傲然传递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五华县河口中学以“白玉兰”为纽带,赓续红色基因,抓好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据当地党史部门粗略统计,五华具有红色历史的学校约有20多间。据了解,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五华县组织县内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讲校史·学党史”专题活动,加大红色资源“活化”力度,深入挖掘学校红色资源,动员学校把讲校史和学党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校意识。
创新形式手段 激发学习热情
脱口秀、擂台赛、歌咏比赛……结合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立足各自校史资源优势和校园特色,五华县各学校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五华中学则将党史学习课堂搬进了红色教育基地,带领学生走进“长乐学宫”和“周恩来纪念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戎马一生的战斗历程,以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仅仅将红色资源‘搬上’课堂,还远远不够。要想取得入脑入心的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教育方法。”五华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党史教育和校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克服形式主义,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把党史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欢迎的“金课”,进而引导师生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延续红色血脉,感悟奋进力量。“经过一堂堂思政课的教导,我明白了爱国的意义,明白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的道理……”在安流中学采访时,记者翻阅学校的校刊校报发现,经过思政课堂的“浸润”,学生们纷纷抒发感慨,认为要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爱党爱国,努力学习,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据介绍,接下来五华县教育系统将继续发挥利用五华属原中央苏区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继续丰富学习形式,用活本校红色资源的“育人”效能,让学生上好党史学习必修课,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激励师生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传承,展现心向党、跟党走的情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