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阔步振兴路 绘出好“丰”景!梅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明梅州 2023-10-31

十月的梅州大地,处处是“丰”景,入眼皆欢喜:稻穗金黄、柚果飘香,农民在田间或山头忙碌着,收获自己辛勤耕耘的成果。间隙,徒手剥开一个蜜柚,尝一口晶莹剔透的果肉,“甜!”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


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山青水绿屋舍新,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林翔 摄)


这是梅州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梅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等工作,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之路上不断前行、持续突破,其谋划之细、步子之实,让期待高质量发展的梅州收获了无限“丰”光。



村美如画 促宜业宜居


驱车沿着S223线行驶,可经过梅县区丙村镇、雁洋镇、松口镇等地,这里道路平坦开阔、两岸郁郁葱葱,沿线乡镇一村一景、各有特色:丙村镇庐陵村沿河矗立,蓝绿交织、水村相融;雁洋镇雁上村“出门带绿”,“四小园”生态微景随处可见;松口镇南下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古桥、古民居、古树诉说着千年来的故事……


大埔县蜜柚迎来丰收季,果农高兴地采摘。(高讯 摄)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梅州以农村厕所革命、村内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改善为重点,以村庄清洁行动和“美丽梅州·美好家园”城乡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协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全市2047个行政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其中美丽宜居村1483个、特色精品村178个;104个建制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16个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同时,梅州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以美作“媒”,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促使乡村“一处美”转变为乡镇“处处美”。目前,梅州正重点推进8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就是一个典型缩影,整合优势资源,成功从“点上精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迈向“生态美丽、宜居宜业、富民兴村”。

如今,行走在梅州广袤的乡村沃野,会发现青山作屏、农田为案,小乡村风景如画,有了更多美意、更多惊喜。



乡村产业兴 促富农增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梅州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果、茶、薯类、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积极引导群众科学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乡村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大埔县湖寮镇双髻山的蜜柚公园,果农们正忙着给柚树进行采后追肥。“今年蜜柚质量不错,卖得比往年好,我们的销量有800万斤左右。”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展华介绍道,该公司是大埔县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主体之一,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发展柚果产业。目前拥有2600亩自营蜜柚种植基地和3万平方米柚果加工厂,并与500多户柚农合作,合作种植面积约5000亩。


五华县“稻虾共作”模式“一田双收”助农增收,农民喜笑颜开捕捞大虾上市。(吴腾江 摄)


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金柚公园以科技赋能,为柚果产业跑出“加速度”注入动力。“我们用5G+智能多功能监测站实时监测柚园的土壤、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并将其上传至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南福村党支部书记黄开志告诉记者,产业与科技交融共舞,让该村的金柚品质连年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公园金柚总收入达5000多万元,460户种植户人均金柚收入2.8万元,占人均收入的七成。

截至2022年底,梅州全市有18个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235个、专业镇26个。截至目前,梅州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5个,产业园总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一县一园”布局。



乡村善治理 促福祉共享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梅州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强化“三个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管理,狠抓53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并全面推行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2364名党组织书记现确立项目4761个。

“火车头”带得好,村集体有福音。每当夜幕降临,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村委会前的灯光篮球场和惠民活动中心便开始热闹起来,村民散步、聊天、跳舞,好不自在。从闲置空地到休闲场所,从集约土地到建设管理,广育村坚持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同议事协商,以一套完善的机制协同推进工作。依托这一机制,该村2022年以来还修缮水利圳道1.2公里、打造法治主题公园1座、化解村民矛盾纠纷13件、复耕撂荒地54.02亩。除了“一套机制议事”,广育村还有一个支部管事、一张清单明事、一个地方说事、一种方法评事、一个模式强事,以“六事”治理方式提升乡村善治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梅州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创新出广育村“六事”治理模式、平远县大柘镇“支部建在网格上”治理方式以及积分制、清单制等。全市现有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县1个、示范村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1个、示范村109个,全国文明村镇10个、省级文明村镇1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下,一幅组织强、产业兴、要素联、村庄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锚定目标走出乡村振兴“梅州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梅州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正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重点,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以乡村发展为重点,走产业振兴之路。立足各地资源禀赋,梅州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乡村建设为重点,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蓝图。梅州以农村厕所革命、村内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改善为抓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便利程度,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以乡村治理为重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梅州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深入实施“头雁工程”,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以乡村善治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梅州一定能在历史洪流中蹚出乡村振兴的“梅州路径”。



典型案例

一田双收”蹚出乡村致富路


农忙时,稻在田里长,虾在水中戏;农闲时,稻田有虾养,农民有活干。

这“一田双收”的高效益模式,正是广州番禺派驻五华县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打造的“稻虾共作”。2021年年初,广州市番禺区对口支援办动员企业家李素偌返乡创立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广州翔世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番禺区农科所的水稻种植技术,在各村镇与农户合作,流转撂荒土地建立基地,或直接在稻田里进行“稻虾共作”。

五华县长布镇目前已经开发了300多亩“稻虾共作”基地,综合年亩产约6000元,并创造性提出每亩稻田每年为村集体缴纳100元管理服务费,形成工作队牵头、村委搭桥、企业唱戏的发展模式。

“我们还积极引导原白虾养殖户等致富带头人参与‘稻虾共作’,工作队协调解决供电、道路、路灯等配套设施,他们每亩每年需为村集体缴纳200元管理服务费,探索出‘个体+罗氏虾’的发展模式。”长布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何伟樑介绍道,由此,长布镇“稻虾共作”已经成功发展出两种不同的模式,开启了企业、村民、村集体共富新路径。

如今,番禺五华“稻虾共作”模式已推广至五华县13个镇,共建成30个基地,平均每年每亩可增收6000元至7000元,在希望的田野上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1

THE  END


来源:掌上梅州

编辑:古九平

审核:温志宝

推荐阅读

1、王伟中到梅州调研:提升承接产业有序转移能力 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2、【世界客商大会】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11月2日至4日在梅州举行

3、【法治宣传】广东司法行政视频大赛,请为梅州投票!

4、【基层治理】蕉岭县检察院:“六个一”举措助推“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走深走实

5、【未成年人工作】事关未成年人!广东这部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