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问题——李宇明教授在“2018年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九届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与解题

李宇明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1-12-26

7月29日,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在“2018年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九届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与解题




首先,我代表会议的四家主办单位,向出席“2018年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暨第九届学术论坛”的各位同人表示感谢!这次会议的主题为“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我受会议委托,先来做个“解题”。


目前中国有两大话题:一是中华文化的世界表达,也就是怎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二是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也就是怎么向中国讲好世界故事。这两个话题相互关联。前一段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是怎么向世界讲故事,实际上中国更需要听世界的故事。本次会议选取“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作为主题,也就是要更多讨论向中国讲世界故事的问题。


语言是知识的容器,也是不同语言的人获取知识的藩篱。知识可以分为现代知识和过往知识。过往知识各种语言都有储存,而现代知识主要储存在现代较为活跃的语言中。现代知识可分为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两大类,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普及和科技成果快速地用于社会生活,科学知识成为现代知识的主要代表。随着语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特别是成为科技(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主要“国际用语”。中文虽然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也加快了国际传播的步伐,但是在国际科学技术领域却同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一样,被严重边缘化。这将对国人获取世界科技知识(亦即现代知识)形成严重障碍,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强盛带来严重影响。虑今思远,我们不能不讨论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问题。

 

一、国际科技领域,中文日趋“边缘化”


语言负载的知识数据量及数据声望,代表着语言的国际地位,更代表着语言所属民族、所属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国力在不断提升,中文的海外学习者号称近亿,然而,在国际科技领域,中文却日趋“边缘化”。


刘维树对2006—2015年世界三大数据库的论文情况进行了分析:SCI数据库代表自然科学,有1100多万条;SSCI数据库代表社会科学,有160多万条;A&HCI数据库代表艺术和人文,有40多万条;三个数据库共有1300多万条论文记录。近10年来,论文发表的语言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近十年(2006—2015)国际学术论文的语言分布


排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艺术人文

发表语言 份额(%)

发表语言 份额(%)

发表语言 份额(%)

1

英语

96.94

英语

94.95

英语

73.26

2

德语

0.61

西班牙语

1.42

法语

7.45

3

汉语

0.59

德语

1.19

德语

5.48

4

法语

0.46

葡萄牙语

0.68

西班牙语

4.83

5

西班牙语

0.39

法语

0.58

意大利语

3.18

6

葡萄牙语

0.38

俄语

0.37

俄语

1.56

7

波兰语

0.13

土耳其语

0.16

葡萄牙语

0.70

8

日语

0.12

捷克语

0.11

汉语

0.56

9

俄语

0.11

意大利语

0.09

捷克语

0.48

10

土耳其语

0.07

斯洛文尼亚语

0.06

荷兰语

0.36


在以SCI论文为代表的自然科学领域,96.94%的论文是以英文发表的,其次为德语(0.61%)、汉语(0.59%)、法语(0.46%)、西班牙语(0.39%)、葡萄牙语(0.38%)、波兰语(0.13%)、日语(0.12%)、俄语(0.11%)、土耳其语(0.07%)。

在以SSCI论文为基础的社会科学领域,英语论文的比例为94.95%,其次为西班牙语(1.42%)、德语(1.19%)、葡萄牙语(0.68%)、法语(0.58%)、俄语(0.37%)、土耳其语(0.16%)、捷克语(0.11%)、意大利语(0.09%)、斯洛文尼亚语(0.06%)。


在以A&HCI为基础的艺术人文领域,英语论文占73.26%,其次是法语(7.45%)、德语(5.48%)、西班牙语(4.83%)、意大利语(3.18%)、俄语(1.56%)、葡萄牙语(0.70%)、汉语(0.56%)、捷克语(0.48%)、荷兰语(0.36%)。


严格来讲,SCI、SSCI、A&HCI三大数据库也许不能全面反映国际学术领域的状况,但在国际国内却颇具权威性,由此足以显示各语种的学术声望。汉语的SCI论文占0.59%,排第3位;汉语的SSCI论文没有进入前10位;汉语的A&HCI论文占0.56%,排第8位。学术领域的中文文献的这种窘迫地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1.中国的学术水平还未达到应有高度;

2.中国学者用英语撰写论文的水平还未达到应有高度;

3.许多中文杂志没能进入这三大数据库;

4.中国学人的学术观念、研究方法与一些外国杂志的惯性规范存有分歧,其论文不能顺利采用。


中文在科技领域的窘况不是孤立现象,其他方面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在互联网领域:

 

表2 互联网的网民状况(截至2017年6月30日)


语言

网民人数(百万)

互联网占有率

网民人数增长率(2000—2017)

使用人数占世界网民比率

英语

985

68.6%

599.6%

25.3%

汉语

771

54.1%

2286.1%

19.8%

西班牙语

312

61.1%

1616.4%

8%

阿拉伯语

185

43.8%

7247.3%

4.8%

葡萄牙语

158

56.2%

1990.8%

4.1%

马来-印尼语

157

53.4%

2650.1%

4.1%

日语

118

94%

151.6%

3.0%

俄语

109

76.4%

3434.0%

2.8%

法语

108

26.6%

800.2%

2.8%

德语

85

89.2%

207.8%

2.2%

前10位语言

2989

58.2%

907.2%

76.9%

其他语言

897

37.7%

976.4%

23.1%

世界总量

3886

51.7%

976.4%

100.0%


表3 世界主要语言的互联网文本覆盖率(截至2017年9月)


1 英语

51.2%

5 西班牙语

5.1%

9 汉语

2.0%

13 荷兰语/弗莱芒语

1.3%

17 越南语

0.6%

2 俄语

6.7%

6 法语

4.1%

10 波兰语

1.7%

14 韩语/朝鲜语

0.9%

18 希腊语

0.5%

3 日语

5.6%

7 葡萄牙语

2.6%

11 波斯语

1.6%

15 捷克语

0.9%

19 瑞典语

0.5%

4 德语

5.6%

8 意大利语

2.4%

12 土耳其语

1.5%

16 阿拉伯语

0.8%

20 匈牙利语

0.5%


表2显示的是世界前10位“语言网民”的情况,英语网民数量第一,汉语网民数量第二,且与英语网民数量迅速接近,将其他语言网民远甩在后。表3是网络文本覆盖率排名前20的语言,拥有7.5亿网民的汉语,竟然名落第9。


再如在翻译领域。Ronen等人曾根据世界图书翻译量做出了如图1所示的图形。图1显示,英语、俄语、法语等几个文化强势语言形成几个大轴心,系联着整个世界的翻译网络。汉语在图1中只是个较小的轴心,所系联的语言较少,且主要是中国的一些民族语言。大的轴心语言无疑是最具文化影响力的语言,也是强大交际功能的一种表现。


图1 图书翻译视角的全球语言网络系统

 

二、拆除语言藩篱的对策思考


从国际语言生活看,“一语独大”的趋势还在发展,如上所述的中文在国际语言生活中的窘况,近期难有大的改变,其他语言如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朝鲜语等,境况也是如此。应对“一语独大”的“语言焦虑”问题,不只是中文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因此,本题不仅是一个“民族主义”的话题,也是一个“世界主义”的话题。


科技知识领域的语言边缘化,代表着现代知识的语言边缘化。兹事体大,令人忧虑之主要原因起码有二:


1.获取知识的不便与高成本。民族与国家的发展,必须站立在全人类知识的基础上,语言边缘化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通过英语获取现代知识,既不便利,亦不及时,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英语学习成本和知识译用成本,而且这种不便利、不及时和高成本将要长期延续。


2.语言的知识存储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的知识拥有量,是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影响力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能否强盛发展、能否影响世界惠及人类的问题。


拆除语言藩篱,可有三策:


第一策,全民学外语。


全民学外语,其实是全民学英语,寄希望于全民都可以通过英语获取知识。外语学习很重要,加强外语教育,使国人都有“三语”或“四语”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目标。但是若期望以此解决“语言边缘化”问题,则过于天真。因为:


1.未必人人都能把一门外语学好。

2.即使一些人英语学得不错,但要达到母语般的语言使用水平,几乎不可能,因此,知识表达和知识获取上也便处于劣势。

3.当下科学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科学分工越来越细,使得知识分类也越来越细,不同领域的知识鸿沟越来越深;二是学科急遽的交叉融合。此两种趋势都需要知识获取者必须站在学术前沿,只有英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术领先且英语优能者,何其稀少!

4.如此作为,会更加减少汉语表达现代科技知识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表达科技的能力,亦是失去表达现代知识的能力,在国际上被排挤在“学术语言”之外。而事实上,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术的国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话语权。


第二策,机器翻译。


重视翻译,把世界的知识都翻译成中文,供国人使用。实践已经表明,忽视翻译在学术发展中的作用,忽视翻译对中文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个战略性失误。东邻日本异常重视翻译,世界上的一流成果在一两年内都翻译为日语。这种翻译成效,体现在科技进步上,也体现在日语本身的发展上。


世界文献浩如烟海,只靠人工翻译不行。但是,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机器自动翻译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1.力促自动翻译水平的提升。人类目前最活跃的语言有近20种,处在人类语言的第一、第二方阵。这些语言都不同程度地负载着人类的现代知识,都需要翻译为中文。传统的做法都是以英语为“轴心”形成多语种翻译系统,英语是“路径依赖语言”。而我们是为中国人获取信息而设计,故而翻译的轴心语必当是中文。这样,中文虽不能成为国际的主要“学术语言”,但也可以成为国人获取知识的“路径依赖语言”。轴心为中文的20种语言翻译系统的建设,是个新课题。

2.需与“翻译源”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盘点清楚海外有翻译价值的文献载体,如杂志、知识库等,并与之长久合作,其中包括处理好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工程。

3.整合国内的知识库存单位,组成共同体。把国内有较大规模的知识库存单位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朝气、负责任的知识共同体,以便有序地向海外获取知识,并向国内供给知识。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供给方式应从被动等待检索到主动推送,让需要者第一时间能够得到他所需要得到的信息。知识分类的颗粒度需要重新考虑,应当有粗有细,以使知识的搜寻与推送,既能准确又有弹性。

4.通过大规模翻译,其实也是建立了一个中文的世界知识库。这个知识库不仅可以为国人服务,也可以成为海外获取世界知识的一个中枢,中文可能由此在学术界更加“通用”。当然,这个知识库还可以为数据挖掘提供服务,为科技决策、科学创造提供支撑,其科学再生力也异常强大。

5.机器翻译是在“一语独大”状况下中国了解世界的最佳方法,但是也有不少弊端。知识获取永远“慢半拍”,只能等别人发表后才能翻译过来。此外还有知识成本的支付、原创知识产权的缺失等问题。


第三策,竭力提升中文文献的国际声望。


拆除语言藩篱、改变中文学术边缘化的治本之策,是提升中文文献的国际声望。


1.中文文本要拥有世界领先的学术成果。这首先要看中国的学术国际贡献力。目前我国科研水平整体上看,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最大的差距是:

1)没有真正融入国际学术共同体;

2)较少有设置话题的机会与能力;

3)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上有距离;

4)学术评价管理上,差距更大。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整体的科研水平在快速攀升,不少学科由追赶变为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个别领域还出现了“领跑”的态势。


其次,要看全世界华人的学术水平。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华人的根脉,中文是绝大多数华人的第一语言,具有语言感情和使用上的便利性。全世界华人群体,包括近年来出国留学的年轻华人,其学术分量不可低估。这种学术分量,包括华人自身的学术力量,也包括他们所架起的中外桥梁。


其三,对世界其他学者的吸引力。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世界上懂中文的人越来越多,用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中文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文文本声望的提升,对非华人学者,包括学习过中文的非华人学者,也会逐渐产生学术吸引力;特别是研究中国学的学者,中国学者研究较好的学术领域,希望进入中文学术圈的学者等,都可能成为中文文本的发表者。


2.应建立力挺中文文本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亟须建立“中文自信”,破除“外文迷信”。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需要通过外文刊物提升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地位,争取国际话语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认识到,用外文提升中国学术界的国际地位是“策略”,提升中文的国际学术地位才是“根本”。中国人自己轻视中文文本的风气,实在不可助长。


在操作上,可先在社会科学、人文艺术、新兴学科、中国发展较好的学科、与国家发展最为相关的学科等,加大中文文本的评价权重;提倡科研成果“中文首发”,外文次发或并发,以此保护中文的第一发表权;建立中外学术合作平台,鼓励平台的研究成果“中文首发”。

 

三、结束语


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问题,已经是一个涉及文脉国脉的时代课题。一方面,中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由此带动了快速的汉语国际传播。据孔子学院总部的数据,至2017年世界上已有孔子学院525所,中小学孔子课堂1113所,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另一方面,中文在科学技术领域被严重边缘化,在表达现代知识方面被严重边缘化。一种语言失去表达现代知识的资格时,不仅这种语言将落后于时代,国民的知识获取将需要依赖外语,而且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振兴也只能是梦中幻景。


解决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问题十分不易,须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不能因其不易而不思、不言、不行,更不能轻言放弃。自此开始,国家和知识界须有危机意识,除了提高全民的外语能力之外,要努力发展以中文为轴心的多语种自动翻译技术,完善信息获取与推送的现代知识工程,让中文成为国人获取知识的路径依赖语言;更要通过政策支持建立“中文自信”的学术评价体系,提升中文文本的国际声望,这是更为根本的打破语言藩篱之策。


注:

①本文的一些内容,曾在第七届中国语言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问题学术讨论会(2018年4月14日,广州)上宣读。

②Liu, Weishu. 2017. The changing role of non-English papers i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Evidence from Web of Science’s three journal citation indexes. Learned Publishing 30: 115-123.

③参见: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7.htm。

④网民人数在使用该语言的人口中的比例。

⑤参见:https://w3techs.com/technologies/overview/content_language/all。

⑥Ronen, Shahar, Gonçalves, Bruno, Hu, Kevin Z., Vespignani, Alessandro, Pinker, Steven, & Hidalgo, CésarA. 2014. Links that speak: The global language network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global fam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52): E5616-E5622.


会议现场


会场陈列展示的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