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阅读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 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让名著阅读真正走进语文课堂
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2019年7月13—15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商务印书馆、中国教育报主办,吉林省教育学院、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协办,长春市二道区教育局承办。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长春市二道区副区长魏东岩,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中国教育报编委、总编室主任蔡继乐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苏立康在闭幕式上总结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0位语文教师、教研员参加了研讨会。
刘宏副司长认为本届阅读行动研讨会有四个新特点:一是阅读行动的现实意义更加深刻,二是阅读行动的理论基础更加深入,三是阅读行动的实践探索更加有效,四是阅读行动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他对研讨会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阅读育人的功能,使理想信念、优秀文化入脑入心;二要强化知行合一的最终效果,在做好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实践活动;三要不断强化技术手段的助力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他表示,教育部语信司今后将积极协调、汇集有关专家力量和研究资源,支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时助力阅读行动越办越好,越走越远。相信阅读行动影响会越来越大,阅读行动力量会越来越强,阅读行动品牌会越来越亮。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刘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长春市二道区副区长魏东岩在开幕式上致辞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教育报编委、总编室主任蔡继乐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苏立康在闭幕式上总结发言
“新课程与名著阅读”主题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课程与名著阅读”。研讨会上,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分别做了题为《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整本书阅读与核心素养的提升》的主题报告。温儒敏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语文老师当好“读书种子”,是一种理想,一种责任,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很实际、很紧迫的职业要求。围绕如何读书,温教授给出了参考建议。他认为,读书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可设计为三个“圈”:最外围是通识部分,主要是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基本的书;第二个“圈”是与自己从事专业或职业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打基础,拓展专业视野,活跃思维;第三个“圈”是核心部分,这部分书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且能帮助自己加深理解甚至提出专业见解,应有明确的阅读指向。他还说,读书可以养性,可以练脑,这不仅是能力,也是涵养,是素质,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每位语文教师都应有自己的精神“自留地”。张玉新教授强调,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老师的当务之急是“啃”读一本垫底儿的书。关于“啃”什么,他建议可以补短与扬长结合,围绕教学的“刚需”,同时关照专业发展的“长需”和新的发展需求等。他还以生动鲜活的例子阐释了怎么“啃”读。他认为,书底儿的厚度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高度,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一部成功的阅读史。语文教师自己不具备语文的核心素养,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国未来而读,语文教师要先读起来。
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做主题报告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做主题报告
研讨会现场
“公开课”环节
研讨会设置了“公开课”环节,分初中、高中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张彪、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迟明珠、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大博、长春市十一高中石柳、北京景山学校刘志江等语文名师分别以《〈论语〉九章》《孟子》《老人与海》《晋灵公不君》《呐喊》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让学生通过评点人物形象、品味表达形式等方式研读文本,对名著有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副理事长杨桦、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彤彦、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宋胜杰、吉林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张后安等专家对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四节公开课成为研讨会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与会教师积极反馈。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张彪以《〈论语〉九章》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彤彦点评公开课《〈论语〉九章》
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语文教师迟明珠以《孟子》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刘大博以《老人与海》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
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张后安点评公开课《孟子》《老人与海》
长春市十一中语文教师石柳以《晋灵公不君》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点评公开课《晋灵公不君》
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刘志江以《呐喊》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
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副理事长杨桦点评公开课《呐喊》
“名著阅读进课堂”工作坊
本届研讨会特别设置了“名著阅读进课堂”工作坊,由中国教育报文化副刊中心主任、读书周刊主编王珺担任主持人,邀请福建省高中语文教研员冯晓云、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周群、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张玉新、宁夏教育厅语文教研员安奇、北京景山学校高级教师刘志江等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语文教育专家、名师,以访谈的形式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验交流与探讨。几位专家就以下问题展开了讨论:如何看待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用于整本书阅读和教材阅读的课时应如何分配?如何在有目标地读书和自由阅读之间取得平衡?在指导学生跨领域阅读方面有哪些探索?互动环节,现场老师积极提问,气氛热烈。
“名著阅读进课堂”工作坊
商务印书馆始终与中国教育同行
2019阅读行动研讨会,已是商务印书馆举办的第七届“为中国未来而读”暑期研讨会。今年商务印书馆和中国教育报合作主办,融合教育和媒体的力量,强强联合,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阅读资源。近年来,研讨会从安徽、青海、河南、四川、陕西、宁夏,到今年的吉林,一直传递着“阅读行动”的理念,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品牌活动,是商务印书馆引领教育发展方向、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改革、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举措。
全程直播
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全程直播。
延伸阅读:
《温儒敏谈读书》目录
语文教育与读书 // 1
3 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
14 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从“吕叔湘之问”说起
40 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
48 不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就是“半截子”的
59 要让学生多读“闲书”
63 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
66 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
69 和中学生谈读书
83 部编本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
101 中学生如何读鲁迅
104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哈利·波特》
通识教育与读书 // 111
113 为青年朋友介绍我喜欢的书
118 个性化阅读和浸润式学习
126 理科生的语文素养
130 大学语文不该讲成“高四语文”
135 通识教育的本义是什么?
143 读些基本的书,读经典
148 读经典是“磨性子”,如同思想爬坡
153 阅读能否少点功利?
160 大学生经典阅读建议书目
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 // 171
173 走出信息过量的焦虑
176 读书以养性
179 如何看待网络阅读
185 对经典的歪曲亵渎是一种文化病象
190 也说为何“死活读不下去”名著
194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197 不要笼统地讲继承传统文化
203 要有一块“自己的园地”
名家名作导读 // 211
213 读古诗五首:那不可重复之美
229 读《九章算术》:数学与语文的融合
235 读罗素《好的生活》:举重若轻讲哲学
239 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智者纯净的内心
243 《红星照耀中国》魅力何在?
248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学术论作的文化底蕴
251 读鲁迅:认识其独特的价值
278 读鲁迅《朝花夕拾》:“思乡的蛊惑”
302 读鲁迅《伤逝》:在意那些被忽略的缝隙
308 读郭沫若《女神》:三步阅读法
313 读郁达夫:一种才情,一份率真
317 读冯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顺着“冥想”读出智性之美
320 读林庚《春天的心》:把“通感”调动起来
324 读穆旦《赞美》:在苦难面前扬起信念的旗帜
332 读张爱玲《金锁记》:工笔写实中有苍凉意味
336 读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
附录 // 345
347 我的读书生活
后记//359
长按二维码,购买《温儒敏谈读书》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现场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