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决清除粮食购销领域“硕鼠”“蛀虫”

沈若冲 人民网评 2023-04-18

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涉案金额大、违法情节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严肃查处并公开通报这些典型案例,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持续释放了深入整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强烈信号。

新华网才萌摄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坚决清除粮食购销领域“硕鼠”“蛀虫”,既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发改、财政、国资、市场监管、粮食等部门开展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纠治了一批突出问题,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推动完善了一批监管制度。持续抓紧抓实专项整治,从严从重惩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正在形成利剑高悬的强大震慑。
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系统施治、实现根治任重道远。从这次查处和通报的案例看,干预和插手粮食业务招标代理、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陈顶新”“先收后转”等非法手段获利、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力……这些典型的违纪违法行为涉及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轮换及监管等重点环节,反映出当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存量尚未见底、增量还在发生,特别是监管缺失缺位、内外勾结、执法不严等问题突出,“靠粮吃粮”易发多发。如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提升治理效能、形成工作合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持续加大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惩治力度,对涉粮问题线索开展清底式“回头看”,应查尽查、一查到底。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紧盯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必将打出声势气势,形成高压氛围,以专项整治的实际成效推动涉粮腐败系统治理走深走实。
应当看到,粮食购销领域腐败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需要齐抓共管的系统性工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意见》提出,要持续推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针对查办的重大典型案件和自查自纠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正是体现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要求。对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既要治标也要治本,既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形成有力震慑,也要从根本上完善监督体制,彻底斩断违纪违法的“黑手”。
集中整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务必紧抓不放、务求实效。压实各方责任,健全执法机构体系,充实监管力量,强化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发挥刚性约束作用,定能持续夯实守护大国粮仓的制度堤坝。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粮食购销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


“靠粮吃粮”、以粮谋私。

中储粮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接受他人请托,违规向中储粮集团公司负责招标代理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帮助某招标公司进入中储粮集团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名录;利用职务便利,在粮食物流仓储经营、收储库点确定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1300余万元,涉嫌受贿犯罪。


以陈顶新、以次充好,制造“转圈粮”。

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新开在收储政策性粮食过程中,伙同或安排他人,违规将先前收购的商品粮、陈粮共计1.15万余吨,转为价格更高的“托市粮”,非法套取差价。


虚假收购、虚报损耗、虚假轮换、掺杂使假。

中储粮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原副总经理张东升通过签订虚假粮食购销协议等方式,将公款1.1亿余元挪用给他人,涉嫌挪用公款犯罪。


在仓储等项目中违规招标投标,违规处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陕西粮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东锋违规安排轮换销售3.89万余吨省级储备稻谷,致使省级储备粮长期空库、亏库。


主管监管部门落实责任不到位,监督制约机制存在漏洞。

福建省福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卢林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储备粮监管不力、受贿案中,由于卢林不正确履行监管职责,致使相关企业在动态储备粮采购和轮换业务中出现“以陈顶新”“转圈粮”、擅自动用等问题。


本文系人民网党建评,原标题《党建评:坚决清除粮食购销领域“硕鼠”“蛀虫”综合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日报

责编|王帅、徐玉涵

推荐阅读

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必须对“不认证将停发养老金”的谣言刨根问底

继续调查胡鑫宇事件,以准确详情化解公共疑惑

“套娃会员”们逐利忘本,竭泽而渔毁前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