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思维发展有关键时期,千万别错过了

严文法 思维智汇 2021-12-23


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古往今来,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普遍重视思维。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科学家对“思维”的普遍重视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维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可能有的人会说卢瑟福有些求全责备,但事实上我们从中领会到的更应该是卢瑟福对思维的重视。正如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卢瑟福认为:如果只知埋头做实验而不去思考,同样是很难有成效的。而卢瑟福本人是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原子结构认识发展史上,我们知道在道尔顿提出科学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之后,卢瑟福创造性的推理: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在原子内部存在大量的空隙,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非常小而质量非常大的核。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理论。尽管卢瑟福的理论并非绝对正确,但相对于此前的实心球模型理论更逼近真理,而这集中体现了卢瑟福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事实上,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有几个关键期,覆盖了整个大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的第一个关键期是在出生后八、九个月,这个时期是幼儿直观行动思维获得发展的一个时期,民间有谚“三翻六坐九爬”,在幼儿八九个月的时候已经能够通过以“爬”为代表的行为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第二个关键期是2岁至3岁(主要是2.5岁至3岁),这个时期幼儿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作为家长我们都有这么一个普遍经验,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可以教给孩子认识数字了,但是数字是符号,本身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一定的图画来帮助孩子建立起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比如市面上广泛存在的一些挂图往往建立起抽象数字符号-具体事物-歌谣三者之间的联系,“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音乐,4像小旗空中飘……”;第三个关键期是5.5岁至6岁,这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第四个关键期是小学四年级,大约10-11岁的时候,儿童在小学四年级前其思维以具体形象成份为主要形式,而在四年级后则以抽象逻辑思维成份为主要形式,我们小学教师往往有这样一个直观经验,似乎以四年级为界,小学生不仅生理上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思维的发展水平上也有明显区别;第五个关键期是初中二年级,大约14岁的时候,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而初中二年级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也是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规律的开始。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基于思维的教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一旦错失了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再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就非常的困难了,相反,如果教育得法,个体的思维发展有可能加速和提前。


核心素养对“思维”的重点强调

从我国国家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角度来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在文化基础方面由两个基本素养构成,一个是人文底蕴,一个是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包含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核心素养主要是作为贯通各学科的顶端设计来研究的,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实现,因此,需要将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中具体体现。

从2018年118日颁布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所构建的核心素养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不是面面俱到的素养“大杂烩”,而是要突出“关键少数”’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我们通过对各学科构建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既具有学科特殊性,也包含共同要素,这个处于最关键、最必要地位的共同要素就是:思维。


对当前教育的一点反思

然而多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习得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2005年,钱学森先生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的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人才,相反,我们的学校培养了很多人才,问题的关键是“杰出”二字。尽管社会各界对钱学森之问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杰出人才的特征是具有“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最根本的问题是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上的欠缺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能否考入好的大学,但我们孜孜以求的这个目标却造就的是人民日报、团中央所痛批的“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的现象,为什么到了大学之后,本来应该是术业有专攻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生却在课堂上沉睡、追剧、玩游戏?


我想至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透支了学习的兴趣、动机和能力。物理学科里有一个胡克定律,F=KX,这个公式成立的一个前提是在弹簧的弹性形变范围之内,如果过度的拉伸弹簧,弹簧就失去了正常弹性形变的能力,同样,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过度透支了学习的兴趣、动机和能力,一旦考入大学,学生整个人就松懈了下来,想要再鼓起学习的兴趣就很困难了。

所以,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应该要做的是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思维,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厚积薄发而不是“如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般的后继乏力。

教学的核心是思维

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