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你的思维习惯

思维智汇 2021-12-23

前言:学习与思考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事情,掌握正确的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总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增加获取知识以及晋升的速度。


让我们用一个(发人深省的)笑话开场。

 

一位医学院老师用手指沾糖尿病人的尿样来尝味,然后让学生们都做一遍。学生们愁眉苦脸地照做了。这时老师说:“你以为我在教你学术知识,其实我在教你们观察和思考细节。谁观察或想到我伸进尿样的是拇指,舔的却是食指?”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是在愁眉苦脸地“品尝”,而不是“思考”。学习中,学什么不重要,思维习惯才是分水岭。

 

回想过去,你学过的微积分、牛顿定律套餐、现在完成过去时,还记得多少?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正在悄悄改变着你。

 

这些思维方式,会在你日后的学习中充当“工具”。

 

时刻升级学习系统,不断训练大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说是擅长,反过来讲,就是“局限”。每一次突破舒适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都是在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

 

举个例子,比如学习语言,你在学习英语单词“cow”(牛)的时候,可以描绘出正在草原上散步的牛,这个图像就与“cow”联系起来,完成了初步的学习单元“cow—图形”,但学数学的时候,我们没办法找到一个实际存在的物品,来理解“+”的意思,因为加号背后的概念更加抽象。

 

你会看到,学习两种事物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学习方法天壤之别,我们一直在强调“学习技巧”“学习方法”,但追根溯源,是因为学习中运用的思维方式不同。不断锻炼学习系统,巧用思维的人,自然学习能力强,学习方法好。

啄食小鸟思维法


这个理论很有意思,你以前一定没听过吧?

 

见过小鸟啄食吗?它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它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从地面上啄取谷粒,获得食物;另一方面,它必须警惕视野中是否有老鹰之类的天敌出现。它不停地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切换。

 


 

某种程度上,我们大脑的左半球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似乎也更擅长处理连贯性的、富于逻辑性的思考:上一步推导出下一步,诸如此类。

 

而与右脑半球相关的,则更多是像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或是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同时,应对即刻发生的活动或是宏观问题的处理也与右脑半球相关。

 

从两个脑半球的细微区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思维处理模式可能产生的原因。但请一定注意,“有人是左脑主导的,有人是右脑主导的”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无论是专注模式,还是发散模式,都要求两个大脑半球的同时参与。



 

关于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建议去读一读芭芭拉的新书《学习之道》,这本书常年高居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得到了采铜、秋叶等众多学习达人的好评。

学习高手,不是战胜拖延,而形成新的习惯


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每次想到不想做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到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感觉良好。这就是拖延的原理。

 


 

不要企图相信“意志力”,我们的大脑对于费劲的事情总是格外排斥。真正会学习的人,会欺骗自己的大脑,尽量少地动用“意志力”。他们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帮自己避免拖延,改变旧习惯的窍门是寻找压力点——你对讯号的反应。改变你对讯号的反应,是唯一需要动用意志力的环节。

 

习惯有四个组成部分:

 

✦ 讯号


识别出让你进入出窍和拖延状态的导火索。讯号一般有这么几种:地点,时间,感受,对他人的反应,和刚刚发生的事件。拖延问题就出在它是一种不假思索的习惯,你往往在无意识间就开始了拖延。

 

 反应程序


你经常会把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不太痛苦的事情上。每次得到讯号,你的大脑都想自动进入这个反应程序,所以这个压力点出现的时候,你就必须要主动注意去改变旧习惯了。改变的关键在于制订计划。你的计划一开始可能不会顺风顺水,但一定要坚持。

 

✦ 奖励机制


习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造成神经层面的欲望。要想克服之前的欲望,就再来一个新奖励。只有当你的大脑开始期待这个新奖励,关键的转变才会发生,你才能养成新习惯。

 

✦ 改变拖延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你可能会发现,在工作进展中一旦遭遇压力,你就会很渴望退回到原先令你更舒适的习惯里去。但你对新系统效果的坚信不疑,能够助你渡过难关。巩固信念的方式之一就是发展一个新的朋友圈,朋友间上进的氛围也能够帮你不忘初心。


来源 | 管理智慧

编辑 |  思维智汇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小编推荐

创新思维 | 想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不妨让他尝试一下设计思维

逆思维 I 经济学理论告诉你,别再做逼孩子学习的无用功。

设计思维 | 培养孩子独立的思考和富有生命力的创造

发散性思维 | 会发散性思维的孩子,他眼中的世界有何不一样?

逆思维|警惕!完美童年可能剥夺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