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离开我们的时候对学习依然热爱
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本文作者:崔瑾 编辑:敬轩
为了要找寻自己,所以要走向世界;
为了要了解世界,所以要走回自己。
——歌德
就在我准备这篇内容的时候,网上一个新闻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从桥上跳了下去,紧跟着的女子是男孩妈妈,因为没有抓住他而坐地痛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男孩年仅 17 岁,但在跳桥那一刻,没有半分犹豫,整个过程,不到 5 秒。」
这是我们都不想要看到的悲剧。
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帮助他们度过高中三年的 1095 天,是每一个教育体系所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这里,探月学院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在这里,每一个孩子在探月所搭建的体系里如何获得支持,获得终身成长的。
当我们的创始人 Jason 在谈起为什么要做探月的时候,我们会反复谈及未来 —— 一个正在发生变革的未来。
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
技术接管人类生活 ?我们如何应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
这是《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出的一个问题。21 世纪人类还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而其中之一,就是技术的颠覆力量。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无所不在了,地图导航、无人驾驶、机器翻译…… 不知道有多少人使用过海底捞的预定电话,完全不用人工,全部自动完成,毫无违和感。连一贯稳健保守的麦肯锡也发布了一份报告预测「在 2040 年,机器将有能力自动化 80% 左右的人类现有工作行为;即使考虑到解雇成本、社会接受度等因素,约 50% 的工作行为也会被自动化。」
其实,最挑战的不是我们知道哪些职业会被取代,而是我们无法预知哪些职业会产生。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外甥女的故事,她今年考上大学,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想转系,于是我们一起讨论换成什么,最后决定「社会学」。后来我打电话询问情况,她惊讶的跟我说「小姨,你知道吗 ?社会学只有两个人转,大家都疯抢金融系」。我当时心里很难受,我不知道这些孩子里有多少是因为真的喜爱金融学,有多少是因为看到今天金融行业的一时风光而决定选择转系,在工业界的人都知道,人工智能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有多大,几年前还炙手可热的精算师现在已经被人工智能挤到非常狭窄的领域。
除了生产力的变革、技术的挑战以外,我们还面临着很沉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文章开始看到的一幕,心理和精神的疾病或异常已造成过多的社会和家庭惨剧。世界健康组织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从 1960 年到 2010 年,全球抑郁症患者比例翻了 10 倍」。
今天的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体系,是工业革命之后为适应社会对于标准化流水线的生产需求所建立的,它们的目标都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标准化人才。大家可以看到过去的时候教室是这样的,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有些教室也是这样,贯彻着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内核。
看到这些,不禁让人深思,我们当下的教育如何引领我们面对正在变革的未来 ?如何帮助我们面对内心、认识自己,赋予生活意义,成为丰盈且真实的个体 ?
2017 年初,探月学院正式立项,4 位创始人希望着用「最彻底的方式做出我们心中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在思考如何设计探月学院时,第一个问题并不是探月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校,而是从这里离开的学生们会是什么样的人。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探月学院引用了 Ken Robinson 在「Creative Schools」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探月的培养目标: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
我们的创始人 Jason 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他心中「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的含义。当时记者问到「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该如何更好地选择和归纳信息 ?」。他回答「在外部世界越是快速变化时,向内的自我探索与「守正」就愈发重要。不仅是学生,每个人都应该将寻找生命的意义、建立自我的使命放到一个日常直面的位置上来。只有不断明确这一点,我们所用的选择与归纳方式才会有切实效率,我们的选择与归纳本身才会产生意义。」其实这段话不仅是在回答前面的问题,它也在部分地诠释着探月学院的培养目标:知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并为此付出行动。而当一个人可以清晰地体会「内心丰盈的个体」之后,他 / 她与周遭世界所建立的联系,才更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那么探月学院到底如何创新呢 ?
首先,很少有学校会制定「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这样的培养目标。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快餐和焦虑的时代,很少人是会真正花时间追根溯源的去关注、追问自己的内心与动机,而沉溺于忙乱,内心迷茫无措,这是其一;其二,不要说青少年,就是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少人在自我与外部世界间建立连接,愿意为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付出努力呢 ?「行动」与「公民」这是今天最稀缺的东西。这个培养目标是我认为探月学院创新的本源;
第二,探月的培养目标不是用来说漂亮话,不是纸上谈兵的。围绕着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衍生出与之匹配的能力模型,同时基于能力模型,去设计和生产对应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搭建了探月的以「表现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探月评价体系,让培养目标变得可追踪。这一整套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即使在创新教育领域,也是一种航空母舰级别的;
最后,在这整个体系搭建和实践中,我们始终践行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基于素养的教学」这两个理念。
不是。.
这个我非常确定。
在探月有一个很特殊的部门,叫做「探月研究院」。一个专业的研究机构,这在中学里并不多见。他们的工作一方面是追根溯源地思考如何搭建这个创新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放眼到全球整个创新教育界,去引进先进的理念和资源。
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如何实现呢 ?
基于这个问题,研究院团队首先从培养目标出发系统的生发出探月学院的「能力与素养模型」,涵盖 9 个核心素养、18 个子核心素养。比如,在探月学院,我们认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公民和个体首先应该具备坚实的 「思维工具」;「内心丰盈的个体」则意味着「个人发展」这个维度的成长;而「积极行动的公民」则会更多的体现在「社会协作」这个维度的相关能力。
探月的培养目标就是这样通过我们的系统研究,一层层抽丝剥茧变成一条一条具体的能力和素养,不断落地。
好问题,来,进入我们的「课程体系」。在探月,我们把这些子能力和素养分解到了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对这些子能力和素养进行了分类,并通过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获得相应能力、素养的成长)。在探月,我们有五种主要的学习体验,分别是通用课程、聚焦课程、媒介课程、个人项目以及社区项目。
这其中比如说「通用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中国与世界,前三个模块我们认为它们在探讨什么呢 ?他们是在探讨我与自己的关系、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与宇宙的关系,在这个探索中去领略不同的学科之美,去提升我们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这里每一个问题都是从「我」出发的,我们希望在每一个学科中我们的学习者们能够建立自己与这个学科的联系。最后一个模块「中国与世界」有点特殊,它在讨论的是我们身处的国家与世界的联系。
在「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这前三个模块中,都会有一些共同主题,比如我们都会关系这三个模块涉及领域的本质是什么 ?它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我们都会关心这些领域各自与社会、与我们、与每位读者有怎样的联系 ?我们还会关心这些领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今天的前沿研究进展。
「联系」是我们谈及课程体系时反复被提到的词,在探月,我们非常看重在知识与学习者之间建立连接,有一天中午,我站在学院二层,看见好些学习者在一层推椅子,一个坐在上面,一个使劲发力推动椅背,在那里玩的不亦乐乎,我问站在旁边的其他同事他们在做什么 ?「哦,研究惯性」。
此外,在科学技术模块下的每个学科又有自己的特性,以生物为例,我们会通过遗传、进化、信息及生态系统的研究去回应以上四个主题。除了中国与世界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既有模块主题,又有各学科的特性。
对于特殊的中国与世界模块,我们会开设一系列的课程,比如中国思想史导论、世界智慧的中国表达、人类困境与环球治理,去不断强化我们深度学习的目标,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文化认同和系统性思维,最终实现探月的学生离开探月时既能走得出去,更能走得回来。既能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知道中华文化是如何塑造我们一天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同时又能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在不断全球化的今天,帮助我们能够在世界的浪潮中增加自己对世界公民的认同和自己的文化根基,做到不迷失而又有力量。
从课程形式的角度,通用课程主要采取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多样的模式,我们每周通用课程大约有 4.5 小时的课下阅读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可汗学院、Coursera、得到等视频、音频以及文字资料进行输入,每周还有 3 小时的课上时间,通过 45 分钟一节课的讨论、辩论以及任务完成的形式,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调动。与传统学校不同,我们把输出放到了课上,把输入放到了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逐渐养成深度学习中「学会学习」的目标,希望学习者们离开探月时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并掌握终身学习的学习方法。
除了通用课程之外,探月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模块就是聚焦课程,主要采取的是项目制学习的教学法,课程设计的核心思路是从真实问题出发,通过单一学科深入,以跨学科来应对真实性和复杂性。以去年第一学期的一个课程「一起去月球」为例,这个课程最终的任务是让学习者们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去制作一个飞行器,这个飞行器是要能飞向天空的,而不是只存在于课本和纸面上的那种。当我们谈到水火箭,第一个问题就是对力学知识,力学的分析,这是一个物理问题,但是只依靠这些物理问题我们是不能制造出一个可以飞的火箭的。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受力分析做好了,我们需要去选材料,这就涉及到化学问题,材料选择好了,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去发射这个火箭,这可能会涉及到地理学问题,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比如说北大附中的校方协商,和同学们协商,就会涉及到管理学问题,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到沟通素养、信息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等一些能力,去实现这个项目真正的真实的落地。
再比如这学期我们的 Jerry 老师、张阳老师和 George 老师整合了科技哲学、信息科学与政治科学的内容联合开了一门叫做《流浪地球》的课程,这门课程是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政治的影响。学习者们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去了解如何与人工智能共处,并一起创造一部与人工智能共存的制度与法律体系!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多么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就在今年 4 月初的新西兰枪击案里,凶手在 Facebook 直播杀人过程给每个人带来极度的震惊。在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电脑原子弹的今天,这样的课程是多么有前瞻性。
聚焦课程之外,探月另一个主要的课程形式是媒介课程,分别是英语(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和媒介)和数学(是逻辑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景)。在上学期,为了激发学习者记忆、理解并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单词,我们发起了学习者自己创作英文词典的项目。这是一本很有趣的词典,它不仅仅有我们能够想象的释义,它还会提供这个单词被使用的英文歌曲,一个单词的使用、情绪跃然纸上。此外,非常特别的是,我们把数学也作为一个媒介,一个科学的媒介,不管你是中国的物理学家还是英国的物理学家,中国的化学家还是美国的化学家,通过一些数学公式你都可以理解,都可以去表达,英文与数学这两个东西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沟通媒介。
在探月,我们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入校情况以及不同的出口方向,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法来进行媒介课程教学,以数学课程为例,我们这学期开设了数学基础素养课程以及数学高阶素养课程,数学基础素养课程是面向所有学习者的,满足那些每个人都需要的基础数学素养,它不是以解答难题怪题为目标的,同时我们还会提供数学高阶素养课程,面向未来要去发展理工农医方向所需要的数学能力的学习者。
除了我刚才介绍的三种课程形式之外,个人项目和社区项目也是探月重要的学习体验。探月学院鼓励并且支持学生成立任何基于兴趣与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的项目(即个人项目),预留了经费和导师用于链接学术资源、行业专家、社会实践以及调查。以上学期为例,我们的学习者开展的有诸如「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这样的学术类实验项目,也有「自制吉他」这种探索类操作类的实验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去探索自己的潜力,做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
在社区项目中,我们则希望学习者可以在自己与社区间建立联系,比如我们会给学生开放在探月学院的一些实习生的机会,另外也会和外部的企业建立联系,比如著名的建筑设计工作室(Crossboundies),他们会给探月的学习者提供实习机会。
在这五种体验的支持下,我们希望通过通用课程,去打开学习者的视野,不断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不断聚焦;通过项目制学习,我们的聚焦课程,学习者能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兴趣;最终再通过个人项目和社区项目去面对真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这样的一个流程下,我们希望培养出既有广泛涉猎又有一技之长的 T 字型人才。
去注视这个世界、去守护每一个学习者的好奇心,这是探月每一位导师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我们把「以素养为基础」贯彻到探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活动中。
「以素养为基础」怎样体现呢 ?
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一定要改变教育的指挥棒——考试。我们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呢 ?在这一点上,探月采取了与绝大多数学校不同的——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所谓的终结性评价就是我们常见的考试、做题这样的评价模式,什么是过程性评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张阳老师在一个课堂中设计的一个小任务,这个任务的目的是去教授学生倾听的原则,倾听是我们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我们沟通的第一步。她告诉学生,倾听有一个 3F 原则,在听的过程中要听 feeling(感受),要听 fact(事实),要听 focus(焦点,也就是这个过程中要表达的目的)。
学会倾听,不是你不断像复读机一样告诉学生「你要去倾听,你要去倾听」。只说这些是没有用的,我们经常会说你这个孩子不懂倾听,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告诉他如何去做,以及什么是好的倾听,这种评价对孩子们而言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点,在这个过程中,张阳老师会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倾听训练。首先,张阳老师会根据我们全校统一的倾听素养的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进行全过程的评价,同时学习者互相会给反馈进行评价。既有老师评价又有同伴之间的 peer review,这才是一个全面评价的过程。最后在评价完成之后,老师、学生会一起坐下来讨论,给出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有待提高,和哪些地方是我更想了解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和判断,而是为学习者提供反馈,学习者能根据反馈不断的进步,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学习。
除此之外,之所以要采用这样的评价体系,我们也是希望能够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者的成长里来。过去的评价体系给到家长更多的是一个数字(成绩多少),或者是一个百分比(排名如何),家长并不了解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而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将孩子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哪里做的很好,哪里出现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也可以更好地与老师、学生沟通。
有很多人会质疑是不是「太理想了」、「没有安全感」,我想我们没有办法代劳解决安全感的问题,有时候我经常在问自己「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其实「把理想变成现实就是现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理想持续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要说成长导师,必须要从探月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说起。
在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两个系统,一个会产生恐惧、欲望、饥饿和快乐这些原始的本能;另一个则负责自我控制、计划和自我意识等功能,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这两个系统的发展是不匹配的,前者已经成熟、极度活跃、火力全开,而后者还在发展过程中,这也从科学上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有「青春期」这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其次,探月的顾问、青少年心理专家 Nicole 曾经在文中《「学习成瘾」会是大概率事件吗?》中也对青少年如何爱上学习有过描述,「对于个体,有意义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融合了学习者的情绪、人格和周围的环境的联系。」所以,要让学习发生,首先要科学地审视这个阶段学习者发生的变化,把他们首先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机器。
说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不是一个随机的过程,在探月存在着一个系统性的保障,就是大家常常提到的「成长导师」。这是我们非常特殊的部分。那什么是成长导师呢 ?在探月学院,我们的每一位一线教育者都有成长导师这样一重身份。他们扮演四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朋友和榜样,平等的朋友、以身作则榜样;桥梁,帮助学习者链接资源、链接他人;教练,耐心地倾听学习者的问题和并给予反馈,在恰当的时间,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学习者的思考;顾问,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能够给到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指明方向。通过这样的角色,我们为每个孩子提供最为个性化的教育,并引导他们在青春期里的成长。
此外,在探月,我们每个人经常会提及一个词语「元认知」,学院会开设一系列课程、通过不同的社会项目帮助学生开始思考并积极探索关于自我、关于世界的命题。我们帮助学习者们一起去探索他们内心深处的天赋密码,并通过一个一个可行的工具将他们外化出来,在我们的学习体系中帮助学习者实现它们。下面就是我们的两位学习者自己写下的学期努力目标。而这些他们发自内心制定的目标,会通过我们的选课系统、通过我们的个人项目、通过我们的成长导师共同完成。
另外,我还想分享另外一个故事,关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故事。
今年 1 月 17 日是探月第一学期结束 「Celebration Week」的第一天。这一天从早晨开始我们要迎来超过 200 位探月的朋友们来参观探月学习者第一学期的成果展。然而,就在活动开幕前一天的晚上,探月的一位学习者看着学校的白墙,突发奇想,「是不是太白了 ?应该有些涂鸦」。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涂鸦上墙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太多的理由「谴责」这个学习者,比如破坏规则、破坏公共空间、影响第二天的活动……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隔天下午,一个对全员开放的讨论开始了,几十人围坐在一起,一起讨论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自由,这对每个人都是很重大的议题,我们聚在一起分享愤怒的情绪、聆听学习者的辩解。最后,大家形成了一个方案,为每一幅涂鸦写上注释,就像艺术品应有的解释标签一样,学习者开启了这个项目必须把它做完;并且大家为涂鸦投票,那些多数票认为「丑」的涂鸦,作画人自己想办法擦掉恢复原状,只能保留大家同意留下的作品。
我的同事曾经分享过一个观点给我,她觉得不管短长、无论是否在探月,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段类似探月这样的学习经历。在传统学校中,孩子们主要通过「头脑」来学习来记忆知识,可是在探月,同样的时长里,学习者们是打开所有感官在学习,他们聆听、他们观察、他们用头脑去思考、他们用心灵去感知。「涂鸦」不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行为,或者说,这些本身就是一个破坏规则的「坏行为」,但是在探月,这些会被我们珍惜,转变成一次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这就是我们在说把「以学习者为中心」注入探月的每一个课堂。我们关注他们的每一个行为,我们聆听背后的每一个原因,我们在他们与知识、与真实世界中建立关联,我们珍视他们每一次探索与尝试的冲动。
关于高考,在当下的阶段,我们不建议这样(因为没有优势)。
这里介绍一下 MTC(全美顶尖高中联盟)这个新成绩单联盟,目前,以常春藤为首的超过百所顶尖大学全部承认了 MTC 。对于探月学院的学生来说,MTC 推行的 A New Model 是再合适不过的向大学展示自我的方式了。第一,探月学院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可以基于自己的进度去深度掌握学习目标,MTC 可以更加充分展示学习者在具体方向的探索;第二,探月的学生会花大量时间建设自己的能力素养,同时也会完成大量与其他学校具有完全区别度的实践项目和课程,MTC 成绩单里更强调的是个人项目,以及学生在项目中的收获(承担了什么责任,掌握了什么样的知识,获得了怎样的能力)。大学招生官几乎能一眼看出探月学院学生的与众不同。
没有,现在更多的是关心如何把我们规划中的事情做的更快一些。
Match 适合!
而且我们在找的不仅仅是 match 的学生也是 match 的家庭。今天的探月还在初创期,我们在寻找坚信我们的教育理念,愿意同我们一起面对未知、一起探索、面对挑战、共同实践的有开创精神的家庭。我们对这一底层非常在意。
其次,学习者还需要通过探月学院的线上测评与线下面试。
关于探月在招什么样的学生有很多的误解,这里也想一并澄清一下。
能通过的学生是不是需要成绩很好 ?
不是。
我们不关注学习者的考试成绩单,所有申请者都需要通过探月的线上测评,这是一个开卷考试,我们鼓励学习者使用所有的工具来探索、寻求答案。
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只适合方向明确、十分自律的学生 ?
不是。
向内、向外探索是每个人的终身话题,探月是学习者在这个终身探索中的一段旅程。所以,我们关注的不是家庭与孩子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答案,而是希望他能够有一定的觉知,并愿意和探月共同去探索和发现。
探月是不是很贵 ?
是又不是。
探月的学费是 15.9 万元人民币。
我们绝不希望经济条件是一个学生错过探月的原因,因此探月学院会拿出学院每年总收入的 10%,为需要经济支持的家庭提供助学金。探月学院的助学金发放比例会达到约 20%,这意味着每 5 个探月学生里就有 1 个可以得到经济上的强力支持。
在学院内部,助学金的申请审核和录取的申请审核是完全分开的,因此助学金的申请绝不影响录取结果。助学金的具体数额将主要根据学生家庭提供的经济状况证明以及当年助学金发放总额来决定。
最后,我想再讲讲 match。其实不是所有通过面试的孩子都适合探月的,有一个家庭,他们的孩子未来是想去发展音乐方面的特长的,这一点在今天的探月是不能被很好的支持到的,虽然这个家庭通过了我们所有的面试,但是最后通过和这个家庭的沟通我们都觉得探月不合适。
我们还碰到另一个通过我们面试的家庭,最后他们选择放弃 offer,特别让人感动的是,这个家庭爸爸妈妈不是自己为孩子做决定,而是全家人坐下来一起讨论了足足 5 个小时,他们很明确孩子本科时候要送 ta 去美国念书,家长也很辛苦的在筹备这笔费用,探月虽然能够为这个家庭提供一部分奖学金,但是,最后家庭经过仔细的讨论和核算还是觉得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放弃来探月。看到这样能够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能够这样共同面对家庭挑战的人们,我们觉得来不来探月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注定会有很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安全。
39 名学生。
2 个家庭离开了。
有一个家庭确实比较担忧,最后选择退学。
还有一个家庭,恰好之前腾讯谷雨的一篇报道《「疯狂」黄庄里来一场教育「冒险」》介绍了她退学的情况,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这位学习者留言说到:
「谷雨实验室是我特别敬重的公众号…去年金马奖颁奖之后谷雨发了一篇文章来写胡波,那篇文章我流着泪看了很多很多遍...此刻我有种感觉是,我能和我最爱的地方——探月 一起出现在我最敬重的公众号里是件好奇妙的事情。我在新的学校特别好,我永远都爱探月。」
看了这么久,大家也累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我想借用璐在探月招生会上的问题来与大家一起在心中回想:
「你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
「这个名字里,你对她 / 他寄托了怎样的期待 ?」
其实,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每一个家庭都把对 ta 最深的期待写下来了,只是,就像很多其他事情一样,路走着走着我们就把它丢掉了,也许现在是时间把它翻出来重新检视一下。
最后,致敬每一位创始届的家庭,致敬每一位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选择和我们一起去开创未来的家庭。
「完」
- 探月时间线下访校活动信息-
探月学院 2018-19 学年招生信息
招生对象:面向全球 14 - 16 岁(或具备八 / 九年级同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开放,无国籍、户籍、学籍限制。
提供学段:三年制或四年制的高中段教育
开学时间:2019 年 8 月底
学习城市:北京
招生数量:北京探月学院 35 人
探月学院目前正处于招生季,在 4 月份我们也将举办多场探月「线下招生会」活动。
如果你希望亲自来到探月学院与招生官面对面沟通,也欢迎你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报名探月学院 4 月「线下招生会」。最近一期的「线下招生会」将于 4 月 18 日(周四)举行。
▲ 长按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线下招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