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熊胆粉已取得重大突破,应尽快制定活熊取胆产业退出时间表|绿会BASE专家提议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12年,养熊企业福建归真堂申请上市在全国掀起关于“活熊取胆”的热烈讨论。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和全国政协委员、画家韩美林联名提案称,活熊取胆无论是先前铁马甲式的虐熊,还是现今的造瘘引流,都是对熊人为和强加地制造终生不愈的创伤,都是非人道的,是现代文明社会所不能接受的。
沈阳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姜琦认为,引流熊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与真正的天然熊截然不同:引流熊的胆汁在肝肠循环不足,加之长期引流使引流口发生生理变化,所以质量很不稳定。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在尚无有效替代品的情况下,活熊取胆属无奈之举,期盼着科技进步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既能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又能少伤害乃至不伤害动物”。
多家媒体的公众调查也显示,大部分中国人反对活熊取胆,支持取缔养熊业。
人大代表、政协会员以及众多社会知名人士也曾多次呼吁国家立法禁止活熊取胆。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归真堂的挂牌申请审查被终止。此后,我国科研院校和医药企业也在国家卫生和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加快研发熊胆代用品,并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图片由BASE专家匿名提供
1
活熊取胆产业悄然扩大,存在非法养熊现象
熊胆作为传统名贵动物药材,临床应用广泛,潜力巨大。虽然归真堂上市申请被终止,但活熊取胆产业却未被取缔。截止2023年,国内合法认证的养熊场由2012年的68家,缩减至26家(数据来源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养殖场数量减少了一半多,但所养殖黑熊的数量却在持续增多。例如,2023年东北最大的养熊企业——黑宝药业饲养黑熊的数量近4000头,是2012年的两倍。活熊取胆产业的悄然扩大,也使更多黑熊受到伤害。
2013年,野生动物利用行政许可管理权限下放到地方后,违规饲养和非法销售熊胆制品的现象有抬头趋势。研究显示,引流熊胆粉质量下降、药物残留超标等安全质量问题突出,相关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2
《野生动物保护法》无法限制活熊取胆产业继续扩张
2022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顺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趋势,但是在限制养熊产业继续扩张方面却无能为力。
养熊业诞生于80年代初的朝鲜,韩国和越南在90年代就已禁止活熊取胆,并且这两国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推动产业转型退出,目前已接近尾声。由于在较长时间内缺乏有效替代品,国内养熊业在长时间段内仍处于缓慢发展态势,至今已有数万头熊被长期饲养用于抽取胆汁。长期引流取胆致使伤口反复发炎、溃疡和感染;胆囊炎、胆结石、肝癌也成为取胆黑熊最常见的肝胆疾病,给养殖黑熊的健康和福利造成极大伤害。虽然《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 “不得虐待野生动物” ,却未明确何为“虐待”、以及违反法律应承担何种后果,致使该规定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图片由BASE专家匿名提供
3
我国原创熊胆替代品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原创的熊胆替代品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熊胆有效成分制备的化学药品,包含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熊去氧胆酸胶囊及鹅去氧胆酸胶囊等在国内外均都已上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中山安士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人工熊胆粉已完成临床一期试验,临床二期试验即将完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承担的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体外转化熊胆粉也成功实现量产,可以充足供应熊胆粉用药和保健品生产需求。转化熊胆粉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模拟熊体内胆汁酸生成环境,经酶转化加工制成的干燥品,其产品与优质引流熊胆粉“化学等值、生物等效”,甚至入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2022年12月,转化熊胆粉获批海南省中药材标准(琼YCB2022-001),是引流熊胆粉目前比较理想的替代品。
图片由BASE专家匿名提供
4
逐步有序取缔活熊取胆,推进其替代品产业化
反观引流熊胆粉的获取,手段残忍、产量受限,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证,并且从诞生起就饱受伦理争议。在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人工熊胆粉以及转化熊胆粉等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养熊业转型和退出正当其时。
这些熊胆替代品可以有效解决熊胆粉药材供应、临床用药需求以及中药品种传承接续的矛盾,也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政策精神。因此,建议国务院协调相关部门继续从政策、法规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支持熊胆替代品开发和利用,并尽快制定时间表,推动国内养熊业稳妥、有序取退出历史舞台。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文 | BASE专家
审核 | 橡树
排版 | Candy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