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你还在迷茫吗?----上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你是否有过转方向的经历?转变到一个全新的方向时是否感到了迷茫?初入某个领域,是否研究了一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之后仍然是一无所获?
本期介绍的余力同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迷茫中的他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在新的研究领域里取得硕果,而且据此找到了自己挚爱的工作。
本期我们推出的是上篇--科研学习篇,看学长如何从零基础挑战深度学习算法;下期我们将推出下篇--工作篇,敬请期待。
优秀毕业生:余力
余力同学是电路与系统专业2017届硕士毕业生。师从汪源源教授,主要研究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当中的应用。本科时期,余力同学主要学习硬件知识,并且获得过校创新成果奖、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二等奖、校优秀学生等荣誉;到了硕士期间,他转为研究深度学习算法,发表过两篇SCI和一篇会议论文,最终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现在他进入了行业巨头----科磊半导体,担任算法工程师。这些无不体现着余力同学做一行,专一行,这背后又经历了什么?让我们看看他的神奇经历吧~~
人工智能(AI)现在是个很火的方向,说到人工智能,肯定离不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另外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去医院做B超、磁共振的经历,但是你知道出来的图像和医生诊断结果是怎样产生的吗?其实,这背后就有“深度学习”的参与。
余力同学做的就是医学图像处理。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对采集好的图像进行分割,基于分割的结果,对组织的功能和病理进行评价,得到一些重要参数, 45 32893 45 14939 0 0 3630 0 0:00:09 0:00:04 0:00:05 3630和参数的正常范围作对比,这样就给医生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来到复旦
我本科是上海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因为发现复旦的电子工程系做的与本科时的方向比较类似,加上自己也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所以选择来到复旦读硕士。刚进实验室时主要使用matlab来处理,现在主要使用基于python的Tensorflow。我感觉有了matlab的编程基础转为python不是太困难。
Tensorflow
2015年11月9日,Google 官方在其博客上称,Google Research 宣布推出第二代机器学习系统 TensorFlow,针对先前的 DistBelief 的短板有了各方面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它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用。
没有困难是努力所解决不了的!
开始时的迷茫
由于本科做的是硬件方面的,研一刚进实验室时完全没有接触过算法,一片茫然,所以我觉得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入门。这需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再通过努力,才能事半功倍。(相信很多学习算法的同学一开始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入门两个月的不断阅读
这里就要感谢我的导师汪源源教授了,他给了我一篇关于心脏图像处理的论文,我就把这篇论文当做入门资料进行精读。说实话,读完第一遍,完全没有读懂,这样我就想到再去深挖它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这样一直读下去,所以当时光入门就用了大约两个月。经过这两个月的不断阅读,我就知道了这个到底是做什么的,以及发展现状。
看论文比看书本效果更好
这里要说一下,可能很多人入门时会选择借一本 “Python入门” ,或者“图像处理”这类书,然后漫无目的地学习起来。这类书中我们能用到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通过实际应用来学习,光看这类书学习的效果会很差,所以我一直把论文当做入门资料。我看的论文就是我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也是,当把这些看完后,基本上所有基础知识都理解了,所以通过看论文能够更加专业、精准地学习,这样学起来也会快很多。
对三年学习时光的小小感悟
专注
我觉得我的一个优势是三年中一直在研究深度学习算法这一个方向,不像某些同学换过几次方向。因为第一年基本不会有什么成果,研一课程比较多,还要花时间入门。三年换过几次方向的话难以在一件事上面做精。
学习方法
我们搞算法的发的论文主要有两个要求:①算法上的创新。②效果比别人好。这就需要你知道别人做得怎么样,把别人做的先吃透,再在他的基础上分析有什么缺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改进的方法。我自己写论文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篇是基于对别人的改进,第二篇才是自己的算法。
他曾经从硬件设计转为算法学习
开始时也会迷茫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拿着一本厚书硬啃
而是通过论文“精准”地学习
这当中当然缺不了努力
希望余力同学的经历让你有所收获
也祝愿余力同学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
顺利安康
小编结语
END
口述:余力
编辑:Duke
复芯学吧
听见我们的“芯”声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