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无论做什么,选择了就要深耗下去
我在美国留学时有幸认识一位学术界泰斗, Tatsuo Itoh教授。Tatsuo Itoh教授200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是微波通信领域的奠基式人物。尽管他已不再年轻,连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但每天依然开着老旧的丰田准时来到实验室,与学生讨论实验内容。跟Itoh教授交流时,我惊奇地发现,他的科研思路异常清晰,对科技前沿的把握异常精准。一谈起科研工作,老教授立刻神采奕奕,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热爱与执着,就像两团不会熄灭的圣火。那时我想,这才是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人。
——复旦大学2017年优秀毕业生
光科学与工程系 吴迪
本期我们推送复旦优秀毕业生吴迪的访谈录。吴迪同学是2017届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期间一共发表过6篇SCI论文,影响因子逾20(博士毕业要求影响因子为5)。本、硕期间多次获得含国奖在内的奖学金。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收获丰硕的学习成果,吴迪同学还获得数次“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是复旦学子中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杰出代表。
学习与科研
“要学会从源头找起,因为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Q1:
您一共发表过六篇SCI论文,可以把这些经历说出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吗?
做每一项科研,都要从基础做起,从源头找起,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做几百个样品去找规律,这种方法太具有偶然性,工作量太大。要学会有目的性地预测,在发表论文之前就应该有个预期,比如要做什么,可以有什么成果。当你基础知识十分扎实,就知道如何去解释现象了。
Q2:
您在学习科研的过程中肯定遇到过很多困难,能给我们举例讲一件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吗?
在国外遇到的一件事有必要说一下。当时做一个东西的测量,其他人发文章时普遍用某种方法测,但是误差较大。于是找老师谈到这个问题,老师当即要求找出一种新方法测量!一开始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于是,只能换种思路解决问题——从源头找,结合device的测量原理,把公式推导出来,最后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做出了一种很精确的测量方法。因此,遇到类似的问题,要学会从源头找起,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一个表象,只有知道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起来才得心应手。这种方法在科研、工作中都能用到。比如读研前两年没什么头绪,但当把原理理清、设备用熟之后,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Q3:您觉得优秀科研人员应该有哪些品质?
首先要热爱,热爱你才会愿意付出时间;第二是天赋,这比时间重要,比如给你一个topic,能够一点就通。
工作与留学
“其实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Q1:
您曾在美国留学,当时选择回国工作,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回国之前,我考虑过在国外做科研,不过从主观上来说,自己想着为国做贡献,把自己学到的应用到国内;从客观上来说,中国人在美国的发展有局限,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去公司 都较难接触到核心层,在国内发展机会更多,有很广阔的空间。所以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决定回国。
Q2:
您现在是在中芯国际工作,请问您面试的主要岗位是什么,面试的大概过程是怎样的?
光学工程可进入的公司类型主要包括:设备、检测、激光设备商、人工智能成像。我在中芯国际面试的岗位是技培生,当天有十几位managers过来,面试只有一轮,大约半小时,地点是在总部。
首先要做一个presentation,面试官对你自己的idea很看重,专业不一定完全对口,主要还是看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投递简历到拿到offer,整个周期大约两个月。
在面试的时候注意,一定要体现出,你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不错,否则很难取得HR的信任。
留学小贴士
1.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时间:每年六七月份出国,年前十一二月申请,过年期间准备,硕博都可以。
2.出国的两大关卡:
(1)国外有老师要你; (2)国家申请通过。
3.硬性要求:英语。两种途径:
(1)托福,GRE;
(2)国外面试的成绩单,当对方通过(电话)面试后认为你的英语水平足够,就会给你一个证明。
4.怎样准备:首先,决定留学后,你要选择一个想去的地方和团队,这就需要看很多自己研究方向的论文,总结出国际上哪个组做得不错,而且适合你的方向。你可以直接发邮件联系那边的老师,一般老师人都很好,会给你不错的答复。和国外老师联系时,对方一般关注两点:首先,如果你能解决资金来源(申请到CSC),他们一般很愿意接收;另外,国外也很看重你的idea,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科研计划,最好你的背景和他做的相关,相比而言,写的paper数量远没有idea重要。
提醒:怎样有idea?多!看!文!献!每周阅读最新的文章,多参与讨论。平时多注意留学动态,每年都有可能改变。可以选择留学一年,也可以半年,但是留学一年后回来会有很多优惠。
吴迪学长在接受采访
在研会的日子
“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Q1:
您在2013年当选研会优秀部长,可以和大家谈谈您在研会的工作和心得吗?
我在研会主要做财务、后勤管理等内部建设的工作。其实不管是哪个部门都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可以认识很多人,挖掘自己做事和沟通的潜力,锻炼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Q2:
如何平衡您的科研工作和学生工作?
以自己的科研工作优先,但研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建议参与。要说平衡,主要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要相信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很大的,只要你全身心地做某件事,效率就会很高。当然,做某个工作也要事先有个计划,还要注重劳逸结合。
回首与寄语
“无论做什么,选择了就要深耗下去”
Q1:
复旦大学带给您什么收获?
来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师生。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老师会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往往对我有很大帮助。另外,研会的工作经历对我影响深刻,当时认识了很多人,感觉很开心、很充实,遇到问题时,就会找这些人聚餐聊天,这个过程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Q2:
您现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首先是父母。父母很开明,很尊重我自己的选择。父亲在我刚上大学时给我定了三个目标:大学期间读一百本与本专业无关的书;参加学生工作;拿到国家奖学金。然后是老师。是导师把我带上了科研的路,教会我形成一种严谨的科研思想,在我怀疑自己时,导师始终对我说:“一定能做出来!”,以这种方式鼓励我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可以说,导师是我科研工作的启蒙者,他让我在探索中最终发现,科研其实就是一句话:大家都在用一种方法寻找目标,只是要求你先找到,科研就这么简单,事业也就这么简单,仅此而已。或许这就是“大道至简”。
Q3:
如果时间倒流,回到您刚进复旦时,您最想完成的事情是?
主要说一下科研。刚进复旦读研前两年科研进展并不顺利,现在看来,主要是因为自己基础不够踏实,当时有点浮躁,更想要做一个工程师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如果回到研一,我会花很长时间把自己相关的领域理解清楚,主要是基础知识和背景,比如,读了一个领域的一百篇文献后肯定会有自己的idea。要提前预知问题,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Q4:
现在您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可以和学弟学妹们说一下您的毕业结语吗?
无论做什么,选择了就要深耗下去。这就要求尽快培养兴趣点,毕竟科研是你将来一段时间的工作,没有这个兴趣点,你很难坚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工作。Itoh教授是我异常敬佩的人,在他身边的所见所闻深深触动了我,他让我真正明白兴趣对一个人做事的重要性。研究生的几年压力比在社会上还是小很多,要充分利用这几年让自己更强大,打铁还需自身硬!
Q5:最后,可以向大家推荐一句您的座右铭吗?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吴迪学长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科研应该从源头做起
求职重在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台是为了与更多有趣的思想相遇
兴趣才能带来全身心的沉浸
祝吴迪学长毕业快乐, 在未来的星辰大海中
继续书写属于他的精彩!
口述 | 吴迪
编辑| Duke&Joy
如果选项中没有你想看的专业,你可以在留言区里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