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美國媒體就『紅辣椒』對今敏進行了採訪
2017年初的時候,幫朋友翻譯了這篇,名為『十年前,美國媒體就「紅辣椒」對今敏進行了採訪』,原載於波久地(現更名為「瀧齋」)。為了某些長遠的積累和研究重新拿出來看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不通順或者不準確的翻譯,做了一些修改,在HAKUCHI再發表一次。作為一個開端,以後應該會不時發佈一些譯文。
「2007年美國媒體就『紅辣椒』對今敏導演進行了採訪。
這是來自美國的採訪,而媒體似乎忘了什麼。」
(http://konstone.s-kon.net/)
向今導演提出的6個問題
Q1.今導演是以漫畫家的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您對於導演動畫是一直抱有興趣的嗎?
並不是的,原本我從未有過做動畫導演之類的夢想。即便是現在,對於自己被當做導演這件事我多少還是有違和感。
從孩童時代開始到學生時代,再到漫畫家時代,我一直都喜歡看動畫片,但想都沒想過自己成為動畫人去參與製作。由於不喜歡集體作業,所以選擇了可以實現個人製作的漫畫之路。不知不覺間,站到了必然要集體作業、被麻煩圍繞的導演的立場上,真是不可思議。
如果沒有注意到我那寥寥數部漫畫作品的動畫業界人士,我就會和這個業界毫無關聯吧。由於動畫業界邀請我,而動畫和漫畫雖然體裁上不同但同樣是在處理和表現畫面,我就像現在這樣做起了動畫的工作。
實際上,一旦工作起來一眼就明白周圍的人們都是畫畫的,和我是通過語言和畫來交流的同類。這讓我感到非常安心,同時這也是個很刺激的壞境。使我對集體作業的頭疼感有所消解也說不定。
雖說漫畫和動畫一樣都是在處理畫面,但動畫有著漫畫所沒有的「實時性(リアルタイム;realtime)」(動作、編輯、聲音),這是個非常大的差異;集體作業作為繪畫以外的壓力來源這也是漫畫所沒有的。花了數年時間,動畫製作流程就像成了自己的東西那樣,漸漸習慣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對他人的指導湧起諸多疑問和不滿,自然產生了自己當導演的念頭。
不過,只有「想以導演的身份來工作一次」這種程度的願望,沒想到後來竟然以導演的身份一直工作下來了。
Q2.給今導演的表現風格帶來影響最多的是什麼?
如果要給一個答案,那就是「平澤進的音樂」。
平澤先生是在『千年女優』、『妄想代理人』、『紅辣椒』中負責了原聲的音樂家,同時也以樂隊及獨立音樂人的形式活躍了近30年。
我也已經是他20左右年的樂迷了。
為什麼平澤先生的音樂給我那麼大的影響呢?
當然,抓人的旋律、優秀的歌詞和催人奮起的歌聲,每一點都很優秀。比起這些,展現萬象的世界觀給了我巨大的影響。
勉強地、單純地來形容,就是「矛盾並置(相反するものの同居)」。
比如說,平澤先生的歌詞中常常出現「神話與科學」的主題。在科技全盛的近現代,將被斷罪為非科學的神話,與科技坦然並置,並平衡兩者。
或者說,能感受到這種感覺:
「晴朗清澈的藍天下,瀕死的孩子正在笑。」
我把從平澤先生的音樂那裏感受到並化為自己一部分的東西影像化,這麼說不過分。
不止平澤先生,至今接觸過的,包括文章、繪畫、音樂、電影、漫畫、動畫、電視、戲劇等等等等,都給我帶來了影響。
漫畫的話手冢治蟲、大友克洋,動畫上是宮崎駿,電影方面則是學習了從黑澤明開始的國內外眾多導演的名作的許多地方。
接觸日本歷史小說大家司馬遼太郎的作品,在我對自身和日本之間的關係的思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在海外有很多譯本的村上春樹的小說也非常刺激我。
『紅辣椒』的原作者筒井康隆就不必說了。
不過,在自己目前對事物的思考方面頗有影響的,自覺還是平澤先生的音樂。以他的音樂為契機,我認識了心理學的世界。
因為我很想知道,乍看之下難懂的平澤先生的歌詞的背景中有些什麼?是榮格心理學。我看到平澤先生過去有採訪之類的介紹過,就作為解讀他音樂的資料書開始閱讀。覺得世界還是非常有意思的,特別是在集中閱讀了日本的榮格心理學研究第一人河合隼雄的著作之後。
用心理學去解讀自古流傳的神話故事的系列,相當程度上刺激了我的相關工作,知道了非科學、非現實的神話和傳說是如何與人類的內在產生關聯,我想這對我創作故事和演出都帶來了很大影響。
Q3.『紅辣椒』是以筒井康隆先生的小說為基礎創作的,今導演您認為筒井先生作品的魅力在什麼地方?
一言以蔽之,就是「脫離常識」。
比如說,本來現實中截然不同的「夢和現實」,各自有自身的結構,卻在同一個框架的構建和動搖中交錯並行。這是我感受到 『紅辣椒』原作的最大魅力。
我從筒井先生諸作品中學到的,恐怕就是「對被稱為常識的框架抱有懷疑」。很多人在共有的常識內構築世界觀,結果只是受限在常識的範圍中。
將常識外的東西和常識的東西組合,或是將常識內的東西用非常識的方法組合。這種糅合我想就是筒井作品的魅力所在。
Q4.幾度出現的遊行鏡頭充滿騷動的氛圍,這些鏡頭在原作書中有出現嗎?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在電影中加入了遊行鏡頭?
這個遊行在原作中沒有出現。我從電影的角度考慮加入了這種感覺。
最初我是在尋找一種噩夢的場景,變成「柱」的感覺。在其它電影漫畫動畫中有看到過這個噩夢類似的黑暗的感覺,不免覺得老套,就計劃出「過度晴朗導致難受」這樣的概念。
基於這種思考就有了那個烏合之眾般的遊行。也不知道怎麼就想到了,大概是被「遊行」這樣的詞語觸發了靈感。
對我來說,遊行一詞附有復古、懷舊、嘈雜、繁盛之類的印象,這些屬性讓我心中一動:「就是它了」,流動的畫面感湧了出來。
這些都和「過度晴朗導致難受」,噩夢之柱(或流動)的感覺非常契合。然後,不可能發生的事用什麼都可能發生的夢來表現、將「本來不能動的東西們動了起來」這種感覺重疊的結果,那樣天馬行空的遊行就成型了。
製作過程中我告訴工作人員「這個遊行如果沒有讓人留下現場觀眾般的印象『紅辣椒』就失敗了」,我自身也非常努力地思考鏡頭,所以電影完成後,很多觀眾表示對那個遊行印象深刻,這對作為『紅辣椒』的導演的我來說是無上的喜悅。
Q5.電影中對因特網的使用場面令人非常感興趣。關於夢和因特網般的虛擬世界之間的關係,能聽聽導演的見解嗎?
夢的世界和因特網的世界相似這種印象,其實是平澤先生的音樂觸發的。
平澤先生有一首不是個人名義而是以P-model樂隊的形式發行的名曲『Wire Self』。這首歌的歌詞中,平澤先生說過這樣的話:
「從這個房間開始前往全部(トータル;total)」
這是在說,一個人在屏幕前坐著,和被稱為因特網的巨大世界聯繫著。歌詞中把這個動作稱為「蹦極」。實在是厲害。
而且標題『Wire Self』也含有「Higher Self」的意思。
從屏幕前往巨大的因特網世界蹦極,獲得了某些情報後歸來,這樣的行為,和睡著後進入、遊走夢的世界(無意識的世界)獲得一些印象後醒來、回歸現實,表現出了相似之處。這種印象被觸發以來,以這樣的視角果然在兩者之間發現了很多共通點。
日本也有被稱為「2 Channel」的無人監管的巨大論壇群存在。恐怕美國也有相似的存在吧。
在這裏,充滿了現實社會中無法公開發表的「胡扯」、「惡言」、「誹謗中傷」等等。同時也有進行著有益情報的交換,認識同好之人的有意義的地方(吧。我沒有看過所以不知道)。
比方說,就算存在著這些惡言和誹謗中傷,現實社會中壓抑的壓力在現實中無法得到爆發,這裏有作為逃避之地的機能。作為風險對沖(リスクヘッジ;Risk Hedge)之地,如果能把大大小小的風險都化解的話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正確的。但是反過來說,網絡上來往的基本無意義的惡言被觸發了的話,在現實中爆發的犯罪者以後也禁絕不完。
或者說,作為具備認識現實社會中見不到面的同好之人的優秀能力之地,同時也是性犯罪和跟蹤狂的源頭。
我想這樣的相對作用和無意識也頗有相似之處。
過度深入沉溺有危險,過於遠離則無法獲得重要的情報也無法獲取相關的體驗。
如此地,人類沒有去控制的理由,但也不可以放任不管,因特網就如無意識般的世界那樣充滿了活力。
Q6.導演相信「集體無意識」的存在嗎?
我相信。我想這麼說是合適的。
C·G·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的概念,儘管已經被定義了,卻常有被拿來和超自然之類的東西混同的傾向。我不那麼認為,但我自己的解釋在學術上正確與否我就不清楚了。
語義的解釋暫且不談,就像之前提到的「人類沒有去控制的理由,但也不可以放任不管」的領域,以「人類智慧無法解明的領域在人類的內部也存在著」的思維去思考,我想會讓自己和包圍著自己的世界更加豐富。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