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了,金庸(一):“情圣”还是“渣男”?

如柳 如柳说 2019-07-09

 请点击上面蓝色“如柳说"免费关注本公众号 

  资深调查记者 为你拨开世界与人生迷雾

          


 期待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如柳说”


  为防失联,请大家同时关注备用公众号“如柳说2”

            

  作者/如柳     

    来源公众号/如柳说,ID:ruliu3166


前言:由于前段时间拟从文化角度全面评金庸,涉及内容庞杂,耽误了时间,后来状态不好,暂时放下金庸题材改写人口问题,但人口问题要查的数据资料也很多,也耽误了一些时间。


由于较长时间没更新,这两天赶着写了这篇关于金庸爱情观的文章,本来爱情观不是金庸题材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舆论环境下,写风花雪月风险小,你们懂的。大家凑合着看吧。


 

                       01.

1950,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求贤若渴。

 

一个来自浙江海宁的青年,从就职的香港,北上进京,希望在外交部谋得一官半职,这个青年发觉在新生的人民政权投机谋取功名并非易事,旋即南归。

 

从此,这位来自大地主家庭的青年,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充满敌意,并在他后来的武侠小说里多次恶毒映射新政权和新政权的领导人。

 

这位男归的青年,重新回到以前任职的左派报纸《大公报》作编辑,那时,他的同事梁羽生在报纸上连载新派武侠小说大受欢迎,他也跟风写武侠小说。

 

1959年他与前同事兼妻子一起创办了一份小报纸谋生,他主要写社评,妻子是报社唯一的记者。

 

刚开始,报纸发行不足一千份,亏损严重,后来靠与左派报纸论战的社评以及连载武侠小说,才慢慢有点起色。但在报社发展初期,一直惨淡经营,工作累了,夫妻二人连各买一杯咖啡的钱都舍不得,常常共喝一杯咖啡;深夜下班,轮渡已停航,夫妻二人常常在寒风中等到大半夜,就为了等齐一小船人可以节省船费。

             


金庸那时写武侠小说纯粹为了商业目的,为了扩大报纸销量,他的人生追求从来就是在写时政社评。用李敖的话说,武侠小说“不入流”。

 

再后来,他站在港英当局立场说活的右倾社论慢慢有了名气,他的武侠小说也越来越受欢迎。1972年,他写完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后,永久封笔。

 

许多评论者认为,《鹿鼎记》是他写得最好的小说,书中刻画了一位典型“反武侠”角色韦小宝。韦小宝善投机钻营、溜须拍马、左右逢源,却能在朝廷、反清组织天地会以及武林神龙教各派势力中,都能混得风生水起,金钱美女都能信手得到。

 

那位当初靠办报、写武侠小说谋生的青年,当初站在深夜的寒风中等“电船仔”时,他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与韦小宝如此契合,在各派政治势力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1973年,他去台湾受到蒋经国的接见;

 

1981年,他来到万象更新、蓬勃发展的大陆,拜见中国政府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

 

自从1981年拜见中共最高领导人后,他的书在中国大陆解了禁,打开了中国大陆十三亿人的大市场,他的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期霸占大陆荧屏,他因此赚得盆满钵满,跻身香港富豪之列;

 

不仅如此,更令他当初仅仅为了谋生写武侠小说时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武侠小说被大陆一流学府的文学教授或严肃文学批评家们抬到一流文学的地位,他被某些评论家们称为可以与鲁迅、矛盾齐名的文学大师,他的武侠小说因此被选进了中学课本。

 

从来都登不了大雅之堂、仅仅只是下里巴人消磨时光的武侠小说,却被大陆的文学教授们进行汗牛充栋地研究成了文学经典,有可能会进入主流文学史。



这是当初那位为谋取功名投机新政权不成、悻悻而归的青年如何都没想到天上掉下的馅饼!也是他当初绞尽脑汁写社评、希望借此谋取功名时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进入主流文学史、成为主流认可的文学大师,那可是光耀千古的功名啊!岂止一个外交官或政客的功名可比?

    


同样在1981年,他获得了大英帝国的骑士勋章(李嘉诚等人获得骑士勋章都比他晚好多年),表明他得到了当时港英当局的高度认可。

 

1984年开始,他成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他不仅是受港英当局欢迎的名流,也是受中国政府热捧的名流。

 

2018年10月30日,他以94岁高龄去世。


去世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他备享哀荣!

 

他象韦小宝一样,总能在正确的时机站到对的一边,在各派政治势力中游刃有余、风生水起!

 

他的人生真的象他塑造的韦小宝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和天下掉馅饼的狗屎运!

      


他去世了,纪念他的文字也汗牛充栋,许多男性说感谢金庸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教会了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许多女性说,感谢金庸,让她们体会了至真至性的浪漫爱情。

 

也有许多人说,金庸是“满独”的领袖,是东林党买办集团、汉奸势力的精神领袖,也是好色凉薄之徒。

 

金庸的武侠小说究竟是家国情怀的宣扬还是个人主义、殖民主义的隐喻?


金庸究竟是“大侠”还是善于投机钻营的“韦小宝”?

 

金庸究竟是“情圣”还是“渣男”?

 

                          02.

由于篇幅原因和目前舆论环境原因,我们今天就简单说说金庸武侠小说里描写的爱情、究竟是至真至性的爱情还是庸俗浅薄的言情小说套路?

 

要评说金庸小说里描写的爱情,先要了解一下金庸本人的爱情故事。

 

文学作品常常是一个人主观内心世界的反应,所谓"文如其人”


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永恒的文学经典,因为曹雪芹本身是一个有高雅志趣追求的人,书中描写的人物体现了他本人对周围世界和人的理解,书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是他本人情感和思想的流露。

 

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所以与前80回文学价值相距甚远,无法激起人们的深刻共鸣,因为高鹗本身是一个追求功名的庸俗之人。


一个庸俗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也写不出真正能激情人强烈心灵共鸣的文学作品。

 

   


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来是带给我们高贵的情感享受和审美体验。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从来都是相通的,爱情当然是各类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比方,我们今天读《诗经》,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诗经》里描写爱情的诗,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天读来,依然能体会那么浪漫的爱情意境


同样,《诗经》里控诉负心汉的诗《氓》,女主人公的经历跟今天受了感情伤害的女人们的故事几乎如出一撤,“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的人生感悟放在今天一点不过时。

 

人类的情感和人性是相通的。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谓能称为文学大师的人,作品里关于爱情的描写,也必定能激起人们的心灵共鸣,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金庸本人有怎样的爱情观和爱情故事呢?

 

                     03.

 

据公开介绍,金庸经历过三段婚姻,四段感情。

 

金庸的第一段感情发生在1947年,当时金庸23岁,一次去朋友家里,对朋友年方十七、美丽大方的妹妹一见钟情,一年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位就是金庸的结发妻子杜治芬。结婚后,两人同去香港定居,金庸在《大公报》香港分社工作。1953年,杜返回杭州分居,二人离婚。

 

据媒体报道,第一段婚姻金庸说“受到了背叛”,可见双方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短短五年的婚姻,就出现了婚姻裂痕与背叛。

 

从第一段感情婚姻可以看出,金庸并不理解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在他眼里,所谓的爱情就是女子长得漂亮。金庸是“外貌控”,这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中外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基本都是女子美貌多情,这很正常,美的事物能让人赏心悦目。

 

但是,美丽是爱情的基本条件,但不代表所有条件,不代表爱情本身。

 

     


第一段婚姻失败,也可以说,金庸犯了年少懵懂浅薄的错误。起码也说明金庸缺乏爱情人文修养和高尚志趣追求。


如果一个人在年少时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再加上他本身如果是一个志趣高雅的君子,那么他在追求爱情时,一定除了外貌,还有彼此双方心灵交流的渴望。

 

金庸的第一段婚姻那么短暂就破裂,表明彼此双方并非心心相印之人,彼此双方并不了解。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是金庸《大公报》的同事,是一名新闻记者,他们于1956年5月1日结婚。结婚时,朱枚刚刚21岁,小金庸11岁。

 

朱枚美丽能干,毕业于香港大学,懂英文,是一位要强的知识型新女性。那个年代能上香港大学的女子必定出身良好。

 

婚后没多久,1959年,他们夫妻二人辞职共同创办《明报》,当时金庸负责写社评,朱枚是报社唯一的记者,那时,他们的大儿子刚出生没多久。

 

象其他大多数白手起家创业的夫妻一样,报社初创几年,筚路蓝缕,异常艰辛,第一年,发行量不足千份,报社亏损严重,有时靠朱枚变卖首饰支撑。

 

在创业最艰苦的阶段,朱枚既要照顾孩子,还要在报社独当一面,常常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写稿子,从家庭到事业全方位支持金庸


朱枚既是报社记者,还参与报社的决策。明报后来创办的《华人夜报》,她更是担任社长,后来又兼任《明报晚报》的采访主任。

 

 在报社初创几年的艰难日子里,夫妻俩殚精竭虑,精打细算过日子。报社同仁曾回忆,有时候夫妇俩连多买一杯咖啡的钱都舍不得花,常常共饮一杯咖啡。吃饭都是由朱玫在家做好,再从九龙家中送到港岛的报社。

 

每天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都停航了,他们只能改乘“电船仔”渡海回尖沙咀的家。为了省钱,他们宁愿在寒风中等很久,待凑足六人后再起航,也不愿意多花钱包租小船。

    

 


可以说,朱枚为金庸的事业发展完全奉献了自己,从一个美丽年轻的女记者,变成了强悍的女汉子。试想,一个女孩,因为嫁给自己所爱的男人,年纪轻轻地既要拉扯四个孩子,同时还要里里外外负责报社大小事物,承受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为家庭为男人的事业发展殚精竭虑,有哪个女人能保持好心情、好脾气,保持优雅温柔?

 

所谓幸福的婚姻,很多时候取决于丈夫的宽厚与修养,优秀的男人一定懂得如何让妻子变得温婉可人!没有哪个女人不想做温柔的小女人而愿意去做强悍的“女汉子”。

 

然而,“多情才子”金庸跟今天所有发达后的男人一样,功成名就后就在婚内移情别恋了,迷恋于小他29岁的酒店侍应生林乐怡,当时林怡乐只有16岁。

 


理由没有悬念,名利双收的中年男人嫌弃自己高学历的患难之妻脾气大,没有共同语言。


16岁的女孩没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当然会温柔可人。

 

如果金庸那时只是一个穷书生,16岁的女孩会爱上一个45岁的可以做爹的大叔吗?

 

一个45岁的阅尽世事的中年男人与一个16岁连中学都没毕业的小女孩有共同语言吗?所谓的爱情,鬼都不会相信。


只能说,金庸跟今天所有庸俗浅薄的男人一样,在他心目中,爱情等同于喜新厌旧与年轻的肉体。

 

1976年,金庸与前妻朱枚离婚,与23岁的林乐怡结婚。同年,他的大儿子因为父母离婚纠纷备受打击,跳楼自杀。

   

 


朱枚离婚时,只有41岁,没有再婚,在贫困与孤独中度过后半辈子,晚景极其凄凉。据说她后来搬到破旧的唐楼居住,大概1995年前后,有人看到朱玫在铜锣湾作小贩卖手提袋。


1998年11月8日,朱玫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病逝,享年六十三岁。死时没有任何亲人在侧,连死亡通知书医院不知送到哪里。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金庸惭愧地说:“我对不起朱玫……”

 

朱枚的人生诠释了女人嫁“负心汉”的悲剧,令人唏嘘不已!



 

 

                        04.

除了三段婚姻,夏梦是金庸心目中永远的“女神”,几乎广为人知。据说金庸的很多武侠小说里的主角,“射雕”里的黄蓉,“神雕”里的小龙女,《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都有夏梦的影子。

 

在第二段婚姻之前,金庸已经认识了夏梦。

 

1953年,金庸兼职为长城制片公司做编剧,而夏梦是公司的花旦。金庸编剧的《绝代佳人》被认为是为夏梦度身定制。

 

 1959年,金庸导演《王老虎抢亲》,女主也是夏梦。



 

据说金庸极其痴念夏梦,传说当时夏梦婉拒了金庸的追求。

应该是追求夏梦不得,1956年,金庸与第二任妻子朱玫结婚。

 

后来,金庸还在《明报》为夏梦开游记专栏。

 

如果夏梦当初真的选择了金庸,夏梦或许也会走朱枚的悲剧道路吧。再美丽脱俗的女人,在生活的压力和柴米油盐的琐碎中都会风华不再,“同一个屋檐下既无美人也无英雄”。

 

夏梦选择了既多金又有艺术修养的商人作丈夫,丈夫支持自己、欣赏自己。


夏梦一辈子无绯闻,婚姻幸福。夏梦明白金庸并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对象,夏梦是一位智慧女人,明白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夏梦一直是香港左派电影人士代表,金庸离开左派报纸《大公报》后,就变成了亲港英当局、与左派报纸论战的右派代表。金庸与夏梦政治立场并不同,表明他们并不是同一路人。


金庸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女神”的内心与追求,他爱的是她的外貌。

 

                        05.

分析了金庸本人的感情经历,我们再分析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描写的爱情、究竟是浅薄庸俗的言情小说套路还是至真至性的“爱情”就比较好理解了。

 

文如其人。我们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一个庸俗的人绝对写不出能激起强烈情感共鸣的经典文学作品。

 

金庸本人的情感经历,诠释了金庸不明白爱情的真谛,他眼中的爱情就是“郎才女貌”,停留在16岁少年对爱情理解的阶段。

 

一个自己不懂得爱情真谛的人怎么可以写出打动人心的爱情作品呢?

 

金庸基本在每部武侠小说里都有女性角色和爱情的描写,但不论是男主还是女主,人物形象单薄、俗套,高大全。男主一定武功高强、帅气、豪爽(对应今天的高富帅),女主美丽痴情(对应今天的白富美),男主常常有很多女性爱慕,男主往往只痴情女主。总之,跟琼瑶的言情小说一个套路,男主女主无缘由爱死爱活。

 

而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在刻画人物时,主要人物角色一定有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人物角色有发展逻辑。


比方张飞,武松,李逵,孙悟空,猪八戒……一说起这些角色,他们的形象能够立即跃入人们的脑海里。

 

至于《红楼梦》里的人物形象,什么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哪个人物不是一说,人们立即能对号入座。

 

至于描写爱情,宝玉为什么爱黛玉,不仅仅因为宝玉高富帅,黛玉美貌多情,而是通过他们日常在众人中的言行表现出心灵思想的相通和相互吸引。

   


而其她那么多女性,比黛玉漂亮多的是,宝钗不论从人们惯常的审美标准还是做人标准来说,都优于黛玉,但是她跟宝玉在思想心灵上不是一路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属于追求功名的俗人,而黛玉才是与宝玉一样视功名利禄于粪土的超凡脱俗之人。

 

为什么《红楼梦》超越时空,让无数文人雅士爱不释手,因为里面的人性及爱情描写代表着精英文化的审美,代表着志趣高尚人士的精神追求。宝黛爱情代表着永恒的爱情经典。曹雪芹才是真正懂得爱情为何物之人,所以能引发文人雅士的广泛共鸣。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女主只有一个黄蓉是塑造得形象最丰满的。黄蓉聪明机智、刁蛮任性、精灵古怪,而郭靖又憨又傻、呆头呆脑,这样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为什么会相爱呢?


没有缘由,黄蓉就是喜欢憨郭靖。这是浅薄言情小说的套路。等郭黄走进婚姻后,聪明可爱的黄蓉注定变成庸俗的妇人,没有灵魂的人物只能存在言情小说的爱情幻影中。

     


至于被许多人捧为金庸描写爱情经典的《神雕侠女》,所谓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就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古墓里,这种不食人间烟火只能使我们想到阴森、孤僻、冷漠、厌世,而与超凡脱俗无缘。

 

金庸可能也想塑造一个类似黛玉一样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仙女,但是他本身是一个庸俗的人,他是无法理解真正的超凡脱俗是什么,所以才塑造出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小龙女形象。


小龙女形象不符合现实中的人性,如果男人照这个形象去找爱人,那么这样的人在现实中要么是孤独症患者要么是抑郁症患者,因为她们无法融入正常人生活。

   


提到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如柳立即想到的是那不叫爱情,那是一种变态的恋母情结,就好比明宪总爱万贵妃一样。


为什么纵使后宫佳丽无数,明宪宗偏偏只爱大自己十几岁、又丑又老又凶残歹毒的万贵妃,因为万贵妃是小时候陪伴明宪宗长大的宫女,相当于母亲一样给了他安全感。

 

杨过爱小龙女跟明宪宗爱万贵妃一个道理,那只是一种对母亲依恋的感情,跟心灵交流的爱情是两码事。

 

如果把杨过爱小龙女当作感天动地的爱情,那真是对爱情涵义的亵渎。

 

不论是从金庸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还是从他在武侠小说里对爱情的理解来说,金庸不明白“情为何物”他的爱情观停留在16岁的少年对美女一见钟情的阶段。

    


而金庸内心真正向往的,应该是自己象皇帝一样,多才多金,然后有一大堆美女围着自己转。


“他的作风有点像帝王,永远礼数周到,但休想影响他的决定一分一毫。他是个天生便有权术的人。在他的王国内。没什么人能逃得出他的五指山。”(林燕妮语)

 

为什么金庸写了《鹿鼎记》后就封笔了,因为韦小宝的人生经历反应了他的潜意识人生追求。


《鹿鼎记》是金庸写得最顺畅的小说。韦小宝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我们从金庸负心自己的患难之妻、而移情别恋16岁的少女就可以看出,金庸内心对爱情的理解是什么。

 

一个如此理解爱情与描写爱情的人配称文学大师吗?

 

记得小时候看过很多闲书,俗的雅的都看,当然包括很多武侠小说,什么梁羽生的、古龙的、金庸的作品,也看过一些武侠电视剧。起码在如柳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不论从艺术角度还是思想内容角度都与文学大师无缘,属于李敖说的“不入流”。

 

如柳看武侠小说主要在小学初中阶段,等上大学时,男生们都流行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曾拿过来翻一下,觉得真的属于浅薄的通俗消遣作品,看不下去。

 

读研究生时的一个暑假,专门借了一套《射雕英雄传》,还是看不下去。

 

而《红楼梦》,小时候看,上大学时看,大学毕业后再看,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年龄越大越能理解与共鸣,可以说只要时间允许,看多少次都不会厌倦。

 

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史记》等经典作品,年龄越大越能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才是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大师的标准,超越时空,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产生精神共鸣,越年长越能领悟作品内涵,看多次都不会厌倦。

 

但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当你年长时,再回头看,只会觉得那些武侠小说纯粹是消磨时光的精神垃圾,毫无营养价值。

 

   


如果有人反驳说,那些武侠小说是多少理工男性的精神食粮和睡前读物,那如柳只能说,可能因为那些人从小接触的经文学典作品熏陶太少,好比90年代初麦当劳刚进中国时,很多没见过世面崇洋媚外人的以去麦当劳吃那些薯条汉堡可乐等洋垃圾快餐食品为荣,以为那就是高大上。

 

                          06.

今天之所以把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爱情观拿出来说一下,是因为有很多主流的教授专家也曾专门把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爱情作为研究对象,网络上关于感动金庸武侠小说里爱情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

 

这真是一种很悲哀的现象!过去四十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金钱崇拜,以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作品逐步占领了大陆的文化娱乐阵地,他们二人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期霸占荧屏。

    


随着他们二人的小说对文化阅读领域和荧屏的长期霸占,我国的精英文化逐渐被消解、被边缘化,整个文化领域逐步走向庸俗化、功利化、浅薄化,娱乐化,直至今天彻底走向娱乐至死时代。

 

可以说,金庸和琼瑶是把中国的文艺圈变成娱乐圈的重要推手!

 

改开四十年来,中国的男人变得越来越浅薄、越来越庸俗,社会风气也越来越败坏,基本上大多数男人理解的爱情就是美女。

   


大多数男人内心真正向往的就是韦小宝的生活,左右逢源、投机钻营、无原则无理想无信仰,只要能拥有金钱成功然后再拥有美女无数投怀送报,这成了大多数中国男人的人生追求。

 

造成这种局面,金庸武侠小说过去四十年对中国无数男人的心理和爱情观的塑造应该功不可没。

 

也正是琼瑶言情小说对女人心理的暗示、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很多女人打着爱情的旗号堂而皇之破坏别人的家庭,小三二奶流行,社会价值观扭曲。

 

今天,民族复兴成为共识。民族的复兴也包括文化的复兴。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拥有伟大文化的民族,文化从来是严肃的而不是娱乐化、庸俗化、浅薄化的。

 

文化的主要功能从来要么是教化、要么是情感审美、要么是思想启迪。


文化从来不是单纯的娱乐,文化起着引导大众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引导人们走向堕落。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民族复兴呼唤严肃的精英文化回归到主流地位。

 

爱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严肃文学作品的爱情观从来不是金庸琼瑶式的浅薄式爱情,而是能引起人心灵永恒共鸣的心心相应,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爱情观不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严肃文化发展,也影响着婚姻观、价值观和普遍的社会风气,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还影响着生育观和种族的繁衍(由于篇幅原因,以后再专门写文章论述这个问题)。

 

天佑中华,今年因为崔永元炮轰娱乐圈事件引发了全民对娱乐至死的批判和警醒,引发了大众对严肃文化的呼唤。

   


很巧合地是,就在今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了;也同样在今年,言情女王琼瑶,也被老公原配妻子的新书扒了皮,现出了龌龊原形,琼瑶的言情小说连同她的人引来无数吐槽。

 

天意如此巧合地告诉我们,一个俗文化占领主流文化圈、侵蚀人们的头脑和心灵的时代就要成为过去,大众开始觉醒,严肃文化必将复苏。

 

属于旧时代特殊时代背景下流行的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应该走进中学课本腐蚀孩子们的心灵,金庸更不应该被抬到什么文学大师的地位。

 

金庸的武侠小说,应该去它该去的地方,那就是历史的垃圾堆。

 

别了,金庸,别了,金庸的武侠小说!

 

(下篇再写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家国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作者,未经授权,禁止任何网络媒体及平面媒体转载,转载联系微信:ruliu316)


作者介绍:如柳,资深调查记者,名校硕士。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家国情怀。个人公众号:如柳说,ID:ruliu3166,私人微信:ruliu316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资深调查记者  为你拨开世界与人生迷雾扫码关注如柳说


     

忠实粉丝长按以下二维码加个人微信:ruliu316,入粉丝交流群(请注明忠实粉丝入群

(以前由于忙,有些想入群的粉丝由于没有及时通过而过期,欢迎没有通过的粉丝重新添加。)

                   


                    

 

看往期更多原创文章(点击可看):

李咏去世,并不无常

谁是高房价和高房租的幕后推手?


性解放:阴谋, 智力退化与种族灭亡


崔永元炮轰事件:比偷税、高片酬更可怕的事正在发生


“凤姐成为励志偶像”背后的惊天阴谋


瑞典事件:口水战背后的秘密


扒一扒刘强东背后的神秘女人


刘强东事件疑云及中国企业家的出路


冯小刚为什么被人民抛弃——从《集结号》、《芳华》说起

自闭症为什么越来越多?麻风腮疫苗惹的祸?

揭批罗永浩:一个“精神叛国者”的无知与卑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