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古往今来贤人君子的成功学智慧!

       有一个典故大概大家都知道,黄石公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张良毕恭毕敬的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终于通过了考验,于是黄石公就把自己的一本书传授给了张良,这部书的名字有传说叫做《太公兵法》,其实是以讹传讹,这部书的名字应该叫做《素书》。

张良却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而是将书埋进了自己的坟墓。

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盗墓人从张良墓里偷了这本书,才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故事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为《素书》写的序里。张良虽然用这部书里的知识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但是张良也没有完全领悟书中的奥义。此典故正式名曰“圯桥授书”。

张良给黄石公捡鞋

几千年来,中国无数的名人志士都视它为奇书、天书,很多人甚至认为它就是神留下来的书。

     《素书》全书一百三十二句,共六章: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和安礼。但这本书的内容可非同寻常,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

在民间,《素书》被被视为奇书、天书,相传为秦朝末年黄石公所作。

更有传说,黄石公曾三试张良而传书,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成就大业。

《素书》仅6章,132句,1360字,既包含治国安邦的大谋略,更有为人处世的生活智慧。

做人其实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

1、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释义】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2、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释义】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


3、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释义】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在历史上曾有人这么评价《素书》:学会《素书》,打仗,可以百战百胜;经商,可以富可敌国;治国,可保天下太平。由此可见,《素书》

对于世间万物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他影响中国五百年,读懂了他的辉煌一生,也就步入智慧之门

他,平定皇室叛乱,是皇室功臣。

他,独倡“知行合一”,发展“心学”,是心学集大成的思想家、哲学家。

 

他,立德、立言,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在世界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他就是——王阳明。

王守仁,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虽为一代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道佛,然而王阳明的一生却是满地荆棘,充满艰辛,坎坷无限。

 

童年时贵人语迟,五岁始能语;青年时屡次落第,格物穷理;中年时遭人陷害,远躲僻壤;几经沉沦,屡遭奸人陷害……

 

即便在平定宁王之乱、到达人生巅峰之时,也因小人馋告而差点失去一切。关于自己的处境,他曾这样形容:“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

 

但处境再不堪,生活再磨难,王阳明都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强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之坦然,从不抱怨。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甚至在居所后面的山上,凿石为棺,每天都端坐棺中,凝神苦思。心兵不动,万事从容,最终猛然醒悟:“所谓格物致知,格物应该格头脑中的良知,而致知是致向人生来固有的良知。”

 

 

心即是理。原来圣人之道,就在自己的心性之中。

 

终于在蛮荒的龙场,灵台清明,大彻大悟。而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的超脱真理,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其中一最便是王阳明。

 

但相比王阳明的用兵之法,流传给后世更多的是他的思想。

 

哲学方面,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所谓物也就是人的意识的表现,精神、意识等是第一性的,万物则是意识派生的。 

认识论上,王阳明宣扬“致良知”“知行合一”说,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 

 

国学大师梁启超称赞阳明为“阳明先生,百世之师”,并表示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是因为他在程朱理学笼罩一统天下,以极大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学说之与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论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 

甚至在晚年于清华国学院对大学生的演讲中,梁也屡屡谈及阳明心学。其在《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的讲稿中直指当时只重知识传授,轻视德性培养和实际运用的教育弊端,今天读来,对照现今的教育体制,非常有现实意义。

曾国藩、蒋介石等人对王阳明也非常推崇。蒋介石甚至认为中日两国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王阳明: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日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其心学哲学思想纠正了程朱理学的烦琐流弊,注意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阳明学派。

 

除此之外,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他讲学问道付诸实行、在艰难中建功立业的功夫,他经过修炼而获得强大内心以及战胜苦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去反复学习、深刻体悟。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灵魂的修行。面对当下世界的浮躁浮华,通过《王阳明心学》及《素书》、《老人言》,领悟人生的真谛!

《素书》+《王阳明心学》+《老人言》


      《素书》+《王阳明心学》+《老人言》

小编提示:
  1. 产品7天无理由退换货!

  2. 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

  3. 货到付款,敬请放心购买!

抢购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抢先选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