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系中南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点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了解更多资讯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
罗晓静教授介绍学院
扫描观看完整视频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现为湖北省委宣传部和学校共建学院。
✔学院下设新闻系、中文系和艺术系;开设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和数字媒体艺术五个本科专业。
✔拥有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
✔新闻传播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专职教师64人,正副教授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人。
✔《新闻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戏剧欣赏》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设置了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方向,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创意写作特色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置了动画特色方向。
✔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影像中南”艺术节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二等奖。
✔学院学生主要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和教学基地实习。很多优秀毕业生就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有三百多名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港台及国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历年均为100%,本科生近几年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学院艺术设计实验室
学院动画音效实验室
学院动画音效实验室
专业(类)名称:新闻传播学类
涵盖分流方向(专业不分先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新闻与文化学院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中,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按照专业类招生,其中分流专业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3个专业。
分流专业
分流专业:新闻学
【培养目标】
新闻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新闻传播学、文学、经济或法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报社、电视台、电台、门户网站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和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部门或司法部门从事宣传和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专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学科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完备的新闻传播学科,依托我校经、法、管、文、 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兼有经济学或法学理论 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新闻学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文学,一级学科为新闻传播学,所授学位为文学学士。2006年,我校获得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我校新闻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其办学水平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经济新闻研究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新闻学专业2006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获得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立项,“新闻学教学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2012年“新闻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获校级立项。拥有创办了近20年有“小南方周末”之称的优秀实践平台——《共响报》(旬报)。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下辖报刊编辑室、电视采编室、虚拟演播厅、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等17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1500多万元,配有专业实验管理人员3人。
【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学、中国新闻史、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融合新闻学导论、新闻心理学等。其中“新闻学概论”为省级精品课程,“新闻写作学”等多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开设了“新闻传播学导论”等精品视频公开课。
本专业教师主编的教材《经济新闻报道》与《优秀经济新闻赏析》等获得学界与业界高度评价,并参编了由中宣部主持的马工程教材的编写。《经济新闻报道研究》等学术专著陆续出版,凸显了本专业教学科研的实力。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采用四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针,将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研究、采写编评业务、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一体化。近年来,先后有20多人被推免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读研,保研率达10%;有20余人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升学比例高达20%;有多人成功申请到美国雪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大学读研,出国率高达10.97%。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课外科研活动等,并获得优异成绩。由新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寒、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多次在学校寒、暑期实践表彰大会中获得校级“先进实践小分队”称号,学院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组织奖。2013年,新闻学专业2010级学生王蕾获湖北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金奖。
自新闻学专业开办以来,具备新闻与经济、新闻与法律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深得社会好评,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各层次的媒体从事新闻实务工作,或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或大型公司从事宣传公关工作。如今事业有成的优秀毕业生不胜枚举,如2001届毕业生万建明已成为《经济日报》集团旗下《企业家》杂志主编,2002届毕业生连俊和冯蕾等成为《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中层负责人;2005届毕业生陈淦璋和2008届毕业生方田在2012年同时获得中国新闻奖。2015届毕业生王瑜任职阿里巴巴高管等。
分流专业:广播电视学
【培养目标】
广播电视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新闻传播学、文学、经济或法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报社、电视台、电台、门户网站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和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部门或司法部门从事宣传和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的专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学科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完备的新闻传播学科,依托我校经、法、管、文、 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兼有经济学或法学理论 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广播电视学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文学,一级学科为新闻传播学,所授学位为文学学士。2010年,我校获得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我校广播电视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其办学水平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经济新闻研究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广播电视学专业获得2008年我校特色专业建设立项。该专业学生所创办的“影像中南”艺术节活动在华中地区影响广泛,该活动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下辖电视采编室、报刊编辑室、虚拟演播厅、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等17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1500多万元,配有专业实验管理人员3人。
【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广播电视概论、电视画面编辑与制作、电视摄像、广播节目采制、试听语言、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法制新闻报道、经济新闻报道、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等。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采用四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针,将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研究、采写编评业务、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一体化。
近年来,先后有20多人被推免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读研,保研率达10%;升学比例高达16%。
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院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大学生科研活动、学科竞赛和文体比赛,获得奖项喜人:2009年,广播电视学专业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申报省级优秀成果奖;2010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由2009级同学组成的服务队获省级优秀服务队称号;2012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由2009级同学组成的团队荣获省级奖项;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中,由2010级同学组成的团队荣获省级优秀成果奖。2012年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院有八个团队获得国家级立项,由广播电视学2010级同学组成的团队在2012年“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还多次在各类营销策划大赛、各类征文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在湖北省翻译大赛、诗词比赛、各类微电影比赛中获省级奖项。
自广播电视学专业开办以来,具备广播电视学与经济、广播电视学与法律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深得社会好评,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各层次的媒体从事新闻实务工作,或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或大型公司从事宣传公关工作。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等国家级、省级电视台均活跃着我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的身影,他们已成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的优秀工作者。
分流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传播环境和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各类媒体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跨学科、宽口径、复合型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要求既能在内容生产方面从事信息采集、分析、加工与整合传播工作,也能在技术开发和市场运作方面从事媒体设计与品牌营销工作。
【专业特色】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立足于我校师资力量完备的新闻传播学科,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以新闻传播学为核心,兼有经济学或法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文学,一级学科为新闻传播学,所授学位为文学学士。2010年,我校获得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我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为适应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新增的新兴学科,本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经济新闻和法制新闻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其办学水平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网络舆论、经济新闻研究的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下辖电视采编室、报刊编辑室、虚拟演播厅、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等17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1500多万元,配有专业实验管理人员3人。
【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网络传播导论、数字音视频内容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络编辑、数据新闻与可视化、网络数据挖掘、传播统计学、法制新闻报道、新闻传播法、经济新闻报道等。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采用四个“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针,将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研究、采写编评业务、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一体化。近年来,先后有多人被推免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读研,保研率达10%以上;有多人考取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升学比例高达20%以上;有多人成功申请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大学读研。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课外科研活动等,并获得优异成绩。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组成的寒、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多次在学校寒、暑期实践表彰大会中获得校级“先进实践小分队”称号;在历年全国数据新闻大赛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均获得大奖。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开办以来,第一届学生已于2019年顺利毕业。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生因为拥有新闻与经济、新闻与法律等知识背景,深得社会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以上,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内各层次的媒体从事新闻实务工作,或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或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宣传公关工作。
学院舒辉波老师
荣获2017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专业(类)名称:汉语言文学
【培养目标】
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我校经济、法学、管理学等优势学科平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厚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中国文学修养,具备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创意写作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学术研究人才以及了解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应用人才。
【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文学,一级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所授学位为文学学士。专业特色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在夯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的同时,适应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将中文与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意写作能力和文化产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74%;2人受聘学校“文澜青年学者”,1人获“湖北省高校教学能手”称号,1人被评为全国“儿童文学十大金作家”。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个二级学科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后获得学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2013)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18)立项,在总结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确定了本专业学生必读书目和拓展书目,强化了学生写作能力训练,引进了具有影视编剧和小说创作成果的学者型作家担任创意写作类课程的专业教师。学生创意写作热情高涨,成果丰硕:多人次在国家级文学大赛、省级诗歌朗诵大赛、话剧艺术节中获得重要奖项;学生的原创电影剧本被拍摄成电影在腾讯视频公映;图南创作室成员将本专业教师的小说改编成同名话剧,中标武汉市2017双百场演出进校园项目,由专业剧团在武汉市内60余所中小学进行巡演;教师辅导、学生课外完成的创意写作成果选集《南湖风》《南湖雨》陆续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核心课程】
开设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美学原理、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影视文化、戏剧艺术原理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及写作、应用语言艺术、影视剧本创意写作、儿童文学创意写作、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实务课程。建设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获评湖北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毕业生去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历年来一次性就业率总体保持在94%以上,其中30%以上的毕业生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20%左右的毕业生被录用为各级、各类公务员;大部分毕业生到大型国企、各类媒体、文化产业、金融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文字、宣传、管理工作。
专业(类)名称: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要求掌握基本的艺术和设计原理,具备数字动画、数字交互、动漫游戏的策划、创意、编剧、设计、制作、市场运作、审美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在互联网公司、传媒类公司、影视动画等相关部门从事二维和三维动画创作、数字游戏美术、插画、编导、撰稿、策划、摄影、摄像、影视制作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能力。
【专业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为艺术学,是一门融合了信息、艺术和技术的宽口径新兴专业。本专业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化的通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数字媒体领域中从事二维动画创作、三维数字动画、游戏美术设计、数字漫画、数字影像、影视后期制作等艺术设计、策划及制作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国家级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辖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数字音频实验室、影视后期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达1500多万元。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正、副教授5人,讲师14人。其中获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100%,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占30%,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80%,师资学源结构、学历背景与年龄结构均有一定优势。
【核心课程】
本专业开设有数字媒体概论、艺术概论、创意素描、创意色彩、构成艺术、数字角色设计、数字场景设计、动态图形设计、数字插画、数字雕塑、数字音频、数字交互设计、导演基础等专业课程及实务课程。
【毕业生去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艺术学、美学、设计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就业去向较为宽泛。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总体保持在98%以上。其中选择继续国内外深造占比20%,在各大著名动画公司、游戏公司、互联网公司、电影、电视及广告类等相关企业工作占比40%,在政府机关及各类事业单位工作占比20%,选择成立工作室或公司创业占比20%,其中部分已取得优异的创业成绩。
学院举办品牌活动
“影像中南”文化艺术节
学院师生原创舞台剧《地下河》首演
推荐阅读
权威发布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
“缘”系中南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编辑 | 母棱
审核 | 屈代洲 李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招生
《今日头条》官方账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官方咨询qq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B站官方账号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