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解读】为什么要加强船舶港口的污染控制?



导    读

船舶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在给贸易运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带来巨大压力。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长江等沿海沿江地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1

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重要的排放源之一

航运业发展迅速,港口吞吐量大

船舶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80%以上的国际货物通过海运完成,我国更是高达90%以上。

《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07亿吨,旅客吞吐量1.85亿人,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4.49万艘,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66个。按货物吞吐量计算,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船舶港口污染呈明显的区域性

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船舶排放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为78.8万吨、2.8万吨、121.4万吨、11.9万吨。其中,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占移动源排放的10%和12%。

上海、深圳、香港等港口城市大气源解析研究显示,船舶港口排放已成为重要的排放源之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香港环保署的研究结果均显示,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016年度香港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2

船舶港口污染防治面临诸多问题

船舶港口大气污染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开展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的污染控制。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

中国船舶排放控制区

虽然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在排放标准制定、排放控制区设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问题。

主要问题

1

排放清单基础研究薄弱

       尚未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船舶港口排放清单。缺乏系统、全面的船舶保有量及活动水平统计数据,无法准确获得各类船舶的排放清单。


2

船舶排放控制区存在差距

        国际排放控制区自2015年开始燃油硫含量水平已达0.1%,我国排放控制区燃油硫含量水平为0.5%,且到2019年才全面实施。国际排放控制区一般为海基线外200海里的封闭区域,而我国的排放控制区仅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重点水域海基线外12海里。

3

船舶排放监管困难

船舶排放监管困难。由于船舶数量多、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随着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实施,监管范围扩展到离岸12海里,现有的登船随机检测方法越发困难。

4

船舶排放控制水平低

以往我国仅对功率小于37千瓦的船舶柴油机进行环保达标管理,2018年7月1日后,将会把大于37千瓦的船舶柴油机纳入监管范畴。除新建船舶外,我国对在用船舶尚未提出大气污染控制要求。

5

缺乏有效的区域联防联控

我国在船用油硫含量标准、执法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船舶属于移动污染源,只有联防联控,才能全面控制。

国际船舶排放控制区

 

3

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的建议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为进一步加强我国船舶港口污染防治,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构建绿色航运体系,结合国内发展实际及国际发展趋势,笔者建议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依托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船舶港口排放物清单编制。应尽快制定《船舶港口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建立船舶港口排放基础数据统计监测及共享制度,编制国家和地方船舶港口排放清单,准确评估船舶港口污染现状,为精细化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逐步加严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研究申请国际船舶排放控制区。我国船舶排放控制区在船用油硫含量水平、实施范围、污染物控制种类等方面,与国际排放控制区还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逐步加严船舶排放控制区要求,最终实现与国际船舶排放控制区接轨。

第三,加强船舶排放监管能力建设,加快船舶排放监测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在重点航道利用遥测技术对船舶排放监管技术上的研究,加大监管的覆盖面积。开展船舶排放在线监控技术研究,并将其数据整合到船舶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号发射装置中,实现船舶排放的实时远程在线监控。

第四,实施《国家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推动绿色航运体系建设。提高船舶港口排放控制技术水平,完善新建船舶环境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在用船舶排放标准,加快老旧船舶发动机改造及淘汰更新,推广应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DPF(颗粒物过滤器)等排放后处理装置。

加强油品生产、进口、流通、使用等全过程监管。逐步取消普通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用油并轨。加快港作机械及集疏运火车电气化改造。加快船舶岸电设施建设与使用,在港作船、公务船、短途固定航线船舶中推广应用LNG等清洁能源。

优化港口集疏运结构,发展多式联运,提高铁路货运比重。推广应用集疏运货车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货物周转效率。通过改造装卸工艺、更换高效率装卸机械,提高装卸效率,减少船舶锚泊停靠时间。

第五,加强船舶港口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结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逐步扩大排放控制区范围,建立全国封闭统一的排放控制区。

通过统一制定排放标准、统一编制船舶港口排放清单、统一开展空气质量监测评估、统一开展联合执法等,加强船舶港口区域联防联控,全面提升区域空气质量。

围绕排放控制区的设定与实施、船舶港口污染排放清单的编制、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政策法规的制定、船舶港口污染减排技术研发及应用、生态环保大数据共享、船舶排放联合执法监管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专家简介:

       马冬,高级工程师,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项目主管,长期从事移动源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以及排放清单模型、机动车燃料经济性及新能源汽车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工作。

首载于:中国环境报

原标题:强化船舶排放污染治理    构建绿色航运体系


编辑:邹天森



往期精彩回顾

【环境时评】问责通报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切实落实

“双开”当事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强化督查工作纪律

成绩单!“2+26”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考核结果

山东7个通道城市大气质量全面改善,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  

大气攻关和以往科研项目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关心大气、更关心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