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津冀污染过程回顾分析:虽遇疫情,因采暖、工业排放等基础排放仍然居高,遇不利气象条件引发重污染
2月8日(元宵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又遭遇了一次中至重度污染过程,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等城市污染较重,PM2.5日均浓度最大值为208μg/m3(2月13日,石家庄),小时峰值浓度为274μg/m3(13日15时,石家庄)。北京市连续3天出现重污染,PM2.5日均浓度最高达207μg/m3(2月12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分析,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研究员等专家进行解读。
1
张小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
3
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北京及周边气象条件显著不利,表现为强逆温、高湿度、弱风速,大气扩散能力显著下降,污染持续积累。强逆温的形成主要是2月以来中层温度持续上升,导致夜间至上午中层温度比地面温度高出5~10度,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显著下降。过程前期区域大范围有较强降雪过程,后期持续增温积雪消融,出现大雾天气,高湿度加速了污染物的累积和二次转化,推高PM2.5浓度。过程期间区域为辐合风场,以偏南风为主,平原地区偏南风较大,而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地区为弱风速带或静风带,一方面利于污染物的区域输送,另一方面造成山前地区污染物的滞留和累积,这也是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山前城市的原因。从2月中旬历史同期气象条件及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北京也曾发生类似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如2014年的2月12-16日、2015年的2月13-15日,均为重至严重水平的污染过程。与历史相似案例相比,本次过程中PM2.5日均浓度在200微克/立方米左右,小时峰值浓度在240微克/立方米左右,污染积累速度及峰值浓度明显低于2014年和2015年同期的两次污染过程。
4
春节期间又逢疫情管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活动水平大幅降低,大气污染排放处于历年来的低值,但由于采暖和大量不可中断工序工业企业需连续生产,总体看污染排放仍处于高位。我院大气所科研团队对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排放量下降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水泥和其它工业(加工业、轻工业)等,电力供热、钢铁焦化、石化化工等行业降幅小,民用采暖排放还略有增加。总的来看,春节期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左右。其中,氮氧化物减排30%以上,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和非道路机械停用等;一次颗粒物减排40%以上,主要来自于建筑施工和非重化工企业停工等;挥发性有机物减排30%左右,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和其它工业等;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较小,减排量主要来自于其它工业等。
5
也就是说在我国基础排放仍然很高的内因条件下,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就会出现污染,所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是消除重污染过程。通过“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春夏季已基本消除重污染。下一步应根据区域和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制定和落实每个城市的减排任务,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争取尽早使我国的污染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脱钩、把秋冬季的重污染过程也消除掉。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需要在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调整方面下更大的力气,不是一蹴而就的。
往期精彩回顾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更清晰—蓝天保卫战,精准施策加油干
科普 | 常说“散乱污”,啥是“散乱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