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栏 | Ur Shlonsky教授访谈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理论语言学五道口站》(2021年第29期,总第163期)“人物专栏”与大家分享Aquiles Tescari Neto(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语言学系助理教授)、Núbia Ferreira Rech(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方言与文学系教授)与Simone Guesser(巴西罗赖马联邦大学文学院教授)近期对Ur Shlonsky教授的访谈,访谈以“普通语言学和句法制图”为主题,由本站成员闫玉萌、陈金玉和王平翻译。Ur Shlonsky教授,现任瑞士日内瓦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国际教授委员会成员,研究领域包括句法理论、闪语以及罗曼语句法分析。
本期访谈中,Ur Shlonsky教授首先分享了他本人的相关科研经历,其次对于句法制图领域一些具体问题,如why的外部合并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展望了句法制图的前景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学习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人物简介
Ur Shlonsky 教授
Ur Shlonsky,瑞士日内瓦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句法理论与句法对照分析。他做了很多闪语(特别是现代希伯来语)句法方面的研究,例如小句结构、空主语、名词结构的形式与句法、关系从句以及复指代词。在罗曼语与罗曼语方言学方面,Ur Shlonsky教授也做了许多附缀化、wh移位与重构方面的研究。近期,他对wh原位现象颇感兴趣,并且正在做关于法语wh原位现象的项目。
Brief Introduction
Ur Shlonsky is professor of the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in University of Geneva (Switzerland). His main area of interest is syntactic theory and comparative syntax. He has studied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yntax of Semitic languages, particularly of Modern Hebrew, e.g., clause structure, null subjects, the form and syntax of nominal expressions, relative clauses and resumptive pronouns. He has also worked on Romance languages and Romance dialectology and has written on topics such as cliticization, wh-movement and restructuring. More recently, he has become interested in wh-in-situ phenomena and am currently involved in a research project on French wh-in-situ.
访谈内容
01.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首先,我们想知道您是如何对语言学产生兴趣的?
Shlonsky 教授: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时,我主修哲学,当时老师鼓励我继续哲学方面的研究,但我发现关于语言哲学的研究仅仅围绕有限的问题(如:含义,指称,意向性等)展开。我对接下来要研究的内容犹豫不决,于是花了一段时间在墨西哥旅行,期间在参观特奥蒂瓦坎金字塔时,结构(在那种情况下是建筑)美学让我深深陶醉,此刻我意识到我应该研究语言结构,并且我需要通过观察不同语言、不同结构的数据来做到这一点。
02.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此次访谈主要是想了解您对于句法制图的观点,句法制图如今也是生成语法领域能产性很强的研究方向。因此,第二个问题仍然是比较“私人”的,并且和上一个问题类似:您是如何对句法制图产生兴趣的?
Shlonsky 教授:句法制图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名,但是对结构,尤其是功能结构的研究兴趣早在多年前就已存在。当时,我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Steve Abney正在写关于DP的论文,我听了Pollock1987年在GLOW的演讲,这一演讲也为Pollock(1989)的IP分裂假说奠定了基础,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鲜为人知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严肃对待“功能词素必须在结构中找到一席之地”这一观点。因此可以说,当我还是研究生的时候,制图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研究领域。我想如果一个人从形式的角度观察形态句法现象,他肯定会问:这些词素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为什么以一种特定顺序出现?它们之间相对的辖域是什么?这些都是句法相关的问题,当人们看到一系列复杂数据时,这些问题就自然浮现了。
03.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让我们从“更笼统的”、关于濒危语言和未充分研究语言的相关问题开始。您如何评估此类研究的理论贡献和挑战?
Shlonsky 教授:一言以蔽之:十分重要!记得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有人研究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人们会说这是在研究普遍语法;如果有人像我一样研究希伯来语,那么人们会说这是在研究希伯来语;如果有人研究来自澳大利亚、非洲或巴西等国家的更鲜为人知的语言,人们会说这是在研究“外来语”。除了体现了种族主义之外,这还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语言学研究观念。根本就没有外来语!小语种语言只有或者说最初都是口语形式,而非书面形式,而研究小语种的优势就是,我们无需采用规定主义就可以直接获取说话者对于语言的直觉。
如果你看看上一代学者在句法、形态句法和音韵学方面的丰富发现,你就能明白来自未充分研究语言的数据所存在的价值不该被低估,它们对于普遍语法和参数理论的作用也不能被小看。最后,作为语言学家,我们的使命是为了人类文明,描述和保护濒危语言。
04.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制图对于这一领域有具体的贡献吗?
Shlonsky 教授:制图为左缘这一领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描述和分析框架。许多语言中都有“小品词”,能够表达不同种类的语势、话题、焦点、言据性、说话者的态度等,尽管这些术语传统上被认为是与语用和语篇分析相关。制图方法在将形态特征编码进入句法结构,研究它们的功能特征、句法位置和层级结构等方面也起了很大作用。我最近阅读了Seki, Franchetto & Santo, Maia, Stenzel的许多研究,其中涉及少数你所在地区所使用语言的左缘结构研究。这太令人兴奋了。我想说最近制图研究的成果之一(也许是意想不到的成果)是精确地把受语篇因素(非真值功能因素)影响的意义应用到句法结构中,并且将这些因素和已充分研究的句法结构成分连接起来。
05.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最近,我们注意到形式语言学家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多地研究语法教学。例如,在巴西这一现象更为显著,尤其是来自ANPOLL(国家文学与语言学研究生研究协会)的语法理论研究组的研究。您如何看待语言学理论对语言教学的贡献,尤其是对于一些生成语法学家试图将其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带到课堂上的行为?
Shlonsky 教授:这一问题的一个方面已列入今天欧洲的议程,因为它涉及针对难民人口的语言教学。我参与了一个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对法语(日内瓦的主要使用语言)教师进行基本语言学培训,并向教师们提供工具,使他们能够理解难民人口所说的母语(主要是阿拉伯语、波斯语、提格里尼亚语)以期发展出更多与语法比较相关的教学方法。我们倾向于通过测试不同习得水平的学生,来比较此种方法同不教授语法和对比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
06.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在您看来,制图对于基础教育的语法教学有什么特定的贡献吗?
Shlonsky 教授:这方面我了解的不是太多,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理解结构对于基础的语言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以外语教学为例,在这儿,也就是日内瓦,在学校里学生的第一外语是德语。然而教育结果是失败的:在学了七、八年德语之后,学生还不会写一段话!他们花很长时间学习语法,但是却没有采用结构方法或者比较方法,也可以说他们毫无方法可言。在给大学一年级上句法课时,我以与法语做比较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示了德语动词短语的OV词序以及CP中的V2,用了25分钟。我曾尝试对学龄儿童进行此操作,花了大约1个小时。最后学生们都理解了这一语法知识。我认为对于无论何种水平教学,在设计语言教学大纲时,语言学家都很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更好的利用学生母语的相关理论。
07.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此部分第一个问题与疑问句相关。最近我们发现一些基于不同语言的句法制图研究关注高位副词,比如英语里的 “why”和“how come”,意大利语中的“perché”和“come mai”等。在2011年与Gabriela Soare合作发表的论文“Where is why?”中,您建议改进Rizzi(2001)的观点。对于您来说,与Rizzi教授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您关注到why类型元素总是会得到提升。更具体地说,这样的短语在一个非标准投射中留下一个未发音的副本/语迹:低于IntP,即ReasonP。
除了英语和罗马尼亚语为您的假设提供基本的依据之外,您是否发现了其它语言的数据来证实与英语“Why”对应的元素外部合并在[Spec, ReasonP]?
Shlonsky 教授:Yoshio Endo在他最近的一些论文里研究过日语的ReasonP,我目前正在和我们的博士Caterina Bonan写一篇论文,研究威尼托方言中“Why”的不同位置。我和Gabriela Soare的一篇文章认为如果why被合并在Spec/Int中,那么它会被冻结在该处,就不能再进行长距离解读了。(也就是说,质疑嵌入句可能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母句。)因此,why应该或至少有两个位置:一是标准位置,一是外部合并位置。
08.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与论证的wh-短语和低位副词对应的wh-短语相比,具有高位副词wh-元素的疑问句具有特殊句法。根据这一观察结果,正如前面问题所提到的那样,Rizzi(2001)、Shlonsky和Soare(2011)提出高位副词wh-元素在外部合并在左缘位置的高位上。有些语言why类型的wh词可以出现在动词后,您如何看待这种语言?巴西的葡萄牙语就是这样,比如这样一个问题“A Maria viajou por quê?”(逐字翻译是 ‘Maria traveled why?)是合乎语法的,并且可以和“Por que a Maria viajou?” (‘Why did Mary travel?’)相互替换,两个例子都可以用来询问原因和目的。
Shlonsky 教授:这种现象很有趣。实际上你可以在很多威尼托方言中找到这种情况。比如在特雷维索方言,Bonan(2019)表明parcossa既可以出现在小句内部又可以出现在左缘位置。和其它语言中的wh词一样,在这两个位置上都可以触发主语附着词倒置(Subject Clitic Inversion)(SCIL)。另一种why词parché只能出现在左缘位置并且无法触发主语附着词倒置。因此Parché和意大利语中的perché功能相似。据我所知,巴西葡萄牙语有可选的wh原位(Figuereido Silva & Grolla 2016),因此与威尼托语的联系并不是假的。
我不知道是否已经这样做了,但如果没有,据我判断,子句中的否定词与子句内部por quê是否兼容值得去验证:把“A Maria não viajou por quê?”与前置por quê的句子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能会告诉我们por quê是在小句内部得到解释还是进行了(隐形)移位。
09.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您和Luigi Rizzi合作的论文(2007)关注主语提取策略,和Rizzi(2006)一样,您认为屈折域存在两个专门的位置来评估与主语相关的特征即[Spec, TP]和[Spec, SubjP]。如果把一特征一中心语原则(Kayne, 2005)作为其主要指导方法,那该方法在句法制图领域会很受欢迎。如果想关注句法制图领域IP域的其他发展,可以参阅Cinque(1999)对副词和功能核心的研究。可能有人会问句法制图中的主语位置如Rizzi(2006), Rizzi & Shlonsky (2007)以及许多其他像A. Cardinaletti这样的句法制图学家做的研究,如Cardinaletti(2004),是如何和Cinque(1999)的层级性相协调的。更具体的说,[SubjP]和[TP] 这两个功能核心出现在Cinque(1999)副词层级的哪个位置?
Shlonsky 教授:这是个难题。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Spec/SubjP和Spec/TP都需要用词汇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什么副词元素可以在他们中间出现。在Rizzi和我2007年的文章中并没有这样的例子。然而,最近与Isabelle Roy合作的论文中研究了法语中的(判断句),句子包含(倒装判断结构)所必须的代词ce(除系动词外)。如“Mon meilleur ami c’est Jean”(my best friend CE is John.)。长话短说,我们认为mon meilleur ami在Spec/SubjP位置而ce位置更低(更低的主语位置,不是Spec/TP,可以查看Shlonsky& Rizzi(2018))。现在可以验证两个同时填充主语位置之间的副词干预。我们还没有做,但验证句子应该不难。
10.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如今,句法制图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具有特定语义-话语含义的左缘结构类别进行描述,这些类别包括说话者(Giorgi,2010)、受话者(Haegeman;Hill,2013),示证和认知功能类别(Cruschina,2015),以及许多其他功能类别。若将具体细节进一步放大,这些功能类别实际上是在Cinque层次结构的最高投射中存在的言语行为、评估、意外等。2019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句法制图国际研讨会上,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通过假定句子的左缘部分存在一些传达特定(语义-话语)概念的投射,从而解决了一些(主要是分布的)难题。Lima(2020)的硕士学位论文在对“SAP范畴”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表明许多语法单位确实是在IP内部进行编码的,属于Cinque层次结构中的最高范畴。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相当微妙的问题。最近,在句法制图研究中存在一个重要的“浪潮”,即,跨语言研究表明,在IP域内,我们发现了可以出现在CP域内的一些成分。对于这一浪潮,您怎么看?
Shlonsky 教授:在我看来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虽然我对Lima 的研究并不十分了解)。我认为IP域和CP域并不能得到明确的区分。除非我们用一种更狭义的方式来定义,否则我们根本不清楚“域”这一概念究竟指什么。例如: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屈折”发生在IP域,但这种观点也是存在问题的,在一些语言中动词屈折变化反映非常“高”的特征;在各种时态和一致性范畴之间穿插着非屈折范畴,且这些范畴通常以屈折形式出现。而有些语言中却没有或很少出现屈折现象。所以,或许我们应该停止讨论CP域和IP域,除非有明确的证据将它们区分开来。另一个问题是,复制某些类别是否有经验依据。回想一下,Cinque在其有关副词研究的书中有提出了几个双重功能类别。他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某些副词可以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位置。所以,这是有先例的。与此相关的是,如果我们观察具有置换现象的语言,我们会注意到德语、荷兰语等中置换成分的语义/话语属性和罗曼语中的话题化成分之间的相似性。那么,置换成分的语类是位于低位话题位置吗?
我们还应该将各种“施为”要素纳入讨论的范围之内,这些“施为”要素往往通过用来进行话语表达的小品词表现,它们有时出现在句内,有时出现在句子的边缘部分。
我认为,通过将这些“施为”要素分为可出现在嵌套句中的类型和只能在主句中得到允准的类型,或许可以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这就引出了两个问题,一个与谓词的选择性有关,即哪些类别可以被选择,哪些类别不可以被选择。例如,不同的动词可以选择不同的语气,有的动词选择陈述语气,有的动词选择疑问语气,当然也有动词选择其他语气(如虚拟语气),但没有动词“选择”主题或焦点。什么是说话人关联性呢?什么是言据性?为什么某些范畴只能出现在主句中?这说明它们在从句中应居于何位?
11.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制图方法所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一特征,一核心原则(Kayne,2005)——这可能会让我们产生疑问,制图对普通语言学有什么主要贡献呢?普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讨论依赖于语言存在的(功能/语法)类别的性质。将单词分类为词性或词类只是初步尝试,因为许多其他类别——实际上是大多数——被遗漏了。制图事业试图绘制句子结构及其主要短语的精确结构图(Rizzi &Cinque,2010;Shlonsky,2010)。因此,它不仅在这个方向上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工具,同时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阐明了关于(语法)范畴的性质的一般性辩论, 如Lyons(1977)的主要观点。
我们有与功能范畴的本质相关的两个问题想要向您请教。第一个是句法制图对有关功能/语法类别的“起源”的讨论的具体贡献是什么?它们是普遍语法的产物吗?第二个问题与句法制图的“未来”有关,即哪些有关语法范畴本质的研究问题在当今句法制图和普遍生成语法中是最重要的?
Shlonsky 教授:很难猜测究竟有多少功能/语法类别。任何与认知相关的特征都表明“在一些语言中存在语法化现象”,这一点对我们的研究比较有帮助。这个问题定义了一个研究议程,即比较句法。当然,这种方法是归纳的,但在这一点上,我不知道有任何人类认知理论可以为此建立语言之外的标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仔细、详细的实证描述如此重要。我认为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如果句法是基于特征的计算,制图理论认为这些相关特征是语法的一部分,而制图理论本身则是普遍语法的一部分,那么相关特征也是语法的一部分。
12.
A. T. Neto, N. F. Rech & S. Guesser: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能不能请您结合您个人的经历以及目前的生成语言学和句法制图研究框架,给那些刚刚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提出一些建议?
Shlonsky 教授:就我而言,不敢说是提建议,我只想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看法。每当我注意到一些形态句法现象并试图做出解释时,我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阅读或重读乔姆斯基关于英语助词系统(have,be和modals)的早期著作是十分有趣的(也是鼓舞人心的)。他试图从形式上理解这些语素是如何构成的,并在此过程中为后来句法制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English Version
往期推荐
冯志伟 | 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
人物专栏 | Genoveva Puskás教授访谈录
理论与方法专栏|关系从句的句法——一个统一的分析
胡旭辉Linguistic Inquiry论文简述
本文版权归“理论语言学五道口站”所有,转载请联系本平台。
编辑:马晓彤 闫玉萌 陈金玉 王平
排版:马晓彤 闫玉萌 高洁
审校:王丽媛 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