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姚书角|李井奎:遵杨奇明嘱序老姚书角

李井奎 等 数据Seminar 2023-03-20

【导语】耀军兄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有人担心,轰轰烈烈送别之后,逐渐就会人走茶凉,冷冷清清。我想,不管以后会如何,但是这些兄弟们还在,恐怕没那么快吧。更重要的是,尽管我们终有一天都会离开,但中国读书人的精神是不会断绝的,中国人爱智慧,求真知的渴望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只要我们以老姚之名,将我们共同的求知求真的理想,通过一本本好书传递给一代代的年轻人,他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也永远不会“人走茶凉”。

去年底,我将筹建“姚耀军教授纪念书库”的设想告诉几位密友,得到了大家一致的支持。经过与老姚身前工作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的沟通,商定在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设立线下的“老姚书角”,面向学生提供公开图书借阅服务。图书部分来自老姚身前所留(感谢嫂子的信任),后续将由企研数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出资捐赠持续补充。

总的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不仅可以公开宣扬读书求真,还可以将这种精神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老姚专栏曾是数据seminar的王牌栏目,理应是“老姚书角”(线上版)的主场,未来我们将通过免费分享好书的方式来延续这个栏目。同样,将由企研数据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出资捐赠持续补充。

井奎兄在朋友们当中以学识、文笔俱佳而闻名,是我心目中中国读书人的样子。在我们即将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之际,昨晚特意请他为“老姚书角”写序,很快得到回复!并且一大早还惊喜地收到井奎兄转交的,由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黄健松老师手书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何斌锋老师专为这篇序所题之诗。下面就让我们品着序和诗,开始这场“堂·吉诃德之旅”吧。

杨奇明

2023.2.16


遵杨奇明嘱序老姚书角

我幼时僻居乡野,家中书止“宏文五卷”,余则皆《瓦岗英雄》之类演义,所生活的小镇也没有图书馆。至今我还记得从一个同学处借到《读书》杂志后,日夜读之不倦的情景,也曾经效宋濂先生,“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现在想来,那时候读书并不会去问有何意义,因为实在来不及问,书很快就要还了。到了要谈读书的意义的时代,读书就只是生活诸多选择中的一个选项罢了。

这也难怪,以今日之世,生活之丰富,远非宋濂先生的时代可比,读书变得很特别,似乎需要提供一些意义才能变得富有吸引力。这是丰裕社会的烦恼。今天我感叹最多的,常常是书太多,可读的书也太多,获得书的渠道也多,而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常感人生之如白驹过隙这句话,说得太好。

然而,随着年齿日增,生活中的那许多的体验,无论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在岁月的消磨下,待到“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也不过是一声浩叹而已。而唯有书中流淌的知识长河,从遥远的上古一直到今日,浩浩汤汤,永无际涯。我读书时,常觉此身得沐于此,生命就有了些许的依靠,否则,“脩短随化,终期于尽”。我们受了这生的诸多煎熬,倘若目的只是走向死亡,岂不痛哉!

耀军在日,与读诗书,常觉如冬日暖阳;每论人品事,又感似江河放浪。这是读书人的快乐了。如今他已然走了将近一年,我读书快然有得,时常想念他。如果他还在,想必生命又多了几分暖意。不过,我还是可以想象,他会如何评说,虽魂隔关山,但心意之间,只在咫尺。

如今老姚书角落成,又多了一个小小的缝隙,可以让我们在忙碌之中略得遐思之所。读此书而念远人,生命虽然易逝,书中的知识之流,却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流过,牵念着人生的终极探问。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其斯之谓欤?!

李井奎

2023.2.15


好友何斌锋老师读完我的《遵杨奇明嘱序老姚书角》后,题诗一首,序与诗皆备,终得完璧。诗云:

不觉倏忽又一春,知交陨落总思君

悄然隐辟藏书角,欲把犹疑寄故人

李井奎

2023.2.16



👉 点此查看老姚专栏往期文章






数据Seminar




这里是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学术研究的三叉路口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